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晁错:一个仅靠三封信,就搞定皇帝的人!

晁错:一个仅靠三封信,就搞定皇帝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北方寻历史 访问量:4892 更新时间:2023/12/11 15:31:18

晁错颍川人(今河南禹县),在汉帝时期担任太常掌故,后来被汉文帝委以重任,担任了太子舍人,太子家令等重要职位。

大家看到晁错担当的这些职位是不是很陌生呀。对的,这些都不是朝中大官的官名。而是整天和太子刘打交道的职位,不过有了太子这棵大树,晁错的高官厚禄也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晁错在大富大贵之前,他也是过一段,比较苦逼的生活的。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晁错以为自己肯定能被皇帝提拔重用的,可是久而久之,他一直都没有被汉文帝重用。

这就比较坑爹了,历史上被埋没的千里马还少吗?看来想找到一个赏识自己的伯乐真的好难呀。

若不放出自己的大招,汉文帝这个伯乐是很难发现自己这匹千里良驹的。

想到这里,晁错开始给汉文帝写进言信了。汉文帝每天收到的信函就有成千上万件,要如何让汉文帝记住自己呢?

这是晁错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有了,那就写汉文帝最为关心的问题吧,当今汉文帝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抓权利,如何管理好手下的这一批官员,如何更好的来治理天下的老百姓的问题。

对,就先从这里出发吧。

当然,他想说的这些问题,之前的贾谊也是对汉文帝提过的。但是,贾谊由于得罪了重臣,被汉文帝外派到地方当太傅去了,所以他的抱负并没有实现。

有了前车之鉴,他不能像贾谊一样傻乎乎的得罪朝中的重臣。

所以,他是从劝解汉文帝如何早早的来辅佐太子着手的,毕竟太子早晚都是皇位的继承人。

在信中他提到的是,要早点让太子学一些权术。学了这些东西后,等太子当上了皇帝,才知道如何来压制大臣,如何才能不被大臣的言语所蒙蔽,如何才能治理好这个天下。

这些问题恰恰是汉文帝关心的头等大事,所以,这个叫晁错的人就这样被汉文帝记住了。

汉文帝想到,既然你是一个高人,有这个能力。那你就去为我辅佐太子吧。

汉文帝提拔了晁错为太子舍人,这个官职虽然目前并不显眼,但是,以后他的前程将无限的光明。

毕竟辅佐太子的人,才是以后被太子所倚重的。晁错终于被汉文帝提拔了,他开始尝到了甜头。

原来想出头地,竟然是如此的简单,对于晁错来说,太子舍人仅仅是他官职生涯的一个开端而已。

晁错又开始写了第二封汉文帝比较感兴趣的信,在这封信里他提到的是如何和匈奴用兵的问题。

那时候匈奴对汉朝的骚扰一直不断,这让汉文帝的脑袋大了好几圈。

这次晁错在信中写到了比较关键的几点。

他先是谈到了将领的重要性,在晁错看来选一个好的将领是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再就是训练有素的军队,是能打胜仗的保障。

还有两军在对垒的时候,地形也是决定胜利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

但是这个地形又是相当的复杂的,有平原、有山地、有丘陵、有河流、有深林......关于什么地形用什么兵种,晁错在信中也都一五一十的给列举了出来。

写到这里还没有完,晁错又列举了汉族和匈奴在行军打仗上各有什么优劣势。

大致如下:

