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最大冤案!错杀晁错,客观引起西汉对匈奴的反击战

西汉最大冤案!错杀晁错,客观引起西汉对匈奴的反击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小黄瓜 访问量:3662 更新时间:2023/12/15 6:04:25

原著西汉最大的冤案!错杀晁错,客观上造成了西汉对匈奴的反攻。王朝实现了郡县制,能够在汉武帝时期集中全国力量对匈奴发动反攻。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一探究竟!

我们知道,巨鹿之战,项羽杀掉了蒙恬驻守北方的30万大军中的20万。要知道这30万大军是用来抵御匈奴南下的劫掠的。中国军队10万大军根本不足以抵挡匈奴的骑兵,被匈奴击败。

此后,匈奴占据了河套平原地区,汉朝对匈奴一直采取和守政策。

这种憋屈的事情,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所改观。

因为汉武帝时期,能够集中全国兵力,对匈奴发起反攻,取得胜利。

汉武帝之所以能够集中全国兵力攻打匈奴,其实离不开一个人的冤案,他就是晁错。

其实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他对晁错最为熟悉是因为他提倡剥夺诸侯王的封地,也就是削藩,后来引起了七国之乱以吴王刘濞为中心。

这次叛乱虽然只持续了三个月,但还是被周亚夫镇压了下去。而晁错却因为这件事被杀,成为西汉开国时期最大的冤案。

我们知道,刘邦建立汉朝后,改革了两个政策。

一是围绕京城实行郡县制,在京城外实行会盟制。

因为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分封了一些异姓王。后来他怕这些异姓王威胁到他的权力,就想方设法杀掉这些异姓王,夺回他们的封地。

而这些收复的封地都分给了刘氏子孙,以为天下都在刘氏手中,所以刘邦死的时候很安心。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一直到汉景帝时期,那些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尤其是吴王刘濞。

汉景帝那个时候,他不仅拥有强大的军队,而且还很有钱,因为他可以自己铸钱,如果有人犯法杀了人,上州可以免除吴刑罚。

所以在那个时候,皇帝的命令对于这些皇子国王来说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只有京城周边的这些地方还听从皇帝的命令。

所以晁错在这个时候向汉景帝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削弱这些诸侯国,因为刘氏的这些诸侯王,如果任由他们这么肆无忌惮的发展,有钱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和士兵。可能还是会有造反的,就像战国七杰一样。而汉景帝非常支持晁错的举动,而这件事却成了导火索。武王刘濞联合其他六位强大的诸侯王一起造反。

而刘濞是刘邦哥哥的儿子,因为他所在的封地就是当时英布所在的地方。后来英布被刘邦所杀,而刘邦的儿子还太小,所以当刘邦发现刘濞是个人才后,就让刘濞成为了吴王。

晁错提出的削藩,就是要一点一点剥夺诸侯王的土地,其结果就是这些诸侯王最终都会成为光鲜的统帅。那么如果他们手中的权利被慢慢的夺走,诸侯王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是也没有很正当的理由去造反。

而晁错的建议给了他们造反的正当理由,他们以清帝的名义发动了著名的七国之乱。

晁错也因为这件事被杀,他的家人也一样。于是成了西汉最大的冤案。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这些诸侯国的土地一点一点被汉景帝收回,终于到汉武帝时,郡县制才真正开始,土地所有的王国都实现了。

因此,汉武帝集中全国的兵力向匈奴发起反攻是有可能的。于是,一向对匈奴友好守势的防敌政策也随之改变。

晁错引发的七国之乱,让西汉逐渐实现郡县制,终于在汉武帝时期能够对匈奴发起反攻。大家怎么看这件事呢?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标签: 晁错

更多文章

  • 晁错:一个仅靠三封信,就搞定皇帝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北方寻历史标签:晁错

    晁错颍川人(今河南禹县),在汉文帝时期担任太常掌故,后来被汉文帝委以重任,担任了太子舍人,太子家令等重要职位。大家看到晁错担当的这些职位是不是很陌生呀。对的,这些都不是朝中大官的官名。而是整天和太子刘启打交道的职位,不过有了太子这棵大树,晁错的高官厚禄也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晁错在大富大贵之前,他也是

  • 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藩,并为他出谋划策,最终下场竟被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程哥历史观V标签:晁错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天下这么大,必须要建立藩王制度,因为藩王上可以保卫国家,下可以保护百姓。藩王又称蕃王,是介于皇帝与地方官员之间的统治者。自古以来,能称霸一方的藩王不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就是皇亲国戚,一般都是由皇帝亲封。藩王们的势力割据一方,但拥兵自重,经常

