晁错削藩过急???题主所言不对,应该是汉景帝性急。或者是说,汉景帝借晁错的过急而故意的。应该说诸侯国的强大已经严重地威胁了中央政府安全。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力。削藩对于汉景帝来说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正是由于汉景帝的操之过急。才逼反了诸侯,引发七国之乱。
在当时有贾谊和晁错两种削藩的策略。贾谊策略是徐而图之。也就是采取“去病如抽丝”,在尽可能不刺激诸侯国,不激化中央与诸侯国矛盾的前提慢慢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就是太慢过于温和!这个方式后来也被汉武帝并且付诸实施,效果还不错!(也就是推恩令) 晁错的方法却是“急病下猛药”,易速不易迟,快刀斩乱麻。集中所有的力量迅速解决问题诸侯国的问题,,如此做为就有点恐怖了。
有人说,汉景帝杀晁盖是听信了袁盎的谗言。其实这是对汉景帝政治能力和帝王心术的严重低估,景帝杀晁错是他平定七国之乱中的既定步骤。就是说,汉景帝要在舆论上占据主导地位,既然诸侯国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去造反,那么我就把晁错给杀人了,看你们如何,如果继续造反,那你们就是乱臣贼子。由此可见汉景帝的却权谋之术还很深的,好听点是有权谋手段,难听一些,就是狠毒残忍。
应该说七王之乱,爆发的如此之早之迅速是完全出乎汉景帝意料之外的事情。汉景帝如此决绝地对待诸侯国,自然引发诸侯欧国的不安,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文帝时淮南王刘长造反被杀,贾谊、晁错提出的削藩建议受到了文帝的重用,这些都表明文帝已经开始准备削藩了,只是他一直隐忍不发,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促发他以武力手段削藩的时机。而晁错的建议就是最好的媒介。可以说,晁错之死完全是汉景帝与诸侯国之间斗争的牺牲品而已。
可以说,汉景帝无论削藩与否,诸侯国造反是肯定的,这既是郡县制与诸侯封国制不可调和的政治矛盾,也是汉代国家发展中所必然的结果。如果汉景帝不削藩,最好的结果就是恢复到周代时期的封建封国制,或者是诸侯国推翻汉景帝,重新出现一个新皇帝,而新皇帝最重要的事情大概也是削藩。这是必然的结果。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