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居易一生交友众多,同朝为官的韩愈为何没有打入他的朋友圈?

白居易一生交友众多,同朝为官的韩愈为何没有打入他的朋友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圆圆爱搞笑啊哈 访问量:771 更新时间:2024/1/13 15:58:30

墨远庭轩

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专注古诗文20年

公元821年春天,韩愈邀请张籍和白居易同游曲江,张籍欣然前往,白居易却没有到场。

大地返春,绿柳萌芽的时候,邀上一二好友,去公园、郊外走一走,赏赏春,散散心,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韩愈的邀约,白居易为何拒绝呢?

我们知道,白居易是一个性情温和,喜欢交友的人。他和元稹刘禹锡、张籍、李绅等都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其中,与元稹的关系最为人称道。

韩愈与白居易同龄,二人又同朝为官二十多载,为何却少有交集?

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贞元八年(公元792年)登进士第。

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同元稹一起登第,同年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

韩愈比白居易大四岁,二十五岁考中进士,却因为无人推荐,直到二十九岁才在宣武节度使

董晋

的推荐下,出任省秘书省校书郎,同时也担任了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白居易二十八岁考中进士,却一路仕途顺利。中第后白居易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806年又授周至县尉,此时,韩愈为国子博士。

后来,韩愈改比部郎中,中书舍人,又因谗被贬功曹。

人生低谷期的韩愈结识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宰相裴度。

在裴度的推荐下,韩愈出任行军司马,不久,以功授刑部侍郎。所以,无论是出于公论还是私心,韩愈都是维护宰相

裴度

的。

白居易则稳中求进,元和二年拜翰林学士,元和三年拜左拾遗,元和九年为太子左赞善大夫。

白居易同元稹交好。元稹虽然有才,却人品低劣,他嫉贤妒能,但是也曾得到皇帝的赏识,做过几个月的宰相。

白居易从做秘书省校书郎的时候就得到元稹的照拂,二人私交密切。

裴度和元稹势同水火,曾多次上书弹劾元稹。

同时,白居易曾与元稹、李绅等人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元稹与李绅私交甚密。而韩愈却与李绅很不对付,二人曾多次相互弹劾。

白居易虽然不涉党争,但是碍于元稹和李绅的关系,和韩愈几乎没有往来。

说白了,就是政治派系的不同。

后来,二人都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折。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朝野震惊,白居易当即给皇帝上书,要求惩治元凶。

但是,当时白居易官拜太子左赞善大夫,他的职责是匡正太子的过失。一个东宫署官上书指点朝廷。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柄,说白居易越职言事。

异党之人又搜罗出一些其他罪证,比如不孝等。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和十四年,向来迷信佛教的皇帝唐宪宗,干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迎佛骨。

为了一段佛骨,京城街道上,百官跪迎。

向来信奉儒家思想的韩愈,上书指责皇帝。他在《迎佛骨表》中说,信奉佛教并不一定得长生,比如南北朝某个皇帝就早早死了。韩愈认为皇帝这事办得荒唐,还是早早把佛骨烧毁吧。

韩愈的论述激怒了唐宪宗,非要用极刑处死韩愈。在裴度等人的劝说下,韩愈保住一条小命,被贬为潮州刺史。

我们熟悉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韩愈到达潮州后,向皇帝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表文,表明自己是出于爱护皇帝的身体,才上书的,只是言辞上没有注意,皇帝对于韩愈的慷慨陈词很是感动,又加上裴度和崔群的周旋,

第二年(公元820年)冬天,韩愈就回到了长安,任国子祭酒。

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四年后,又被调为忠州(今重庆)刺史,两年后,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也就是说,经历了大起大落后,白居易和韩愈又差不多同时回到了朝廷。

当时韩愈的大弟子张籍任水部员外郎,他也曾参与过白居易和元稹等人的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私交很好。

所以,在张籍的润滑下,处于不同派别的韩愈和白居易才有了少许的交往。

公元821年,白居易为中书舍人,韩愈为国子祭酒。

那年春天,韩愈心情很好。他先后写了两首诗邀请张籍同游曲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 〔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第一首诗歌,韩愈用京城的春雨和草色引诱张籍,希望他能陪自己出去走走,但是张籍却以工作太忙,推辞了。

不死心的韩愈,于是就又写了第二首。这首诗歌语言更加直白,用意更加明显,你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是你自己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在恩师的一再邀约下,张籍也不好拂了韩愈的面子,于是答应一起游春,同时,也建议韩愈邀请一下白居易。

在人生的低谷期,韩愈和白居易都经历过敌对势力的落井下石,本来白居易是被贬为九江刺史,但是,有人说,一个如此轻浮莽撞的人,怎么有资格担任一方长官,所以在去九江的路上,白居易又被降职为小小的江州司马。

韩愈和白居易虽不涉党争,却也吃了党争的苦,张籍就是看懂二人有意接近,才从中调和。

平时没什么交往的二人,虽然有意接近,但是见面了还是别扭,于是白居易还是爽约了。

张籍同韩愈游曲江后,写下《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送给白居易。

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张籍 〔唐代〕

曲江冰欲尽,风日已恬和。

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

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

仙掖高情客,相招共一过。

仙掖指的是门下和中书两省。当时,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皇宫到左右掖,所以这二省也称仙掖。

张籍在这首诗中告诉白居易,曲江的冰雪已经消融,春风和阳光中都透露着暖意。柳色虽然还比较浅,但是泉水的叮咚声越来越明显了。岸边的紫蒲已经长出,野鸭子在曲江欢乐地戏水。

同时,张籍也把韩愈写给白居易的一首诗,呈给了他。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韩愈 〔唐代〕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淡淡的阴云薄雾迟些时便四散开,万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着楼台。曲江上春水弥漫两岸繁花千树,你有什么事那么忙啊一直不肯来?

