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晁错建议皇帝削藩,本想这是一件对皇帝有利的大好事。谁知,最后却被皇帝坑了,落下了个当众腰斩的下场。
汉景帝作为太子的时候,就很欣赏晁错。即位之后,晁错上奏,建议削藩,即减少诸侯王的封地。汉景帝召集大臣讨论,除了窦婴之外,大臣们都不敢表示反对。就这样,晁错的建议算是通过了。
而削藩的法令一出来,就遭到了诸侯王的公开反对,甚至晁错的父亲也专程来到京城,责备他不应该在皇帝刚即位的时候搞什么削藩,现在是到处树敌。晁错对父亲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国家就会更加安宁。晁错的父亲听见这番言论,便走了,但是他并没有回家,而是服毒自杀。死前,他对别人说,决不忍心看到灾难降临到晁家。
晁错建议的削藩引起了七国起兵,他们打着的旗号是要清除皇帝身边的坏人。而这个坏人就是晁错。晁错慌得没了主意,对七国之乱也提不出好的建议。而与晁错关系不好的袁盎找到了机会。袁盎对皇帝说:“陛下不必忧愁,就像起兵的吴王,虽说他有铸钱和煮盐之利,但是吸引来的却都是些无赖和亡命之徒。”
汉景帝便问袁盎该怎么办。袁盎要求左右人都退下,向皇帝报告说,高祖皇帝分封刘氏骨肉为王,而现在晁错要剥夺建议他们的封地,所以他们才会造反。袁盎建议皇帝先杀掉晁错,然后派使者赦免七国,恢复他们的封地,这样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平息这次叛乱。皇帝对袁盎说,只要是对国家有利,他是不会为了某一个人而得罪天下的。
其实,这时候皇帝已经打算牺牲掉晁错,暗中派袁盎做好出使七国的准备。之后,汉景帝派人召晁错去视察工作,当时的晁错丝毫没有察觉,穿上了朝服上了车,谁知,到了东市即被当众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