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大唐盛世,诗歌文化的繁荣已经达到历史顶峰。在那个群英荟萃的时代中留下了无数精彩的诗篇和背后令人感慨的故事,有李白酒后写的两篇《清平乐》,有杜甫万景凄凉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有元稹为白居易遭贬谪写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而元稹与白居易的友情也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好友相逢
大唐盛世在“李杜”去世之后青黄不接,虽然也涌现出不少诗人,但是能够达到“李杜”二人高度的极少,直到白居易的出现。
白居易出生于唐代宗时期,那一年正好是李白去世的第八年。白居易家境殷实,父祖都是朝中官员,因此白居易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他的父祖对于儿孙们的学业也十分看重,甚至着重培养孩子们儒学经典。虽然白居易生来聪颖,但是为了学习还是下了一番苦工,甚至在年轻的时候头发就白了。
自觉需要出门游学的白居易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离开家,前往江南拜访名士,那个时候南北文化差异极大,南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就是出文人雅士的地方,因此白居易将自己游学的第一站选择在了江南,而后从江南前往首都长安,这样在观遍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向当地的名士请教,这样满满的行程让白居易欣喜万分。到达首都后,白居易第一个要拜访的人就是名士顾况。
顾况被年纪轻轻的白居易的才华所折服,一首“离离原上草”的应试之作让他名满京城。就在白居易三十岁的那一年,科考成功了,而与他一起登科及第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元稹。
元白之交
元稹出生即遭大难,幼时丧父,他是被母亲一手拉扯长大的,也是母亲教他读书识字,在自己的努力以及母亲的教导下,元稹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就参加科考,并且一举得中。
那一年正好两人都在同一时期考入,并且元稹与白居易同在秘书省工作,两人也终于成为了挚友。
元、白二人自从倾心相交后,就开始长时间的诗歌相和,有一次白居易被贬离京,元稹也自请离京,而且两人为官的地方相距不远,元、白二人又开始再次相聚,他们还“公器私用”,利用两府之间的驿站传递相交的诗歌书信,就这样他们两个人开始了“雪月风花”。
除此之外,证明两人友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可以互相交换家妓。
白居易家财万贯,再加上唐朝有呷妓之风,所以白居易的府上有数百歌妓,当然,诗酒风流的元稹为官日久,也开始沾染官场上的气息,家中也养着不少歌女,而两人有一天就相互比较家中歌妓的歌喉舞姿,一旦被对方看上就可以直接带走,而元、白二人也深知对方脾性,毫不客气,几乎都将对方家中的好歌妓全挑到自己家里。
除此之外,两人还有神奇的心灵感应。
有一次,白居易与弟弟白行简还有好友一起在长安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十分尽兴,这时候自然少不了美酒,可是酒过三巡,白居易就开始郁闷了,原来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元稹,元稹当时正好受命去四川公干,路途遥远,当时白居易掐指计算元稹的行程,感觉他好像已经到达梁州附近,于是赶紧写下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现在对好友的思念,然后命人送给元稹。
没过几天,白居易就收到了元稹的信件,这当然不是那封回信,而是元稹前几天
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和白居易等人游玩,没想到梦醒之后自己竟然身处梁州。于是就将梦中的场景写成一首诗寄给京城的白居易。
两人一边是梦境,一边是现实,似真非假萦绕其中,两人的心灵感应不得不说十分神奇。“元白之交”后来也成为了友人相交的代称。
元、白二人的友情渐渐开始升华,他们两人之间写的酬、和诗多达上千首,但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元稹所写的《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发生一起命案,正是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命案,让白居易原本亨通的官运受到波折。
当时的丞相名叫武元衡,他老成谋国,政治才能优越,他看到了唐朝中期割据势力的强大对中央集权产生威胁,所以在他担任丞相期间致力于削弱地方藩镇势力,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却引来了各地节度使的反对,终于在元和十年的某一天,正值武元衡前往官府上班的时候,突然被刺身亡。作为一朝丞相,一人之下而已,居然轻易被杀,白居易闻后立即上奏请求皇帝严查此事,但是白居易小看了朋党的力量。武元衡死后,没有人庇护白居易,于是,在朋党的诬陷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稹听闻后,写下了这首《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一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与白居易交情深厚,这首诗是元稹在被贬通州所作,身在江州的白居易见到此诗后立刻给好友回信,并在信中写到"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侧耳。"
那么这首诗到底如何悲悯,竟然让白居易做出如此评价呢?
这首诗开篇描述屋内的场景,夜已深,就连油灯都已经快要燃尽,但是“一息尚存”的火苗还在苦苦支撑,点点灯光所映衬的灯影还在墙壁上摇曳着。这样的场景何等孤寂。自己在刚被贬谪,到任后又身患重病,没想到不好的消息接踵而至,作为挚友的你也被贬到江州,这样震惊的消息让我直接从床榻上惊起。原本自己被贬已经够糟糕的,但是好友被贬,接连打击向元稹袭来,这样的惊吓已经让他无法再入眠,只有窗外的凉风在漆黑的夜晚一阵阵向他身体袭来。
这首诗的首尾两句都是景物描写,但是寓情于景将自己的情绪很好地渲染于景物之中,展现了自己悲凉的气氛,而且诗中的残灯、暗风等都被有机的排列在一起,更然读者心中戚戚然。而且诗中的“惊坐起”更是点睛之笔,将自己对好友被贬的震惊、不平、关切表现的淋漓尽致。
总结
白居易与元稹相交三十余年,两人都有共同的理想与抱负,为官清正造福一方、仰俯不愧天地百姓是他们的梦想。而他们也完成了自己在这虚晃世间的任务,就在元稹离世之后,白居易还时常想念这位朋友,甚至写下不少诗篇纪念。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