韩愈在诗歌的开篇描写了当天气候的变化。前三句说雨后曲江两岸的美丽景色。

傍晚的天空还漂浮着淡淡的阴霾,但很快就消散了,显出了蓝天白日,碧空如洗,同楼台相映成画,美好的春天也就更为动人了。

在曲江上,红花绿树倒映在江水之中,更衬托出春天的美丽。

韩愈在这首诗中倾诉了自己的激情,也含对于白居易没有到来的惋惜之意。

他没有直接表露自己苦候、失望、埋怨的情绪,而是巧妙地极写曲江雨后空气清新景物明净所特有的美。曲江愈是美好,愈显出辜负这良辰美景的可惜。

后来,韩愈和白居易二人有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交往,相互唱和的诗篇也多了起来。

公元821年,那个春天,是冰雪消融的春天,也是中国历史上两大诗人消除隔阂的春天。

创作不易,您的

点赞关注

是我最大的动力!

标签: 韩愈

更多文章

  •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用散文形式表达儒家思想开创了新文风文体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古文运动是后世对韩愈变革骈文体为散文、用文以载道来复兴,儒家道统文化等一些列事件的总称,然而这其中因韩愈大力主张废除骈文文体,恢复以先秦文化,为最主要形式的古体散文,先秦时期的散文体,因单数且不双行出现的文体形式,以至于两汉时代以后的各个时代,且沿用或者继承了赋体的文学表现方法。可是真正到了两晋时期

  •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看看韩愈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取人数之低是出了名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了解一下。在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录取进士四万人左右。而

  • 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韩愈

    唐朝的老师也不好当,师者斯文扫地,韩愈愤而著《师说》。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教师节重温《师说》,韩愈老师很无奈,原来唐朝老师也难当。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今天是第三十五教师节,静下心来,写了篇关于教育与教师的短文,以此祝愿老师祈福

  • 神秘十面鼓:不能敲击,却能吟咏,其上字迹让韩愈直骂王羲之媚态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韩愈

    一代文豪韩愈曾用洋洋洒洒的近500字,描述了十块奇怪的石头,这便是《石鼓歌》,韩愈在诗中对石鼓的流传做了详细的描写,并且高度赞扬了石鼓的艺术价值。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在诗中韩愈还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传奇文物,连韩愈都忍不住为之大声疾呼?一

  • 韩愈写“谏迎佛骨表”劝皇帝烧掉释迦摩尼佛骨,差点被唐宪宗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五百年来谁著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生为官蹉跎,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韩愈多次得罪皇帝和同僚,数次遭贬斥,最严重的一次差点被当时的唐宪宗李纯杀掉。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韩愈向宪宗上书,上书的起因是在长安附近的凤翔有一个法门寺,在法门寺的护国塔内收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相传每三十年开启一次佛骨供人

  • 唐朝韩愈只用3件东西,让一条河里的鳄鱼全消失,百姓很感激他

    历史人物编辑:游史说标签:韩愈

    唐朝贞元年间,唐德宗李适在位。曾经繁荣昌盛、强盛一时的大唐,此时已经风光不再,积弊丛生。河南河阳一个年轻人,怀抱着济世安民的梦想,从故乡出发来到京城,参加科考。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文豪韩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后名震文坛千百年的宗师级人物,在科举考试面前连连败北。他从贞元三年到贞元五年期间,三次参加科

  • 白居易评李白,韩愈怒怼,但情商太高,一点都不伤和气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韩愈

    唐朝是诗的国度,李白和杜甫是公认的两座高峰,但是,这两座高峰谁更高一些,自古以来一直争吵不休,而且从唐朝就开始了。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李白一直是大哥,杜甫是小弟。而且,李白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杜甫自己也承认。从他们两个人交往的诗歌互赠中就可以看出来。杜甫对于李白是很崇拜的,而李白并没有把杜甫当一回事

  • 在没有打印机的日子里,如何推动文化传播?谈谈韩愈作品的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韩愈

    宋代文人热衷学术,借助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推动,总集编撰活动异常活跃。宋人所编文学总集,不论在体例上还是规模上都在先秦五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首先,数量上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就著录有宋人所编总集46部,其中诗歌选本最多,约占一半,诗文兼收的选本《文苑英华》《唐文粹》之类的不多

  • 韩愈和好友爬华山,到达峰顶却吓得号啕大哭,甚至还写好遗书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韩愈

    文/曲小花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文人都喜欢登临望远,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名山奇景,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本是一次放松,亲近大自然的美好体验,不过,患有恐高症的韩愈可不这样想。一天,韩愈和好友四处游玩,慕名来到华山。两人来到山脚下,仰望那挺拔伟岸、壮美

  • 韩愈三次“高考”落榜,又三次通不过吏部考试,最后靠什么当上小官?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韩愈

    人生最大的打击是什么?在这个状元满天飞的高考季里,韩愈会告诉你两个字:落榜。在后世看来,这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豪,是典型的人生赢家,然而有谁会知道,韩愈这位大文豪,曾经三次古代“高考”落榜,又三次通不过大唐朝吏部组织的选拔考试,最后是靠着走后门、靠关系才当上一个小官的?落榜,真是太恐怖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