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诗歌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因为诗歌最含蓄最抒情最精练。诗歌文化,要以唐代为盛。唐代是太平盛世,国家富强,人民安乐,大家都会写诗作乐,所以诗歌在唐代发展到了巅峰时代。
在诗歌文化当中,悼亡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前的悼亡诗都是悼念丈夫的,自从潘安以后就开始悼念亡妻了。小编不知道大家对元稹的关注度有多少,但是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首悼亡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曾经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悼亡诗,是他写给他死去的妻子韦从的。
自从见过了苍茫的大海之后,再也无法喜欢上别的水,自从见过了巫山之后,便不会再喜欢上别的山,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悼念之情,而是把妻子比作巫山和云,自从你这么美丽的人,以后我再也无法喜欢上其他的人。
那么元稹是否真的像自己诗中所说的那么痴情呢?答案显然不是的。因为就在他写出这首名噪一时的悼亡诗之后的同一年,他就喜欢上了著名的女诗人,他对薛涛一见钟情,并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薛涛还做了很多首诗回顾自己当时与元稹之间亲密感情。
元稹一生身边有无数个女人,在他最年少的时候,他第一个喜欢上的女孩子就是自己的远方表妹崔莺莺。崔莺莺长得美丽动人,含蓄内敛,元稹写情诗送给崔莺莺,诗中饱满情义,他们俩很快就坠入了爱河,崔莺莺因当时家庭很富有,但是并不算得上是权贵之家,而元稹又是一个特别有野心的人,他跟崔的感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分开了。但是他始乱终弃,崔莺莺就算了,他还写了一首名噪一时的《莺莺传》来诋毁崔莺莺,说她是尤物不自持什么乱七八糟的,后代的人还根据《莺莺传》改编了《西厢记》。
元稹出生名门,他有极强的政治野心,但是他当时家道中落,家庭贫穷,在他和崔莺莺在一起的时候,他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她想通过政治联姻来实现自己飞黄腾达的梦想,而韦从的父亲恰好是太子的老师,地位可以算是很高大了,他很看好元稹,认为元稹将来必定有出息,就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他。这场婚姻完全是一场政治联姻,但是幸运的是韦从是一个不仅美丽,而且贤良淑德的女人,她和元稹一起度过了七年的恩爱时光,最终还来不及享福因病去世。她和元稹在一起过的十分凄凉,元稹在写作的时候家里穷到没有衣服穿,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元稹冷的瑟瑟发抖,韦从看到以后就把自己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给他披上。有一次元稹想喝酒家里没有钱买酒了,韦从就出去了,当她回来的时候就拎着几坛好酒,问他哪里来的钱,她羞涩地说我把自己头上的簪子给当了。
如此深的情谊也难怪在她去世以后,元稹写出了当时的这首诗,但是她后来之后,他就对女诗人当时是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人薛涛一见钟情,然后在他抛弃了她以后。薛涛因为受到了感情创伤选择了出家,四大才女之一得薛涛就这么毁于他手。
而在她之后他还纳了一个妾,娶了一个妻,他后来还勾搭上了著名歌手,同样是四大才女之一的刘采春,同样是始乱终弃,而两人分手以后还见过一次面,据说刘采春那次见面分开以后就跳河自尽了。真是让人感到可惜,元稹抛弃了这么多这么美好的女孩子,给她们造成了那么多的感情创伤,不知道他的心中是否存在愧疚,也许是有的吧,但是写诗的好处就是他可以在诗中寻找自己,安慰自己,从而开始一个崭新的生活。
元稹一生风流倜傥,光是记录在册的女人就有这么多,更何况那些没有名字的呢,不知道元稹喜欢这么多女人,有没有哪一个是最喜欢的呢。所以说女人在选择自己的夫婿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正如元稹的诗多情而饱满痴情一样而他的人却大相径庭一样,这个世界有太多迷惑,而人心隔肚皮大家都不知道表面上的这个人是否是他心中真正的模样,这正考验了大家的察言观色,明察秋毫的能力。
所以大家看人一定要仔细观察其内在品质,有才华的不一定就是好人,长相俊美的也不一定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