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语文课本上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过得怎样?他其实是个伪君子

语文课本上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过得怎样?他其实是个伪君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阿敏 访问量:4381 更新时间:2024/1/19 1:26:25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说过匡衡为学习凿壁偷光的故事吧,出生于东海郡承县的他从小家庭条件就不是特别好,根本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吃喝不愁,晚上还可以在灯光的照耀下学习。

因为家里世代务农,小匡衡从小学习的机会就比较少,所以他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特别上心,学习成绩也特别好。

因为家里条件差交不起学费,懂事的小匡衡就替别人家做工,以此获得学费去读书。大家一定以为这样一个刻苦读书的孩子长大后已经会有一个光明未来吧,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01

因为古人对书比较重视,而小匡衡家里又买不起书,为了读书他只好在农忙的时候给有钱人家做工。

他做工别人不一样,不要工钱,只是为了能借他们的书读一读。因为白天都在地里做工,只有中午和晚上休息的时候才有一点空闲时间读书,所以读完一卷书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

为了能够读更多书,小匡衡只好不断地提高阅读速度。家里穷买不起灯油,

他就在外面借着天光读到天黑,后来就有了凿壁偷光的故事。

就这样一直读书一直成长,匡衡后来长大一些后来开始参加国家组织的考试。因为当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孩子都要闯一闯仕途的,匡衡也不例外。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仕途如此坎坷,虽然匡衡饱读诗书,但是在多次考试中都落榜了。

后来经过多次努力终于通过了考试做上了平原学。

在这个职位上虽然没有太多的收入,但是匡衡可以凭借职位之间读到更多的书,这也算是了却了他儿时的一个梦想。

在做平原文学期间,匡衡对《诗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一成就引起了当时很多学者的注意,他们纷纷上书建议当时的皇帝汉宣帝给匡衡调官京城。但是因为汉宣帝对儒家子弟有一种偏见,所以始终没有实现,不

过这一做法却引起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的注意。

02

后来汉元帝登基后把匡衡调到京城,相继做了郎中、博士和给事中。身在其位各谋其职,匡衡不论在什么职位都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来还因为京城地区发生地震趁机上书给皇帝提建议整顿国家考试制度。

并且凭借着这些贡献他顺利地当上了代理丞相,被封为乐安侯,

至此,匡衡再也不是那个被人看不起的穷酸书生了,他在朝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随着地位的提高,匡衡自己的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研究政治。成帝继位后他联合当时的御史大夫甄谭弹劾宦官石显,这是他在仕途中走的一步险棋,因为这次弹劾让他卷入了党派争斗中,最后闹的上书告老还乡,还差点失去成帝信任。

虽然后来成帝原谅了他并且让他继续回朝中任职,但是这时候他在朝中已经树立了不少的敌人。从这里开始匡衡就走上了仕途的下坡路,

一旦失去了朋友,那么势必在平时就会遇到很多麻烦。

03

于是就有了后来匡衡的儿子匡昌醉酒杀人后被朝中众多臣子联合上书弹劾匡衡“专地盗土”的事件。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非有名的,也是匡衡人生事迹中的一个重要污点。群臣上书皇帝不得不重视,后来经过调查后发现确有此事,匡衡自知心中有愧,便上书认罪。

身为国家重臣,匡衡做出这样的事情按律当斩,

但是成帝念在他以前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的事情上只是把他贬为庶民永世不得任用。

回乡后的匡衡就这样碌碌无为地过完了一生,现在想起来匡衡也算得上是一个伪君子了,表面上看起来忧国忧民、人畜无害,但是背地里却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当年那个喜欢读书勤奋努力的少年到哪里去了!匡衡的事情也给我们很多人提了一个醒,不论自己处在什么位置都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不犯错误。

匡衡之所以不能善终就是因为在面对权利诱惑的时候没有保持头脑清醒才会犯错,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

标签: 匡衡

更多文章

  • 凿壁借光的匡衡,孔融让梨的孔融,长大干了什么?老师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匡衡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直是鼓励我们读书的一种精神上的动力。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名人,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他,这个人就是匡衡。我们学习“凿壁借光”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匡衡,匡衡在小的时候,家里面相当的穷,甚至于煤油灯都点不起,更别说什么蜡烛之类的,但是这种环境没有难倒匡衡。

