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走近汉朝(六)七王假清君侧,景帝错斩晁错(05)

走近汉朝(六)七王假清君侧,景帝错斩晁错(05)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西西拉货哥 访问量:2327 更新时间:2023/12/21 11:05:42

05秋香和亲强盗

景帝深知,推行削藩,内乱将起,必须稳住匈奴。否则两面树敌,腹背夹攻,朝廷危急,难以招架。

七王之乱势态图示

和亲,是稳住匈奴的最佳策略。谁去和亲呢?皇上自己的亲闺女吗?心肝宝贝谁舍得?那就只能是别人家的闺女!冒充皇室公主,选谁呢?皇上千挑万选,选中秋香,当然没见过本人,后宫佳丽三千,皇上也忙不过来呀,仅凭宫廷画师绘制的肖像,以为秋香长的不咋样,眼睛一闭,脑袋一拍,就她了,是好是坏,全凭天意!

王美人仔细端详后宫佳丽画像,心中猜度皇上选中秋香的原因是啥?下人说:把秋香带过来了。王美人主要负责对秋香进行皇宫礼仪培训,不能让匈奴单于看出破绽来。

王美人将画像与真人对比:秋香,过来,让我看看,别怕,你过来呀!这幅画像比你本人差远了!是哪个画工给你画的?

秋香说:画工先画过一张,栗娘娘说不好,画工又画了这张(不会和东汉的毛延寿一样,索贿不成,故意将王昭君画丑吧!)栗娘娘说这张像!

王美人又问:你自己觉得呢?

秋香说:奴婢不知道,那是张画儿。

王美人惋惜地说:你可知道,要是皇上早见到你本人,恐怕早就召幸你啦!(美色皇上是不会错过的!)不过你还是很幸运,这回皇上从画册中点名选你,即将下诏,封你做隆庆公主,你要代表朝廷,出嫁大单于,你要展示大汉皇家的高贵气质,别丢汉家脸面!(汉家的脸面最重要!面子保住了就啥都有了。)所以皇上耍耍我亲自教诲你:让你学做真正的大汉公主!当然要经过严格的短期培训,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以免露馅乱事,偷鸡(投机)不成倒蚀一把米!做成赔本买卖就太不划算了。

王美人让秋香和其他几位小公主如平阳、南宫、林滤等打成一片,互相学习宫规礼仪。同时让下人到内务府领几套服饰给秋香穿戴,让平阳公主带秋香洗濑打扮一番,

可是小彘儿(刘彻)童言无忌:这个秋香姐姐不是真姐姐,是假姐姐,属假冒伪劣产品!还问为什么非要让一个姐姐嫁给匈奴?字字血泪,句句戳心呀,这是汉家的奇耻大辱,是被逼无奈的以女人换和平啊!天下父母,谁愿意把女儿嫁给强盗和亲呢?可是刀剑无情,打不过人家匈奴,有啥办法呢?

王美人调教秋香:走路挺胸抬头,理直气壮,不能倚墙溜边,畏畏缩缩的,头上要象顶着一碗水一样,腰挺直,手自然地放在腰带上,要轻松自如,不要紧张!(自信最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

真公主平阳在旁边说:瞧,这个秋香姐姐多苯啊,母亲都教她两个时辰了,走路还象母鸭子一样(公主的高贵气质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小刘彘还打趣:看见秋香姐姐大大的屁股,真是实足的色狼一枚!

公主们还说:公主是生出来的,没听说过能教出来!(学而知之也直得怀疑?)

有孩儿问:怎么老看不着父皇?

王美人说:你父皇挺忙的,最近一直在霸上检阅军队,你们不要去打扰他!

宫女秋香被选中了,因为她的美貌,她选为“公主”,因为美貌,她要远嫁匈奴,进行和亲。相对默默无闻于后宫,你说,她是幸还是不幸呢?

天空大雨倾盆,雷鸣电闪,王美人拜见景帝:陛下圣安!

景帝问:和亲的车队就要出发了?

王美人说:车马嫁奁马上就要出宫了。

景帝情绪低落:朕不出面了,不见了,与强盗和亲本来就是不情愿的事儿,这不因削藩,可能与吴王那伙人动干戈,北方边境千万不能出事,和亲也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不要说下雨,哪怕是天上下刀子,也要按期交人,把大汉美女送入虎狼之窝!(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七国之乱画图

王美人说:皇上,臣妾倒是觉得你应该抚慰一下即将远嫁的隆庆公主。

景帝惊问:哪个隆庆公主?

王美人解释:就是奴婢秋香,皇上亲自赐封隆庆公主,远嫁和亲匈奴。

景帝认为秋香牺牲个人幸福,为国家边境安宁远赴蛮帮,应该皇恩抚慰以示恩宠。

秋香应声入内,拜辞景帝,当抬头的那一瞬间,景帝眼睛直了,目不转睛,半天才皮笑肉不笑地悻悻说:宫中竟然有如此颜色!?心中腹腓:又错过了近在咫尺的美色,无缘啊!

秋香说:承君命,为国家,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大义凛然,以身犯险饲虎,大汉男儿宁不羞乎?

