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名将哥舒翰,为什么却在潼关兵败后投降叛军、晚节不保?

唐朝名将哥舒翰,为什么却在潼关兵败后投降叛军、晚节不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薛明旺 访问量:1306 更新时间:2024/1/22 14:50:40

在大唐历史上,安史之乱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之前,大唐声威赫赫,所有人都不敢和唐朝军队做对。

即便有一些边患馆也能够很快地被处理掉。可是,安史之乱的发生让大唐瞬间没有了曾经盛世王朝的威势。安史之乱当中,有一些名将借此成就了千古功业,有一些人谁因为贪生怕死而晚节不保。

哥舒翰就是后者。那么哥舒翰为什么会在潼关被打得那么惨,最后又为什么会投降安禄山呢?

英勇的哥舒翰

虽然哥舒翰最后的时候晚节不保,可早年的哥舒翰还是非常出色。他曾经在打仗的时候遇到了敌人的将领,而且还是三位将领。

这三个人想要刺杀哥舒翰。结果被哥舒翰给反杀了。哥舒翰反杀的方式非常好玩,他对这三个人大喊一声。三个人大概摄于他曾经的名气居然就不敢动,后来哥舒翰成功地等到了救兵,于是这三个人就成了他的刀下亡魂。

后来哥舒翰率领唐朝军队,屡次击败吐蕃。哥舒翰名声才渐渐传播开来。

讲义气的哥舒翰

与此同时,哥舒翰也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当时唐玄宗因为听信别人的谗言把王忠嗣关进了大牢之中,当时虽然很多军旅出生的人都很愤怒,可由于帝王非常愤怒,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去求情。可是哥舒翰不怕,他找到唐玄宗,声泪俱下。

最后唐玄宗被哥舒翰给感动了,所以就把王忠嗣给放了。

从此以后哥舒翰在军旅当中威名大振。所有人都觉得哥舒翰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

哥舒翰的败亡

哥舒翰虽然早年的时候武力超群,可是他却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他有两个死敌,一个是安禄山,一个是安思顺。

这两个人曾经结拜为同姓兄弟,可是后来安思顺察觉到安禄山这个人不对劲,可能会谋反,于是就和安禄山断交,但是他和哥舒翰的关系依然很差。

后来转向杨国忠和安禄山展开了政治斗争。发现安禄山和哥舒翰的关系不好之后,他开始极力的拉拢哥舒翰,可是哥舒翰也不理杨国忠,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哥舒翰同时和安禄山杨国忠两个人交恶。

后来安禄山谋反。由于安思顺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警告过唐玄宗安禄山可能有反心,我以在处罚的时候就没有波及他。可是哥舒翰因为和安思顺关系不好,所以向唐玄宗说安思顺的坏话,最后,唐玄宗听了哥舒翰的话,把安思顺给杀死了。

这可把杨国忠给吓坏了,赶紧给唐玄宗上疏表达忠心,提出请求。生怕哥舒翰把自己也给除掉了。

后来,安禄山的兵锋越来越盛,占领了很多地方。可是由于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抵抗,安禄山也遇到了一些挫折。

可安禄山最终还是兵临潼关城下,这个时候哥舒翰本来是打算固守潼关,不出关迎敌,可是杨国忠觉得当时唐军的形势一片大好,郭子仪李光弼已经把安禄山给打得落花流水了。

哥舒翰再怎么说也算是一代名将,居然如此畏战,简直太令人失望了。于是杨国忠屡次劝说唐玄宗,出关迎敌的策略更好。

最后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要求哥舒翰出兵迎敌哥舒翰没有办法只能率兵出关。可是这一仗唐军大败,潼关被破,长安再也无险可守。

哥舒翰在兵败之后,选择了投降。这个选择让很多人惊讶。大家都觉得哥舒翰身为一代名将,再怎么说也应当为国尽忠,毕竟他前面丧师失地已经很屈辱了,再投降,那简直是把武将的脸都给丢光。可是哥舒翰就是选择投降。

