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巡与叛军交战400多次,歼敌12万,挽救了大唐江山,却受尽非议

张巡与叛军交战400多次,歼敌12万,挽救了大唐江山,却受尽非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爱历史晓东 访问量:1429 更新时间:2024/1/18 4:10:43

在古代,有些人注定是不平凡的,他们虽然是读书人,但是并不能妨碍在乱世面前发挥自己的能量,明朝时期的王守仁是一位这样的人,他一个人独自就镇压了藩王的造反活动。

王守仁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的后世评价也非常的高,今天我们说一个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人,这个人的功劳可以排在第一行列,但是他这个人却受尽非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张巡,出生在公元708年,在公元741年的时候考中进士,成为了一名县令。张巡自幼博览群书,并且他和别的书生不一样,他喜欢兵法,因此他除了读四书五经,还读一些兵书。

张巡的为人也非常的地道,不仅仗义,而且刚正不阿。当时的皇帝是唐玄宗,唐玄宗身边有一个人叫做杨国忠,张巡在当县令任期满了之后,回到了长安城。

在那个时候很多的外地回京的官员都会巴结杨国忠,以求能够升官,张巡身边也有人劝他巴结杨国忠,但是张巡直接就拒绝了,接下来张巡被调到了真源县继续当县令。

张巡在任职期间把那些欺负百姓的乡绅都给收拾了,以至于百姓们非常的爱戴张巡,张巡治理下的真源县也井井有条,也许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张巡会一直干县令的工作,但乱世出英雄,乱世来临了,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的叛乱声势浩大,很多地方的县令、太守都直接投降了安禄山。张巡和他们不一样,他心中充满了正义,虽然朝廷只是让他当一个小小的县令,他的心中依旧存在着报效朝廷保护百姓的想法。

后来真源县的太守投降安禄山,张巡非常的气愤,当即号召大家反抗安禄山的叛乱,一千多人响应张巡的号召。

张巡先是趁乱攻入雍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巡上马出城和敌人决战,身上受伤无数,张巡的表现也赢得了士兵们的尊重。

当长安失守之后,雍丘还是没有被攻下来,为了抵抗叛军的攻城,守城的将士手中的箭矢基本上已经用尽,这时候的张巡来了一招草人借箭,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大家可能会想到三国演义之中的草船借箭,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下,那个是虚构出来的,据说就是根据张巡草人借箭写出来的。

趁着天黑,张巡让人把做好的稻草人用绳子绑好放下城,叛军以为是守城的人来偷袭,就一直放箭,到天亮的时候,张巡得到箭矢十万只。

后来张巡还用这一招,结果被叛军识破,并没有在射箭,结果几天后,张巡挑了五百名精兵,把他们放下城,杀入到了叛军之中,叛军大乱,被杀退十几里。

叛军始终攻克不了雍阳,而且张巡打仗计策特别多,敌军防不胜防,后来雍阳周边的城市都被攻克,张巡马上要面临被包围的危险,于是果断的带领着部下转战宁陵。

因为张巡的战功,唐肃宗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张巡负责镇守战略要地睢阳。

叛军十几万人誓要拿下睢阳,但是面对敌军的进攻,张巡鼓励自己的下属,让他们奋勇杀敌,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了叛军的进攻,不过张巡虽然力战保护睢阳,但是城中补给不足,张巡直接杀妾取肉,后来更是把城中百姓给吃了。

等到睢阳城破的时候,城中已经只剩下几百人,张巡也被擒杀头。睢阳之战的惨烈不容多说,但是张巡牵制住了大量的叛军,使其不能够南下,并且为郭子仪等人组织有效的反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纵观安史之乱,如果说要论军功的话,个人认为张巡排在第一列,但是张巡为了守城的做法被很多人所不认同,而且朝中的很多大臣们也都不认同,不过在和叛军交战四百多次的张巡,杀敌十二万,并且守护睢阳,可以说挽救了大唐江山。

虽然后来朝廷认定张巡功大于过,并且将张巡的画像放入凌烟阁,但是张巡还是受尽了历史上的非议。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等。

标签: 张巡

更多文章

  • 睢阳保卫战,张巡有大功于唐皇,但也吃百姓无数,看后世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张巡

    唐肃宗至德元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当时,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