秋香的美色惊为天人,看呆了景帝。此时的景帝,心头百味杂陈,是为色,是为情,是为国。

大汉和亲的车队缓缓地驶向草原,驶向远方,驶向匈奴,一路是谁的哀叹,谁的哭泣,谁的泪珠,落入历史的长河,谁记得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远嫁匈奴的秋香妹妹有怎样的命运等待她的到来?匈奴军臣单于见到美人秋香,又会做出何种选择:是大汉朝廷的女婿一心一意对付叛乱的七王,还是和七王同流合污,帮助七王一起与大汉朝廷作对呢?一心坚持削藩的晁错是因何被汉景帝腰斩丢掉性命?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标签: 晁错

更多文章

  • 历史探秘:晁错、张汤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娱记小能家标签:晁错

    偶读《偶读容斋随笔·卷十二,晁错张汤》不禁掩卷沉思。晁错为内史时,每言事天子辄听,宠幸倾九卿,及为御史大夫,权在丞相之右。张汤为御史,每朝奏事,丞相徒有其名,天下事皆决于张汤。萧望之为御史,意轻丞相,遇之无礼。此三人者,虽贤否不同,其行止实不合时宜,各以他事致死,抑亦招祸取咎之由。一、晁错晁错是河南

  • 汉景帝明知道杀了晁错七国也不会退兵,为什么他还是要杀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晁错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曹操曾经干过的一件事,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相同的。曹操攻打袁术的时候,袁术由于吃了败仗就坚守在寿春城内不出来,曹操一时半会也打不下来。时间一久,《三国演义》中宣称的17万人消耗的粮食无疑是巨大的,又刚好遇上旱灾,大后方也没有多少粮食可以送过来。不得已的曹操还得向孙策借粮食

  • 晁错对汉朝忠心耿耿,立下赫赫功绩,为何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馨儿生活日记标签:晁错

    看过《汉武大帝》的朋友想必对汉景帝挥泪斩晁错的一幕深感痛心,人们把青年才俊贾谊的英年早逝和冤杀晁错看作是文景两朝的两大政治悲剧,在《汉武大帝》中景帝为了江山的稳固,迫于无奈腰斩自己的老师,但是在正史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晁错是西汉时期非常杰出的政治家,曾经是太子刘启的老师,他远见卓识,谋略过人,为汉文

  • “铁腕削藩”是否激进?谁谋杀了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晁错

    公元前154年,大汉朝御史大夫晁错府上,来了几个太监传讯晁错入宫,说是汉景帝有重大事件跟老师商量,晁错听说之后,赶紧穿好上朝的衣服,乘车往皇宫去。可走到东门的时候被中尉陈嘉二话不说拿下,直接拉到菜市口去腰斩,一代名臣就此落幕。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堂堂御史大夫如此惨淡落幕,难道真的是因为吴王刘濞那个“清

  • 晁错之错:不是策论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晁错先生的为人处世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晁错

    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钦此。”陈嘉朗声念毕,冷冷地扫了一眼伏在地上的晁错,“晁大人,不领旨谢恩吗?”“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晁错大声疾呼。“陛下不想见你,行刑!”陈嘉喝斥道。“刀俎之间,我为鱼肉”。被按在大砧板上脱去朝服,

  • 诛晁错,清君侧!汉景帝明明三月即可平叛,为何非要杀了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晁错

    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在汉文帝时,就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把自己老师晁错就任命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不仅仅以削藩著称,他在农业、商业、对外政策等等方面都是相当有大局观的。比如对内晁错提出

  • 此人大才,战神亲自推荐,千古一帝相见恨晚,一策略强晁错百倍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晁错

    这个人非常厉害,是个奇才也是个怪才,说他怪在于这人不善于为人处世,所以呢,早期的他是四处碰壁,去过燕国,到过赵国,还访问过中山国,可这些地方没一个把他当人才的,最后不得已找到了大将军卫青,卫青跟他一聊,觉得这绝对是个人才啊,就赶紧给汉武帝推荐,可汉武帝太忙,没时间接见,就这么拖着,后来这货等不了了,

  • 汉室传奇:叹息!老父自杀,挡不了晁错的野心,救不了晁错的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清轩侃史标签:晁错

    #历史#(本文大约1800字,阅读需要5分钟)【晁错五次上书汉文帝防御匈奴】公元前一六九年,汉文帝非常疼爱且欣赏的大臣贾谊逝世,享年三十三岁。没有了光芒四射的贾谊,晁错出现了,此时的他如新星闪耀登场,被人称为国家智囊,担任太子内宅管理官。这时的西汉,唯一的强悍对手只有匈奴,而匈奴自西汉成立以来,不断

  • 为汉景帝鞠躬尽瘁的晁错,为何会被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晁错

    很多人认为,晁错的死,是汉景帝十分耻辱的时刻,他竟为了讨好叛乱的诸王,而将对自己鞠躬尽瘁的晁错诛杀,杀就杀了,还非要用腰斩这样的酷刑,这不免令人心寒。确实,从结果来看,晁错的死很没有价值,因为他被杀之后“七国之乱”没有停息,汉景帝最终还是以武力手段镇压了叛乱,这样一来,晁错岂非枉死?还真不是,对于晁

  • 晁错该不该杀?从古到今仍有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晁错

    咱们知道汉景帝时期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七国之乱,而七国之乱最根本的缘由就是削藩令,而削藩令的提议者就是晁错,晁错只考虑到削藩令的好处,可对它的危险性估计不足,结果呢,导致了七国之乱,而七国起兵造反提出的口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汉文帝权衡利弊同意杀晁错,于是乎晁错身着官服就被腰斩于东市,但是杀了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