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历史上,安史之乱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之前,大唐声威赫赫,所有人都不敢和唐朝军队做对。
即便有一些边患馆也能够很快地被处理掉。可是,安史之乱的发生让大唐瞬间没有了曾经盛世王朝的威势。安史之乱当中,有一些名将借此成就了千古功业,有一些人谁因为贪生怕死而晚节不保。
哥舒翰就是后者。那么哥舒翰为什么会在潼关被打得那么惨,最后又为什么会投降安禄山呢?
英勇的哥舒翰
虽然哥舒翰最后的时候晚节不保,可早年的哥舒翰还是非常出色。他曾经在打仗的时候遇到了敌人的将领,而且还是三位将领。
这三个人想要刺杀哥舒翰。结果被哥舒翰给反杀了。哥舒翰反杀的方式非常好玩,他对这三个人大喊一声。三个人大概摄于他曾经的名气居然就不敢动,后来哥舒翰成功地等到了救兵,于是这三个人就成了他的刀下亡魂。
后来哥舒翰率领唐朝军队,屡次击败吐蕃。哥舒翰名声才渐渐传播开来。
讲义气的哥舒翰
与此同时,哥舒翰也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当时唐玄宗因为听信别人的谗言把王忠嗣关进了大牢之中,当时虽然很多军旅出生的人都很愤怒,可由于帝王非常愤怒,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去求情。可是哥舒翰不怕,他找到唐玄宗,声泪俱下。
最后唐玄宗被哥舒翰给感动了,所以就把王忠嗣给放了。
从此以后哥舒翰在军旅当中威名大振。所有人都觉得哥舒翰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
哥舒翰的败亡
哥舒翰虽然早年的时候武力超群,可是他却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他有两个死敌,一个是安禄山,一个是安思顺。
这两个人曾经结拜为同姓兄弟,可是后来安思顺察觉到安禄山这个人不对劲,可能会谋反,于是就和安禄山断交,但是他和哥舒翰的关系依然很差。
后来转向杨国忠和安禄山展开了政治斗争。发现安禄山和哥舒翰的关系不好之后,他开始极力的拉拢哥舒翰,可是哥舒翰也不理杨国忠,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哥舒翰同时和安禄山杨国忠两个人交恶。
后来安禄山谋反。由于安思顺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警告过唐玄宗安禄山可能有反心,我以在处罚的时候就没有波及他。可是哥舒翰因为和安思顺关系不好,所以向唐玄宗说安思顺的坏话,最后,唐玄宗听了哥舒翰的话,把安思顺给杀死了。
这可把杨国忠给吓坏了,赶紧给唐玄宗上疏表达忠心,提出请求。生怕哥舒翰把自己也给除掉了。
后来,安禄山的兵锋越来越盛,占领了很多地方。可是由于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抵抗,安禄山也遇到了一些挫折。
可安禄山最终还是兵临潼关城下,这个时候哥舒翰本来是打算固守潼关,不出关迎敌,可是杨国忠觉得当时唐军的形势一片大好,郭子仪李光弼已经把安禄山给打得落花流水了。
哥舒翰再怎么说也算是一代名将,居然如此畏战,简直太令人失望了。于是杨国忠屡次劝说唐玄宗,出关迎敌的策略更好。
最后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要求哥舒翰出兵迎敌哥舒翰没有办法只能率兵出关。可是这一仗唐军大败,潼关被破,长安再也无险可守。
哥舒翰在兵败之后,选择了投降。这个选择让很多人惊讶。大家都觉得哥舒翰身为一代名将,再怎么说也应当为国尽忠,毕竟他前面丧师失地已经很屈辱了,再投降,那简直是把武将的脸都给丢光。可是哥舒翰就是选择投降。
安禄山听说哥舒翰投降以后,大喜,派哥舒翰劝降唐军的诸位将领,好在唐军的将领都选择了守节。安禄山觉得哥舒翰也没什么用,于是就把哥舒翰杀死了。
哥舒翰之所以在最后会落得这两个下场,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哥舒翰在取得成功之后,开始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对武艺的钻研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由于他沉湎酒色,最终导致自己的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可以说安史之乱时的哥舒翰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哥舒翰了。
第二个原因在于哥舒翰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和安禄山的关系不好,其实可以理解,和杨国忠的关系不好也可以理解,可他在唐玄宗已经明确表示出态度的情况下,坚决上书要求处死曾经和安禄山是结拜兄弟的安思顺就完全是多此一举。
安思顺终其一生并没有做出什么对大唐王朝不利的事情。相反,他在得知安禄山可能有反心的情况下,不顾自己曾经的兄弟情谊,屡次提醒唐玄宗,这样一个人却因为哥舒翰的记仇,最终被唐玄宗给处死了。
这也直接导致哥舒翰和杨国忠的矛盾激化,杨国忠觉得他和哥舒翰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最终有了向皇帝要求哥舒翰一定要出潼关迎敌的事情。
第三个原因在于安禄山叛乱期间,唐玄宗对于忠臣良将的态度,唐玄宗这个人大概是前半生的统治太过于顺利,所以对于大臣的容忍度也不够。
封常清和高仙芝都因为作战不利,最终被唐玄宗处死。哥舒翰在战败后,大概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他活了一大把年纪也不甘心就这么死掉,干脆选择投降叛军。
说不定叛军看在自己武力值的份上,还能够给自己一个不错的位置,可是令哥舒翰没有想到的是安禄山在他屡次劝降失败之后就觉得他失去了利用价值。于是,哥舒翰就被安禄山处死了。
这一点绝对是哥舒翰没有想到的。在他看来,自己在潼关之战之前,名声也是很响亮的,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安禄山也不会杀死自己。自己只要投降叛军就一定能够捡回一条命。
在这样的预判之下,哥舒翰会最终选择投降,实在不是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毕竟千古艰难唯一死,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自己能够选择的时候选择死亡的,哪怕知道活下来可能会面对非常大的骂名有的时候对死亡的恐惧也会战胜自己内心深处最原始的道德感。哥舒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哥舒翰的败亡,其实和唐玄宗的出逃有异曲同工之妙。唐玄宗也是前期统治非常顺利,甚至一度开创了开元盛世,被人称作千古明君。在位后期,唐玄宗就开始飘了,以为自己的每一个政策都是正确的。
宠爱杨贵妃导致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政也逐渐变得混乱起来,这种混乱累积到一定程度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这一切让唐玄宗不愿意接受,可最终也不得不接受。
唐玄宗其实也遭遇了很大的骂名,因为他放弃首都历史上放弃首都的君主,也经常会被人称作是没有骨气的君主。
可是当混乱来临的那一刻,还是求生的本能占据了先机。就是因为如此唐玄宗才选择了西逃。哥舒翰大概也差不多。
哥舒翰的失败,其实和他自己脱不开关系,行百里者半九十,哥舒翰还是没有走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