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任用奸臣李林甫与嘉靖用严嵩、乾隆用和珅,异曲同工?

唐玄宗任用奸臣李林甫与嘉靖用严嵩、乾隆用和珅,异曲同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YES星球 访问量:1003 更新时间:2024/2/13 14:31:49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复杂的。

比如,古代很多皇帝都喜欢用奸臣,难道他们真的糊涂吗?只不过是在权宜之下,采取了最省时省力的办法罢了。

就像李隆基(唐玄宗)利用李林甫一样。

李林甫年轻时生性浮浪、不学无术,很是被人瞧不起。

能当上宰相与他的舅舅姜皎、武惠妃高力士等人脱不了干系,但也跟自身的能力有关。

当上宰相后的李林甫,为了争宠,不仅创下了科举零录取的记录,还搞掉了很多唐玄宗赏识的人才,张九龄杜甫、卢绚、严挺之等人,都深受其害。

就连,唐玄宗对他的评价都是:这个人嫉贤妒能,举世无双。

那么,唐玄宗为何在明知李林甫口碑不好的情况下,还让当宰相呢?

因为,历来皇帝和大臣们的利益其实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时时处于博弈状态。

在张九龄等人的辅助下稳定大唐局面后,李隆基不想努力了,但张九龄等人让他很有压迫感。

所以他需要一个像李林甫这样的人,既能在朝堂控制局势,又能在自己的掌控中。

身为统治者会玩弄平衡术是必备技能,只有玩转了平衡术才能在满足自己私欲的同时,还能保持政权的相对稳定。

有点像嘉靖掌控严嵩,乾隆掌控和珅那样。

不过,李林甫与这两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不同的是,他不屑巴结朝堂之人,也从不收受贿赂。

因为他是皇亲呀,论起来唐玄宗李隆基都要叫他“皇叔”。虽是李家王室的旁系,却也是货真价实的“李皇叔”。

尽管李林甫出生皇族,可父辈们一个个都不在了,自己也没沾到光。知道不可能靠着自己是皇族身份大富大贵,也不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情况下。

他另辟蹊径, 认真梳理了家族的关系谱,发现舅舅姜皎就是自己打开成功之路的敲门砖,于是他开始谋划起来了。

不仅成功地说服舅舅姜皎帮助自己,还通过舅舅搭上了源乾曜,得以进入仕途。要说,李林甫没有两把刷子,那是不可能的。

经过这一次尝到甜头的李林甫,更坚信自己找到了成功的捷径。

所以当舅舅姜皎因罪被杀后,没有大树依靠了的李林甫,又迅速地攀上武惠妃、高力士这两个“高枝”。

不仅没有被株连,反而一路升迁,最终竟当上宰相(中书令,俗称“右相”),而且在这个位置上坐了19年时间,直到病死。

那他是如何坐稳这个位置那么久的呢?

所谓上帝给你关了一扇窗,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李林甫这个人虽然文化不高,但是他在观察人心、玩弄人心方面的才华可谓天下第一,可偏偏又极端自私,极端嫉贤妒能。

实打实的一个资深“两面人”,还超爱坑人。

有一个成语叫:口蜜腹剑一直流传至今,就是来源于他。

还有很多和他有关的不好的成语:妒贤嫉能、胸有城府、仗马寒蝉、吉网罗钳、避重就轻等等,全是关于他的。

要说,被坑的最惨的就是他的两个同僚卢徇、李适之了,李林甫因为嫉妒他们被李隆基赏识,就故意使绊子让他们犯一些低级而又让唐玄宗李隆基很不爽的错误。

结果就是:一个被调离朝中重要位置,殊不知自己被卖了,还以为李林甫帮了全家的大忙;一个被剥夺了单独上重要奏疏的权力!

从此李林甫开了自己的专制时代,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之路。实际上他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专制权力的代理人而已。

换句话说,李林甫之所以能赢得唐玄宗李隆基的青睐,是因为他与张九龄不同,他更听话。

如果李隆基不想让李林甫活到第二天,那李林甫前一天肯定就已经死了。李隆基才是实权人物,这对君臣更像是合作关系。

李隆基给李林甫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不听话的官员,进行政治斗争。

好在李林甫也没有辜负李隆基的厚望,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

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财政节流,机构改革,赋税折纳,土贡改革,兵制改革,法制改革,选官与科举改革,明确了法典制度,吏治规范,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唐的繁荣。

既听话,业务能力又强,还有手腕,又够狠,在李隆基眼里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加之李林甫很清楚,头上乌纱帽能不能永无止境地戴下去。

为了能坐稳宰相之位,他与宫中宦官、妃嫔交情深厚,对玄宗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能符合玄宗的意旨,深得赏识。

反观,张九龄、姚崇等人多少都有劝谏,直谏的先例,搞得李隆基非常不爽,更加衬托出李林甫的好。

可尽管,唐玄宗李隆基利用奸诈狡猾,善于玩弄人心的李林甫,维持着他那个时代的繁荣。也没有逃过在其统治后期,本已平衡的各方政治力量的瞬间被瓦解,安史之乱爆发,随后整个唐朝崩溃失控。

