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公主的巅峰-太平公主

唐朝公主的巅峰-太平公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大赛场 访问量:1085 更新时间:2024/1/10 15:29:20

众所周知,武则天和李治生了不少孩子,四个儿子命途多舛,有的因为政治原因对立被武则天亲手除去,有的因为自身懦弱而整日战战兢兢,以求自保让这位女皇看不起,总的来看,她和这些儿子们相处都不是很融洽,而女儿就更惨了,长女出生的时候正是她和王皇后争宠的关键时期,为了一举搬倒王皇后,她亲手掐死了自己可爱的小闺女,以此让王皇后陷入危局,所以她对这个长女一直是心怀愧疚的,后来又和李治生下了一个小闺女,也就成了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因为这个小闺女承载着双份的爱,封号太平公主就可见一斑,想让她平平安安,太平。

幼年时期的太平公主喜欢去姥姥家(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游玩,那时候武则天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把自己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着重培养,却不知道看起来文采斐然的贺兰敏之其实是个色胆包天的家伙,先是和那位杨夫人通奸,让武则天皱眉又不好处理,后来更是逼奸了准太子妃,扇了皇家的脸面,因为李治重病在床,不理朝政,武则天大权在握,无人敢禀报,这件事儿也就缓缓揭过,结果不知死活的贺兰敏之居然又逼奸了太平公主身边的侍女(太平公主那会儿太小了,所以认为太平公主被侮辱的有些不太合理),这件事儿让武则天勃然大怒,认为这个贺兰敏之太过分了,随之就把他流放了,并在途中灭口,可见武则天对这位小公主的宠爱,故然有贺兰敏之结怨过多的原因,可这位公主才是爆发的根源。8岁的时候,为外祖母祈福而进入道观当了一名道士,道号太平,后来又因为。吐蕃求亲指名道姓要迎娶这位公主,武则天和李治都舍不得,商议之后修了个道观,以一心修道为借口拒绝了这件事儿,换了一位公主出嫁,所以幸福的小太平可以在长安长大。十几岁的时候,太平公主穿着武官的衣服去见自己的父母,他们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这样做干嘛?太平公主以可以送给夫婿为借口表达自己的想法,武则天意识到该给女儿找一门亲事了。681年,经过层层选拔,太平公主嫁给了李治外甥(阳城公主之子)薛绍为妻,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成婚,照明的火把烤焦了附近的树木,为了让随行的嫁妆通过而拆除了县馆的围墙,轰动长安,也就是这样了吧。这时候的太平公主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相夫教子,也没有因为身份高贵而惹事情,在薛家过得很不错,直到薛绍的哥哥参与进了谋逆的案子,薛绍被株连。武则天认为薛绍不是良配,就杖责一百(根据上面的意思,决定打的程度),这位驸马爷就这样稀里糊涂送了性命,留下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武则天为了补偿小闺女,就将他的封户加到了一千二百户,打破了唐代公主不超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后来武则天又准备安排第二场婚姻,一开始是武承嗣,但是太平公主看不上他,于是经过武则天的劝说,嫁给了武攸暨,这很大概率上是一种政治保护,在武