  • 尹子奇攻打睢阳城,张巡用了什么妙计?尹子奇是如何被打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张巡

    过了几个月,尹子奇得到增援兵力,便重新围住了睢阳城。张巡为了打败叛军,守住城池,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法子打击敌人。一到晚上,张巡就命士兵们擂响战鼓,竖起大旗,摆出一副开城出击的样子,天一亮,就命兵士休息,安心睡觉。这样一来,可把叛军害惨了。一听到鼓声,尹子奇就命令集合,摆出迎战架

  • 死守睢阳的张巡,是挽救唐朝的功臣,还是十恶不赦的魔鬼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张巡

    张巡是谁?唐朝中期名臣名将,曾在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挡住了叛军南下之势,有效护卫了唐王朝的赋税要地——江淮。张巡殉国后,唐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代宗时期,张巡被评为“至德已来将相,功效明着”第一等。唐宣宗时期,张巡图像被挂到凌烟阁。此后历代,皆对张巡有加封,到了清朝时期,张巡甚至被请

  • “张巡死守睢阳,在此过程中吃掉三万城中百姓”,史料是否真实?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张巡

    张巡在“安史之乱”的两年时间中,死守睢阳,为唐朝最终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城破被俘,宁死不降。在守城过程中,因城中粮尽,他杀死自己的爱妾给士兵充饥,最后城中妇女老少均杀之食用。这不是我的原创,这是北宋时期“四朝元老”,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谏官、也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光先生在其所著的《资治通鉴》中

  • 张巡祠:商丘归德古城里的“满江红”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张巡

    唐代的归德商丘是江淮的屏障,军事位置十分重要。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叛军为了拿下睢阳,由此南下江淮,叛军派大将尹子奇率13万将士准备夺取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向雍丘防御史张巡求救。张巡立即领兵3000人进驻睢阳,与许远守军3800人一起合兵抗战,守卫睢阳。张巡有勇有谋,精通兵法,此前已多次打了以少胜多的

  • 张巡守睢阳意义何在,他最后默许士兵吃人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张巡

    张巡守睢阳是唐朝安史之乱中一处特殊的战役。主要特殊在三个方面:第一、孤立无援。当时的睢阳已经成为了一个孤城,已经完全和唐军失去了联系,并且被叛军重重包围。第二、以寡敌众。张巡的对手是尹子琦,尹子琦是叛军中的名将,用13万大军攻打近万人的睢阳城。张巡竟然还能够坚守10个月之久。第三、人吃人现象。非常负

  • 死守孤城近一年,张巡杀掉爱妾当军粮,得以进入历代帝王庙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张巡

    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历史上敢于赴死的人不在少数,不见得都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勇士不仅要敢于赴死,还要能承担责任,在国破山河碎时,虽不能救天下,但起码能守一城。笔者今天要说的张巡就是这样的人,一个真正的勇士,不仅能视死如归,还能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挽救了大唐的

  • 为固守睢阳,张巡食人三万,他究竟是英雄还是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张巡

    历史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很多历史事件的结果并不能预料,有可能某个小人物的举动就机缘巧合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但当我们平心静气思忖后却会发现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却又有着历史大势上的必然性。就像天宝年间的雍丘县令张巡,在彼时他也不过只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微末小官,但是当大唐王朝由盛转衰,一场涤荡王朝的安史之乱开始

  • 公道自在人心,为守孤城吃光百姓,这样的张巡做的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张巡

    公元1645年,这一年是明弘光元年,也是清顺治二年,五月南京城危在旦夕,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南明的礼部尚书钱谦益,正在酝酿着投河殉国。结果世人皆知,他连个妓女都不如,钱谦益纵身一跃,却发现湖水有些凉,慌忙爬上船来,一个以忠孝仁义著称的钱谦益,就这样自导自演了一出闹剧。第二天他就率领文武百官,跪迎清军

  • 是非功过颇多争议,如何看待张巡守睢阳?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张巡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忆昔二首》中的句子,反映了玄宗时期的盛世景象。唐玄宗李隆基是典型的“半世明君”,掌政前期尚能励精图治,将大唐推向顶峰。后半程表现却判若两人,听信谗言重用胡人安禄山,酿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成为盛唐转衰的节点。张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