标签: 李林甫

更多文章

  • 李林甫打压太子李亨的套路有多狠?两位重臣被杀,肃宗被迫休妻!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李林甫

    这是《长安往事》系列第2讲,本组专题的目的是借助史料梳理出大唐由盛转衰的原因,我们知道一个时代的更迭除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外,更多地是内部的矛盾。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使得大唐成为当时诸多国家学习、仰望的对象,可到了他执政的后半期却开始昏招屡出,一手好牌生生被打得稀烂。1、奸相李林甫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

  • 卢杞面貌丑陋、心地险恶,女人见了他却忍不住发笑

    历史人物编辑:百搭丽人装标签:卢杞

    唐朝宰相宰相卢杞相貌奇丑,《新唐书》称:“体陋甚,鬼貌蓝色。”形体丑陋不堪,还生有一副暗蓝色的面孔,像恶鬼一样。有的人丑,但心地善良——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可是卢杞不仅人长得磕碜,心里还阴险歹毒,得罪了这货,就等于给自己判死刑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时,还没有做宰相

  • 它是抗战中突袭战的经典范例,堪称现代版的“李愬雪夜下蔡州”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李愬

    (新四军战士在急行军)1939年1月21日,凌晨2点,粟裕所率新四军三团距离官陡门二十多里。又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三团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坐渡船,但是不知道船是否已被敌军封锁,还能不能找到,二是绕着走,必须多绕十里路,而且要从一个叫头道桥的敌据点的眼皮子底下经过。前者估不准时间,后者能估算时间,反正

  • 李愬雪夜袭蔡州:一场精彩的奔袭战,但也无力改变王朝衰亡的大局

    历史人物编辑:叫我过客标签:李愬

    公元755年——763年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对唐王朝进行了致命一击。尽管经过一番焦头烂额的努力(自筹军队、外借蕃兵等),这场叛乱最终落下帷幕,可是,叛乱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原本还很规矩的各路藩镇节度使,纷纷地冒出离心离德的念头,时不时就有一些藩镇跳出来,挑战朝廷的权威,不听从中央政府的指挥与调派

  • 后人对唐代名将李愬为什么都赞誉不断

    历史人物编辑:张甲良标签:李愬

    在对李愬简介前,先应该了解一下唐朝中期的政治局势。当时唐朝廷对地方藩镇失去了控制,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这些藩镇势力最大的,吴元济就是其中之一。他勾结河北藩镇,为祸唐代宗、德宗两代。到了唐宪宗的时候,在朝廷的极力主张下,才将其戡平。而平定吴元济的那个人,正是唐代名将李愬。李愬的父亲名叫李晟,也是一位名

  • 8千人破2万象兵,孤军深入灭掉印度,唐朝最会打仗的外交官王玄策

    历史人物编辑:没有你世界标签:王玄策

    8千人破2万象兵,孤军深入灭掉印度,唐朝最会打仗的外交官王玄策说起大唐的风流人物,许多人会想起那些名传千古的诗人,或是传奇一生的历代君王王玄策这个名字,相对来说就太陌生了。虽然没有同时代的其他大人物那么有名,但王玄策作为唐朝一位大外交官,也是做出了轰轰烈烈的功绩。出使印度史书上记载人的生平,一向选取

  • 唐朝王玄策一个人征服印度是真是假?西藏深山里一件文物给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穷达斋读史标签:王玄策

    武德九年,新生的唐王朝正处于蓬勃兴起的阶段,一个雄踞世界东方的超级大国正在形成中。唐朝发达的经济,昌明的文化,使得周边各国与唐朝之间掀起了第一次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高峰。当年九月,印度高僧波颇来到长安讲经说法,年轻的唐朝僧人玄奘,静静谛听着波颇口中的佛国印度的种种事迹,不由心向往之,决心在有生之年要亲身

  • 唐朝文人王玄策究竟有多牛?一人率领八千多人灭了大半个印度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王玄策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率领三十多人出使天竺各国。而这已经是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犹忆起,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天竺时,还只是个副使,并且担任广西黄水县的县令,广西地处岭南,被朝中幕僚视为蛮夷聚集之地,民风彪悍,听者远之。但古往今来,成大能者,势必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正如天将降

  • 1990年西藏发现石碑,专家译解文字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王玄策

    在初唐时期,唐太宗麾下藏龙卧虎,李靖、尉迟敬德、李勣、殷开山、程知节等,一时之间名臣汇聚,将星璀璨。与这些世所共知、大名鼎鼎的大唐俊杰相比,王玄策的名字无疑默默无闻,少有人知。在史籍记载中也只有只言片语存世,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大概还是通过《功夫瑜伽》这部电影,才第一次知道历史上还有王玄策这么一号人

  • 90年,西藏发现唐朝石碑,专家看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王玄策

    提起大唐王玄策,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确实,对于正史来说,王玄策只不过是个五品散官。虽然说,他有一个在现代看来,比较牛的工作——外交官。但在最为开放的唐朝来说,这个职位是很重要,但由于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太多,因此,王玄策就显得格外的不重要。但在传闻中,王玄策可并不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外交官这么简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