匈奴的优势就是,有战马,善骑射,身体素质好,这是他们常年吃牛羊肉和锻炼的结果。在这方面汉军是比不上他们的。

不过,汉军也不用担心。因为汉军的优势也并不比他们的少。

汉军有战车,在平原作战匈奴的骑兵并不能占到优势。还有就是汉军的步兵做起战来比较灵活,最重要的是汉军的弓弩比较先进,这是匈奴人不可比的。

......。

晁错作为一个文人,竟然能把军事参悟的这么透彻,这是出乎汉文帝意料的。

汉文帝又夸赞了晁错一番,晁错也是越战越勇。他又给汉文帝上书了最为重要的一封。

晁错要说的这最为重要的事,就是和匈奴经常骚扰大汉边界的问题有关。

晁错先是给汉文帝分析了,为什么汉朝的边界屡屡会受到匈奴人的侵犯的问题。

第一,汉朝的边界线太大了,这么长的边界线,只靠人力是远远不能防御过来的。所以,汉军只能选择几个重点的城市来设防。这是匈奴人有机可乘的原因之一。

第二,匈奴人没有固定的家,他们是走到哪里,住到哪里。这也是他们行军比较方便的原因,当他们看到汉军防御薄弱的地方时,他们就会选择大举的进攻。

第三,就是如何用好人员。自古以来防御边界一直都是只靠国家的军队,而这些服兵役的人,都是从外地调遣过来的,他们对匈奴作战的方式根本就不熟悉,过一段时间还会被调走。

所以,这也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晁错提议汉文帝应该迁移一些百姓长期定居在边界,这样时日久了,这些边界的人就熟悉匈奴的作战方式了。

这样他们防御起匈奴人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汉文帝一听,移民到边界,你说的倒是轻巧。但是,谁愿意去呢?晁错告诉汉文帝:“这就不用你操心了,我早已替你想好了。”

第一种人,就是选择罪犯去,他们本来就是要受刑或接受死罪的,只要他们选择到边界去,我们就饶了他们的罪罚。为了逃避处罚,他们肯定是会选择去边界的。

第二种人,就是选择那些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去,对于他们来说,去了边界就等于又重新获得自由了。等他们到了那里之后,您在分给他们土地来种,到那时恐怕就没有人不愿意去了。

第三种人,就是在百姓中选择愿意去驻边的,给他们记军功。秦汉时候的军功是可以拿来抵罪用的。

第四种人,就是在百姓中选择有愿意驻边的给他们提供房子,为他们娶上媳妇,然后在分给他们土地。

只要把这些人给调动起来,就不怕边界没有人了。晁错说完这几点,汉文帝已经是目瞪口呆了。

高人呀,晁错确实是高人。只要边界有稳定的人口,那还愁匈奴来侵犯的时候没有人抵御吗?真的到了那时候,他们可是在为自己的生命而战呀。

最后,晁错建议汉文帝,对边界的人实行重赏。只要你能从匈奴人手中抢来东西,那么不管抢多少,其中的一半就归你自己所有了。

至于杀死一个匈奴人得到的军工是和正规部队相等的。

标签: 晁错

更多文章

  • 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藩,并为他出谋划策,最终下场竟被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程哥历史观V标签:晁错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天下这么大,必须要建立藩王制度,因为藩王上可以保卫国家,下可以保护百姓。藩王又称蕃王,是介于皇帝与地方官员之间的统治者。自古以来,能称霸一方的藩王不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就是皇亲国戚,一般都是由皇帝亲封。藩王们的势力割据一方,但拥兵自重,经常

  • 走近汉朝(六)七王假清君侧,景帝错斩晁错(04)

    历史人物编辑:小星爱篮球标签:晁错

    04七王串联谋反(接上回)刘启继位后,处理诸侯国的强硬手段,让刘濞不仅回忆起儿子惨死,而且担忧自己封地被削的后果。他率先找到胶西王刘昂,给出反叛大业成后分天下而治的丰厚条件,很快达成一致,分别联系其他诸侯国。七国之乱兵锋示图吴王看了景帝的旨意后生气地说:刘启竟敢跟老夫玩这等手段,将竹简让吴国内使应高

  • 走近汉朝(六)七王假清君侧,景帝错斩晁错(02)

    历史人物编辑:大大餐饮标签:晁错

    (接上回)02景帝霸上阅军削藩,诸侯王不可能束手待擒,坐以待毙。景帝接连检阅了几处军营,无比灰心丧气:这高祖带出来的军队怎么成这个样子,这么老的将,这么疲塌的兵,看了这样子的队伍,朕先前削藩的决心几乎丧失殆尽了!景帝接着说:这次削藩,动了赵国、楚国、胶西国,没动吴国,天下会耻笑朝廷,柿子竟捡软的捏!