安禄山听说哥舒翰投降以后,大喜,派哥舒翰劝降唐军的诸位将领,好在唐军的将领都选择了守节。安禄山觉得哥舒翰也没什么用,于是就把哥舒翰杀死了。

哥舒翰之所以在最后会落得这两个下场,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哥舒翰在取得成功之后,开始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对武艺的钻研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由于他沉湎酒色,最终导致自己的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可以说安史之乱时的哥舒翰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哥舒翰了。

第二个原因在于哥舒翰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和安禄山的关系不好,其实可以理解,和杨国忠的关系不好也可以理解,可他在唐玄宗已经明确表示出态度的情况下,坚决上书要求处死曾经和安禄山是结拜兄弟的安思顺就完全是多此一举。

安思顺终其一生并没有做出什么对大唐王朝不利的事情。相反,他在得知安禄山可能有反心的情况下,不顾自己曾经的兄弟情谊,屡次提醒唐玄宗,这样一个人却因为哥舒翰的记仇,最终被唐玄宗给处死了。

这也直接导致哥舒翰和杨国忠的矛盾激化,杨国忠觉得他和哥舒翰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最终有了向皇帝要求哥舒翰一定要出潼关迎敌的事情。

第三个原因在于安禄山叛乱期间,唐玄宗对于忠臣良将的态度,唐玄宗这个人大概是前半生的统治太过于顺利,所以对于大臣的容忍度也不够。

封常清高仙芝都因为作战不利,最终被唐玄宗处死。哥舒翰在战败后,大概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他活了一大把年纪也不甘心就这么死掉,干脆选择投降叛军。

说不定叛军看在自己武力值的份上,还能够给自己一个不错的位置,可是令哥舒翰没有想到的是安禄山在他屡次劝降失败之后就觉得他失去了利用价值。于是,哥舒翰就被安禄山处死了。

这一点绝对是哥舒翰没有想到的。在他看来,自己在潼关之战之前,名声也是很响亮的,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安禄山也不会杀死自己。自己只要投降叛军就一定能够捡回一条命。

在这样的预判之下,哥舒翰会最终选择投降,实在不是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毕竟千古艰难唯一死,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自己能够选择的时候选择死亡的,哪怕知道活下来可能会面对非常大的骂名有的时候对死亡的恐惧也会战胜自己内心深处最原始的道德感。哥舒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哥舒翰的败亡,其实和唐玄宗的出逃有异曲同工之妙。唐玄宗也是前期统治非常顺利,甚至一度开创了开元盛世,被人称作千古明君。在位后期,唐玄宗就开始飘了,以为自己的每一个政策都是正确的。

宠爱杨贵妃导致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政也逐渐变得混乱起来,这种混乱累积到一定程度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这一切让唐玄宗不愿意接受,可最终也不得不接受。

唐玄宗其实也遭遇了很大的骂名,因为他放弃首都历史上放弃首都的君主,也经常会被人称作是没有骨气的君主。

可是当混乱来临的那一刻,还是求生的本能占据了先机。就是因为如此唐玄宗才选择了西逃。哥舒翰大概也差不多。

哥舒翰的失败,其实和他自己脱不开关系,行百里者半九十,哥舒翰还是没有走到终点。

标签: 哥舒翰

更多文章

  • 大唐一代名将哥舒翰曾勇夺石堡城,却为何二十万人守不住潼关?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哥舒翰

    文:李广唐玄宗初期,西方吐蕃王朝强大起来,并逐步蚕食唐朝疆域,先是攻取青海湖,又派重兵占据湖区战略要地石堡城,凭此据险而守,虎视上国。石堡城位于赤岭以东三十里,即今日月山,牢牢扼守着青海湖与兰州要道,城周围三面为高达数千尺悬崖,仅有一条山路盘旋而上,向东出兵可直取唐朝甘肃河西走廊,吐蕃人自豪的称其为

  • 安史之乱,唐朝最大的败笔,若哥舒翰坚守潼关,平叛根本不用八年

    历史人物编辑:中言说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是一员大器晚成的猛将,四十岁才在唐朝与吐蕃的战争中崭露头角。此后,吐蕃战场就成了哥舒翰的功名地,哥舒翰的官位也因此节节高升,最后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再进封西平郡王,随后又拜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御史大夫。到此,哥舒翰的功名可谓震铄当朝。因此,西鄙人单独为他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北斗七星高,哥舒夜

