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借光的故事,估计大家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了,可能小编的观众里有00后的,为了照顾广大的读者,小编就再赘述下,匡衡小时候家里穷,而他又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呢白天他要下地干活,根本没时间读书,可晚上呢,又没钱买蜡烛,只好在月亮下看,可是也有阴天的时候,他很发愁,有一天他发现从邻居家的墙缝里透出一道光,他觉得不错,就偷偷拿小刀把缝隙挖大,这下就有条件看书了。大人们爱用这个故事来鼓励大家看书学习,人家那么艰苦还想方设法读书,咱们现在条件这么好,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后面的故事就没有了,其实这只是匡衡的一个阶段,后来的故事也很精彩,小编就继续为大家讲下去。
这个匡衡呢拜了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而且呢,他理解的相当透彻,据当时的规定,博士徒弟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于是乎,他就参加了考试,可考了九回,才考上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虽然他考试并不是太突出,但是他对《诗经》理解这么的透彻,以至于连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知道了。
后来元帝上位,任命他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正巧,当时京城闹天灾,他赶紧上书,并引用《诗经》给元帝提建议,让其减少奢侈浪费,任用贤良,这样灾祸才能消失,元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再次升他的官,于是乎他成了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在以后的几年,元帝更喜欢《诗经》了,对匡衡的才学更加赏识,终于提升他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元帝后期,太监石显宦官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为有皇帝罩着,所以匡衡没啥危险。后来匡衡上书皇帝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他做的最后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了。咱们知道侯爵一般是有封地的,他身为安乐侯,本来封地应该是三十一万亩,可他呢利用图纸的疏漏,私自给自己又添了不少的土地,当时有元帝罩着还没啥事,可后来汉成帝上位,就有人告发了,结果皇帝一气之下就把他贬为庶人,结果呢他抑郁而终。
小编将这段历史的目的还是鼓励大家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要有始有终,不要利用知识来某私利,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盛。另外呢,朋友们切勿学匡衡凿人家墙,一是不合法,二是你也不差这点电钱。
本文系历史小兔子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拍摄者,史料:《汉书·王尊传》,《史记》。原创不易,防火防盗防洗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