  • 走近汉朝(六)七王假清君侧,景帝错斩晁错(04)

    历史人物编辑:小星爱篮球标签:晁错

    04七王串联谋反(接上回)刘启继位后,处理诸侯国的强硬手段,让刘濞不仅回忆起儿子惨死,而且担忧自己封地被削的后果。他率先找到胶西王刘昂,给出反叛大业成后分天下而治的丰厚条件,很快达成一致,分别联系其他诸侯国。七国之乱兵锋示图吴王看了景帝的旨意后生气地说:刘启竟敢跟老夫玩这等手段,将竹简让吴国内使应高

  • 走近汉朝(六)七王假清君侧,景帝错斩晁错(02)

    历史人物编辑:大大餐饮标签:晁错

    (接上回)02景帝霸上阅军削藩,诸侯王不可能束手待擒,坐以待毙。景帝接连检阅了几处军营,无比灰心丧气:这高祖带出来的军队怎么成这个样子,这么老的将,这么疲塌的兵,看了这样子的队伍,朕先前削藩的决心几乎丧失殆尽了!景帝接着说:这次削藩,动了赵国、楚国、胶西国,没动吴国,天下会耻笑朝廷,柿子竟捡软的捏!

  • 杀了晁错,七国也不会退兵,汉景帝为何还将其骗杀?

    历史人物编辑:品历读史标签:晁错

    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因为汉景帝采取了晁错的削藩政策,触动了诸侯王的利益,于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爆发。当然古代讲究的是师出有名,这七王虽然造反,但也是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意思是皇帝被身边小人蒙蔽,他们要清除这个小人。不久后,汉景帝做出决定,那便是诛杀晁错,可能汉景帝也觉

  • 走近汉朝(六)七王假清君侧,景帝错斩晁错(05)

    历史人物编辑:西西拉货哥标签:晁错

    05秋香和亲强盗景帝深知,推行削藩,内乱将起,必须稳住匈奴。否则两面树敌,腹背夹攻,朝廷危急,难以招架。七王之乱势态图示和亲,是稳住匈奴的最佳策略。谁去和亲呢?皇上自己的亲闺女吗?心肝宝贝谁舍得?那就只能是别人家的闺女!冒充皇室公主,选谁呢?皇上千挑万选,选中秋香,当然没见过本人,后宫佳丽三千,皇上

  • 历史探秘:晁错、张汤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娱记小能家标签:晁错

    偶读《偶读容斋随笔·卷十二,晁错张汤》不禁掩卷沉思。晁错为内史时,每言事天子辄听,宠幸倾九卿,及为御史大夫,权在丞相之右。张汤为御史,每朝奏事,丞相徒有其名,天下事皆决于张汤。萧望之为御史,意轻丞相,遇之无礼。此三人者,虽贤否不同,其行止实不合时宜,各以他事致死,抑亦招祸取咎之由。一、晁错晁错是河南

  • 汉景帝明知道杀了晁错七国也不会退兵,为什么他还是要杀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晁错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曹操曾经干过的一件事,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相同的。曹操攻打袁术的时候,袁术由于吃了败仗就坚守在寿春城内不出来,曹操一时半会也打不下来。时间一久,《三国演义》中宣称的17万人消耗的粮食无疑是巨大的,又刚好遇上旱灾,大后方也没有多少粮食可以送过来。不得已的曹操还得向孙策借粮食

  • 晁错对汉朝忠心耿耿,立下赫赫功绩,为何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馨儿生活日记标签:晁错

    看过《汉武大帝》的朋友想必对汉景帝挥泪斩晁错的一幕深感痛心,人们把青年才俊贾谊的英年早逝和冤杀晁错看作是文景两朝的两大政治悲剧,在《汉武大帝》中景帝为了江山的稳固,迫于无奈腰斩自己的老师,但是在正史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晁错是西汉时期非常杰出的政治家,曾经是太子刘启的老师,他远见卓识,谋略过人,为汉文

  • “铁腕削藩”是否激进?谁谋杀了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晁错

    公元前154年,大汉朝御史大夫晁错府上,来了几个太监传讯晁错入宫,说是汉景帝有重大事件跟老师商量,晁错听说之后,赶紧穿好上朝的衣服,乘车往皇宫去。可走到东门的时候被中尉陈嘉二话不说拿下,直接拉到菜市口去腰斩,一代名臣就此落幕。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堂堂御史大夫如此惨淡落幕,难道真的是因为吴王刘濞那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