则天登基后遭受清洗的李唐皇室数不胜数,而这位公主因为是武家儿媳而逃过一劫。

经历了很多,太平公主的心思也开始变化起来,慢慢体会到了权力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哥哥们和母亲的反目,让她触动颇深,武攸暨是一个比较懦弱的人,慢慢就让太平公主感到不能满足,他私下蓄养了大量男宠,更是把佼佼者推荐给武则天,张宗昌就是这样一步登天。更是因为太平公主长相,性格和武则天很像,因此朝政大事这位公主都可以插手,再加上明白自己身份的尴尬,这位公主这时候也比较低调,参与多而公之于众者少,到武则天暮年,认为李武矛盾需要调和,武则天把李显从庐陵接回来立为太子,这时候双方斗的不可开交,太平公主政治上倾向于李家。701年,张宗昌兄弟用谗言害死了武李两家继承人“诬陷谋反导致”李显嫡长子李重润,武承嗣嫡子武延基含冤而死。后来为缓和关系,保全自身,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请求封二张为王,最终武则天考虑到不合适,封了国公而告终,本来以为事情可以告一段落,结果张宗昌诬陷太平公主的情人谋反,双方关系破裂,随后忠于李唐的大臣决心发动兵变,这也是太平公主首次看到政变的力量,哥哥李显在大臣扶持下顺利登基,自己因为有功被封镇国太平公主,更是从幕后走到前台,开始干涉朝政。后来李显因为懦弱和其他原因,让韦后和安乐公主掌权,他们勾结武三思(武则天侄子)掌握朝政,和太平公主,李旦等对立,后来更是野心勃勃的想要当皇帝,用一碗粥送走了李显,相当于送走了他们的保护伞,最终得人心拥护的李旦轻松平定了这场叛乱,随后李旦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拥立有功晋封万古,成为唐朝最有权势的公主,而多次的政治站队正确让她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财富,她知道哥哥李旦是个闲云野鹤一样的人物,对权利不感兴趣,唯一的对手就是那个年轻的侄子李隆基,故李旦一朝,就是二人的疯狂斗法。面对这种情况,李旦的做法就是维持平衡,不管你们怎么做,我都保证双方可以共存,其他的日后再说。但是因为李隆基是太子,太平公主不把他搞点不行,所以李旦的做法一开始就不正确,后来更是以“李隆基非嫡非长”来散播流言,逼迫李旦为了维持朝廷稳定而出面辟谣,之后也曾安插耳目到李隆基身边,气势汹汹在下朝后逼问宰相,是否应该换个君主。总之,在斗法中太平公主基本处于上风,而李隆基看似危险,实际上只要太子之位还在,就很稳固。公元712年,太平公主指示手下向李旦进言:“彗星出现,代表要革旧鼎新,皇太子想要继位”,本来是想诬陷李隆基谋反,结果一直不想当皇帝的李旦就说,那就让位吧,于是开开心心把权利给了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去了,这时候的太平公主大权在握,七位宰相五个听她的,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再加上众多党羽拥护,不把李隆基看在眼里,而李隆基这边很慌,最后在王琚建议下决心兵变,因为他的朋友陈玄礼,葛福顺等人都是北门禁军将领,也是他手中少有的底牌。在王毛仲等人帮助下,李隆基迅速掌握了局面,诛杀了窦怀贞等依附太平公主的大臣,随后赐死了自己的姑姑,彻底掌握了天下大权,而那位和她母亲有一样梦想的公主,就这样死在了山寺中。

可以说,相比韦后,太平公主的做法比较稳妥,在朝中经营许久,根基深厚,可惜她漏算了人心,经历过一次武周政治之后,世家大族,李唐宗亲都不会再允许一个女人上位,何况她还是武家的儿媳?所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对立的那一刻,其实李旦就在拉偏架了,舍不得处罚自己的妹妹,又不能过于放纵,最终索性把烂摊子给了李隆基,再之后,就不是李旦能把握的了。这位传奇的公主,就此落下了帷幕,生于政治而亡于政治,不得不说,其实挺悲哀的。

标签: 太平公主

更多文章

  • 泉州首位进士,金榜排名比韩愈还高,被誉为“八闽文化先驱者” - 栋栋娜娜说

    历史人物编辑:宋歌爱动漫标签:韩愈

    闽山绵延,铸就福建人不屈的脊梁;闽水涛涛,赋予福建人宽广的胸怀。这里,英杰辈出,英豪无数,成就福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名。福建新闻广播推出百集融媒系列《栋栋娜娜说福建历史名人》,说人物、听故事、讲精神、树传承,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且看先辈风流。泉州第一位进士唐代文学家欧阳詹泉州第一位进士欧阳詹,泉

  • 韩愈的3首诗,与雪相关,都是名篇,其中的想象和浪漫令人惊艳!