  • 盛唐名将哥舒翰之死:君臣猜忌,导致悲剧发生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是盛唐时期的名将。甚至在唐朝,还有一首《哥舒歌》,专门用来讴歌哥舒翰的才干和能力。不过,哥舒翰算是一个晚节不保的将领:因为安史之乱的缘故,哥舒翰被叛军俘虏,最终被安禄山之子杀害。而哥舒翰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唐朝君臣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导致的。1、险些夭折的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

  • 哥舒翰带领的陇右、河西军队正面对决为何打不过安禄山的叛军?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唐玄宗时期名将,多次大败吐蕃,战功赫赫,有“大唐第一神将”之称。虽然有点夸张,但他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常胜将军在手握20万大军,又有着潼关坚固的防御工事的情况下,惨败于安禄山叛军,20万大军全军覆没。我认为导致战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唐玄宗好大

  • 安史之乱的爆发:要求哥舒翰打开城门,直接“葬送”了长安城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哥舒翰

    李渊创建了唐朝,在李世民的管理下,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并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国家。可惜,在李隆基的执政时期,安史之乱爆发了,它阻碍了唐朝的发展,并导致唐朝开始走下坡路。据专家研究,安史之乱或许是古代最血腥的叛乱。一、安史之乱的爆发公元755年,长安正面临磨难,可唐玄宗李隆基却还是斩杀了封常清与高仙芝二人,

  • 唐玄宗为何要逼哥舒翰出战,致使潼关沦陷?将相暗斗,皇帝被戏耍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哥舒翰

    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唐玄宗一点都不觉得心疼,我大唐有的是猛将,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哥舒翰,他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以哥舒翰的出身和履历来说,他何止是“合适”?简直就是上天赐给唐玄宗的礼物嘛。首先,哥舒翰是胡人边将。按照当年李林甫的说法,胡人不像汉人,在朝中的关系比较单纯,除了皇帝他们别无依

  • 哥舒翰名垂西北,为何兵败潼关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大器晚成建功西北哥舒翰也是唐一代名将,他出身突厥贵族家庭,父亲是突厥部落首领,母亲是胡人公主。他们家这一支在突厥内部争斗中失势就内迁到唐。或者由于家庭生活优厚哥舒翰年轻就像一个富家公子哥,整天吃喝玩乐到处胡混。一直到四十岁的时候,由于在长安遭到被人的轻视,感觉受到侮辱的哥舒翰就决心投军,要建功

  • 唐朝名将哥舒翰,李白写诗赞赏他,称白起卫青都不如哥舒翰

    历史人物编辑:缤纷历史清清讲标签:哥舒翰

    唐朝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存在,时至今日世界上一些国家仍然有唐人街。这些国家的唐人街与唐朝就有很大的关系,在唐朝时期,外交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前往唐朝进行过交流。最为人熟悉的例子就是日本,当时的日本派出很多使者前往唐朝学习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唐朝时期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唐诗和

  • 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安禄山?一战打光唐朝精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败给了安禄山,其实并不是真的打不过安禄山,而是败给了当时复杂的时局,败给了君王的猜忌。准确来说,哥舒翰其实是败给了身后那群猪队友!这事,其实还得从头说起。唐朝初年,李渊从太原起兵,一路打到长安,建立了唐朝。李渊本就是隋朝的顶级大贵族,所以实际上,唐朝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很多制度也都是承袭前

  • 哥舒翰杀安思顺暗藏阴谋,狼子野心不逊于安禄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哥舒翰

    安史之乱爆发时唐军毫无准备,叛军却在安禄山的指挥下长驱直入,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攻陷了东都洛阳,兵临潼关之下。李隆基一开始派出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阻挡叛军,但不仅没有守住洛阳,还丢失关东重镇陕郡,被迫退守潼关。由于李隆基对外族将领的猜忌,他冤杀了主动放弃陕郡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改任哥舒翰为元帅,命其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