  • 杀了晁错,七国也不会退兵,汉景帝为何还将其骗杀?

    历史人物编辑:品历读史标签:晁错

    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因为汉景帝采取了晁错的削藩政策,触动了诸侯王的利益,于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爆发。当然古代讲究的是师出有名,这七王虽然造反,但也是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意思是皇帝被身边小人蒙蔽,他们要清除这个小人。不久后,汉景帝做出决定,那便是诛杀晁错,可能汉景帝也觉

  • 走近汉朝(六)七王假清君侧,景帝错斩晁错(05)

    历史人物编辑:西西拉货哥标签:晁错

    05秋香和亲强盗景帝深知,推行削藩,内乱将起,必须稳住匈奴。否则两面树敌,腹背夹攻,朝廷危急,难以招架。七王之乱势态图示和亲,是稳住匈奴的最佳策略。谁去和亲呢?皇上自己的亲闺女吗?心肝宝贝谁舍得?那就只能是别人家的闺女!冒充皇室公主,选谁呢?皇上千挑万选,选中秋香,当然没见过本人,后宫佳丽三千,皇上

  • 历史探秘:晁错、张汤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娱记小能家标签:晁错

    偶读《偶读容斋随笔·卷十二,晁错张汤》不禁掩卷沉思。晁错为内史时,每言事天子辄听,宠幸倾九卿,及为御史大夫,权在丞相之右。张汤为御史,每朝奏事,丞相徒有其名,天下事皆决于张汤。萧望之为御史,意轻丞相,遇之无礼。此三人者,虽贤否不同,其行止实不合时宜,各以他事致死,抑亦招祸取咎之由。一、晁错晁错是河南

  • 汉景帝明知道杀了晁错七国也不会退兵,为什么他还是要杀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晁错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曹操曾经干过的一件事,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相同的。曹操攻打袁术的时候,袁术由于吃了败仗就坚守在寿春城内不出来,曹操一时半会也打不下来。时间一久,《三国演义》中宣称的17万人消耗的粮食无疑是巨大的,又刚好遇上旱灾,大后方也没有多少粮食可以送过来。不得已的曹操还得向孙策借粮食

  • 晁错对汉朝忠心耿耿,立下赫赫功绩,为何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馨儿生活日记标签:晁错

    看过《汉武大帝》的朋友想必对汉景帝挥泪斩晁错的一幕深感痛心,人们把青年才俊贾谊的英年早逝和冤杀晁错看作是文景两朝的两大政治悲剧,在《汉武大帝》中景帝为了江山的稳固,迫于无奈腰斩自己的老师,但是在正史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晁错是西汉时期非常杰出的政治家,曾经是太子刘启的老师,他远见卓识,谋略过人,为汉文

  • “铁腕削藩”是否激进?谁谋杀了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晁错

    公元前154年,大汉朝御史大夫晁错府上,来了几个太监传讯晁错入宫,说是汉景帝有重大事件跟老师商量,晁错听说之后,赶紧穿好上朝的衣服,乘车往皇宫去。可走到东门的时候被中尉陈嘉二话不说拿下,直接拉到菜市口去腰斩,一代名臣就此落幕。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堂堂御史大夫如此惨淡落幕,难道真的是因为吴王刘濞那个“清

  • 晁错之错:不是策论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晁错先生的为人处世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晁错

    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钦此。”陈嘉朗声念毕,冷冷地扫了一眼伏在地上的晁错,“晁大人,不领旨谢恩吗?”“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晁错大声疾呼。“陛下不想见你,行刑!”陈嘉喝斥道。“刀俎之间,我为鱼肉”。被按在大砧板上脱去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