  • 对匡衡的废和用,折射出两代帝王的用人之道,及汉帝国衰亡的根源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的故事,中国人耳熟能详,主人公匡衡在艰苦的环境里,自强不息,终于学有所成。两千多年来,他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国人。匡衡学术影响力之大,讲出来让人咋舌。当时有个叫萧望之的丞相,也是个学术大儒,他评价匡衡的学问,已经达到了自成体系的高度,完全可以作为独立门派的开山鼻祖!匡衡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

  • 那个挖人家墙角偷光的匡衡怎么样了?最后还是被贬为庶人了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匡衡

    匡衡借光的故事,估计大家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了,可能小编的观众里有00后的,为了照顾广大的读者,小编就再赘述下,匡衡小时候家里穷,而他又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呢白天他要下地干活,根本没时间读书,可晚上呢,又没钱买蜡烛,只好在月亮下看,可是也有阴天的时候,他很发愁,有一天他发现从邻居家的墙缝里透出一道光,他

  • 语文老师为何不说匡衡长大后怎样了?早已忘掉初心,最终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匡衡

    小学的课本里有一篇《凿壁偷光》的故事,相信许多人在读过这个故事以后,都被匡衡在艰苦环境下,通过凿穿墙壁借助邻居的烛光,刻苦读书的做法所激励。不过,匡衡做的事情远不止凿壁偷光这一件,他做的更疯狂的事儿就是要去给人家免费当佣人。当时有一个藏书家名叫文不识,这个人与他匡衡住在同一个城市,匡衡为了能有机会阅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啥?为何语文老师从不主动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匡衡

    凿壁偷光的典故肯定很多人都听过,匡衡在很小的时候因为没有钱所以就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借着洞里的光来学习,经常会被老师们借由这个典故来告诉学生们要努力学习。可你知道匡衡长大之后干了什么吗?这是绝大多数老师都不会说的,因为他后来干出的这些事让人很难想到从小凿壁偷光的他。匡衡的出生年月不详,他的家乡是在兰陵

  • 匡衡小时“凿壁偷光”,长大后怎么样了?语文老师绝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都萦生活标签:匡衡

    从小我们就被老师教育,要勤奋好学。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勤奋好学的典故,比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那么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怎么样了呢?老师绝对不会告诉你。匡衡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但是他却十分的勤奋好学,甚至愿意给人做佣人来读书。后来他也曾经拜师学习,尤其对《诗经》的理解十分

  • 寒门难出贵子:凿壁偷光的匡衡如何变成了贪腐的“胜天半子”祁同伟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匡衡

    只要上过小学的中国必然知道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故事作为苦学典范,可以与“头悬梁、锥刺股”并称为“双骄”。由于刻苦学习,匡衡最后做了大官,还成了大汉王朝的宰相。然而出身贫苦的他却没有成为“为民请命”的好官,反而成为一个贪渎、心胸狭窄的恶官。他不仅排挤打败匈奴的英雄陈汤,而且还大肆兼并小民土地,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怎么样了,为何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小港湾的美食标签:匡衡

    小时候大人常常会用古人的事迹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像是把头发悬在梁上以及往大腿上扎针的孙敬,又或者是自己家没蜡烛就把墙壁凿穿的匡衡。这些古人的故事一直在激励着我们,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匡衡,他的结局却并不怎么好。大人们总是用匡衡小时候的事情作为榜样激励大家,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提及过匡衡长大后的事迹。那

  • 匡衡小时候凿壁偷光,长大后到底干了啥?为何语文老师闭口不谈?

    历史人物编辑:坊间的历史标签:匡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时候有很多历史文化,一直被后人流传到现在,比如古时候的孟母三迁,岳飞精忠报国,匡衡凿壁偷光,这些历史文化之所以流传至今,都是因为能给人们以教育和警醒的作用。今天,小编就要跟大家讲述的是上文所提到的“凿壁偷光”,不过今天要讲的不单单是凿壁偷光,而是偷光后面所发生的事情,相信大多数人

  •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老师为啥不告诉我们后来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匡衡

    从古至今,历史的长河为我们流传下来非常多的寒门学子勤学苦读的故事,很多故事都被收录在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之中,像孙敬和苏秦的悬梁刺股,孙康和车胤的囊萤照雪等等。他们的精神和品质都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凿壁偷光”,就是被收录的一个关于匡衡勤奋好学的故事。小时候的匡衡勤奋又聪明,常常是老师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