    历史人物编辑:小丽搞笑说标签:韩愈

    古代诗人写过很多关于雪的诗词,各有各的特色,唐代诗人韩愈亦是如此。韩愈有3首与雪有关的诗词非常别致,都是名篇,有让人惊艳的想象和浪漫,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1、《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榆荚,古来有之,是让文人骚客诗兴大发的浪漫之物。这首诗很有意思

  • 韩愈给皇上写了啥?早上呈了一封柬书,傍晚就被贬到八千里之外

    历史人物编辑:快乐的苹果说历史标签:韩愈

    韩愈早上给皇帝递了个折子,傍晚的时候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那么,韩愈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被贬得这么快呢?今天,就带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韩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唐宋八大家之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除了在文学上有造诣之外,韩愈在官场之上也几经沉浮。韩愈的家世背景非常显赫,先祖是韩王信的儿子,

  • 从杀人犯到诗人,此人完成了惊天逆袭,还卷走了韩愈很多钱财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韩愈

    唐朝之所以能够成为诗歌的王朝,顶级诗人辈出的年代,是有着非常雄厚的基础。书香门第的才子佳人可以写诗,贩夫走卒,甚至僧尼也能做事。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叫做刘叉的杀人犯,竟然也成为了诗人,还被赞誉堪比李白和杜甫。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诗人被韩愈收留之后,并没有抓住机会,卷走韩愈的钱财后,逃之夭夭,还得意地留

  • 韩愈大弟子经典之作,全文无一生僻字,却写出了唐诗中最美的乡愁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韩愈

    我国流传着一句老话“好男儿志在四方”,初到外面闯荡总是感觉世界那么大,自己应该早点出来见见世面,但是时间久了都难免会思乡,这是人之常情。现代人思乡可以打电话或者是开视频,而古代人想家很多时候都只能让过往的行人捎带一封家书,但是书信的篇幅就那么多,那么多的思念又怎么能够全部写下,所以写家书过程难免一波

  • “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何是韩愈,而不是更全面的苏轼?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八位大家的合称,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诗、词、文、书、画俱佳的全面天才苏轼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韩愈是开风气者,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

  • 韩愈考了15年才走上仕途?杜甫为何一生颠沛流离,运气真的差了点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韩愈

    一、韩愈的科举之路。1、五年参加了四次科考。贞元三年,在找关系托人的前提下,饱读诗书的韩愈终于得到了乡贡的资格,得以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虽然身为官N代,可是到了韩愈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是家道中落了。父亲早逝,哥哥也早亡,他自幼都是被嫂嫂带大的。所以留给韩愈的,只有科举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为此韩愈倍感艰

  • 白居易一生交友众多,同朝为官的韩愈为何没有打入他的朋友圈?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爱搞笑啊哈标签:韩愈

    墨远庭轩: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专注古诗文20年公元821年春天,韩愈邀请张籍和白居易同游曲江,张籍欣然前往,白居易却没有到场。大地返春,绿柳萌芽的时候,邀上一二好友,去公园、郊外走一走,赏赏春,散散心,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韩愈的邀约,白居易为何拒绝呢?我们知道,白居易是一个性情温和,喜欢

  •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用散文形式表达儒家思想开创了新文风文体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古文运动是后世对韩愈变革骈文体为散文、用文以载道来复兴,儒家道统文化等一些列事件的总称,然而这其中因韩愈大力主张废除骈文文体,恢复以先秦文化,为最主要形式的古体散文,先秦时期的散文体,因单数且不双行出现的文体形式,以至于两汉时代以后的各个时代,且沿用或者继承了赋体的文学表现方法。可是真正到了两晋时期

  •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看看韩愈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取人数之低是出了名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了解一下。在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录取进士四万人左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