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何是韩愈,而不是更全面的苏轼?原来是这样

“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何是韩愈,而不是更全面的苏轼?原来是这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天川历史 访问量:3196 更新时间:2024/1/13 0:20:28

“唐宋八大家”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八位大家的合称,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诗、词、文、书、画俱佳的全面天才苏轼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韩愈是开风气者,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

韩愈一洗魏晋以来骈散文重形式轻内容的艳丽文风,按苏轼的话讲:(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在此基础上,后面几个人基本没能再取得新的突破,其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韩愈除了文章写的好,更重要的是他开了白话写诗的风气,他影响力也很大,后面许多宋代的诗有吸收他风格的,所以说,唐宋八大家排第一的也就只能是韩愈了。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功绩是最大的。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韩愈之所以会作为“唐宋八大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被推选出来,是因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先驱。

第二,唐宋八大家的意思是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排第一当之无愧!

唐宋八大家,不是以诗词艺术造诣排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散文方面的成就。韩愈散文水平最厉害,当推第一,苏轼在诗词上的成就确实比韩愈高,但在散文上韩愈的成就高一筹。

从文章本身质量而言,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苏轼文章行云流水,飘逸绝伦。各有优点。但在文人最重视的论道与论政两方面,韩愈有天然的优势,韩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而苏轼的政论强在角度新奇,总体质量上较韩愈为弱,也不能代表苏轼最高的文学成就,也会影响其在后世儒家士子心目中的地位。古有韩海苏潮之说,互文的手法,韩文如潮般浩荡,而苏才如海般渊博。因为苏轼,文章、诗、词、书、画全都是顶尖的,儒道释三家皆通,但单以文章而言,韩排在苏前是毫无问题的。

唐宋八大家不是唐宋之间文学成就最高的八个人,而是古文运动中贡献最大的八个人。那么,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作为领头羊,被尊为首太正常了,苏轼等不过是在继承发扬韩愈修的事业。因为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号评价标准是散文方面的艺术造诣。

第三,唐宋八大家列举时都是从韩愈开始,这其实是时间顺序。

我们看看这八大家的生卒年月: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欧阳修(1007-1072),苏洵(1009-1066),曾巩(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12)。唐宋八大家列举时大多是按照年龄排的,比如苏洵的文学造诣不如苏轼,也排在了苏轼的前面。如果说苏洵苏轼是父子,放在苏轼前面不合适的话,那么王安石的文学造诣也比苏洵要高,也没有排在苏洵的前面。其实这个真没那么复杂,就是时间顺序。

因为要尊敬长者,韩、柳是唐人,其余六家是宋人。韩愈比柳宗元年长,官职也高,避开文的优劣而按论资排辈的套路得出结论,也是韩愈第一啊。

所以,唐宋八大家韩愈为首,主要基于上面三点原因,这些大家都明白了吧。

标签: 韩愈

更多文章

  • 韩愈考了15年才走上仕途?杜甫为何一生颠沛流离,运气真的差了点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韩愈

    一、韩愈的科举之路。1、五年参加了四次科考。贞元三年,在找关系托人的前提下,饱读诗书的韩愈终于得到了乡贡的资格,得以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虽然身为官N代,可是到了韩愈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是家道中落了。父亲早逝,哥哥也早亡,他自幼都是被嫂嫂带大的。所以留给韩愈的,只有科举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为此韩愈倍感艰

  • 白居易一生交友众多,同朝为官的韩愈为何没有打入他的朋友圈?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爱搞笑啊哈标签:韩愈

    墨远庭轩: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专注古诗文20年公元821年春天,韩愈邀请张籍和白居易同游曲江,张籍欣然前往,白居易却没有到场。大地返春,绿柳萌芽的时候,邀上一二好友,去公园、郊外走一走,赏赏春,散散心,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韩愈的邀约,白居易为何拒绝呢?我们知道,白居易是一个性情温和,喜欢

  •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用散文形式表达儒家思想开创了新文风文体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古文运动是后世对韩愈变革骈文体为散文、用文以载道来复兴,儒家道统文化等一些列事件的总称,然而这其中因韩愈大力主张废除骈文文体,恢复以先秦文化,为最主要形式的古体散文,先秦时期的散文体,因单数且不双行出现的文体形式,以至于两汉时代以后的各个时代,且沿用或者继承了赋体的文学表现方法。可是真正到了两晋时期

  •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看看韩愈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取人数之低是出了名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了解一下。在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录取进士四万人左右。而

  • 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韩愈

    唐朝的老师也不好当,师者斯文扫地,韩愈愤而著《师说》。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教师节重温《师说》,韩愈老师很无奈,原来唐朝老师也难当。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今天是第三十五教师节,静下心来,写了篇关于教育与教师的短文,以此祝愿老师祈福

  • 神秘十面鼓:不能敲击,却能吟咏,其上字迹让韩愈直骂王羲之媚态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韩愈

    一代文豪韩愈曾用洋洋洒洒的近500字,描述了十块奇怪的石头,这便是《石鼓歌》,韩愈在诗中对石鼓的流传做了详细的描写,并且高度赞扬了石鼓的艺术价值。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在诗中韩愈还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传奇文物,连韩愈都忍不住为之大声疾呼?一

  • 韩愈写“谏迎佛骨表”劝皇帝烧掉释迦摩尼佛骨,差点被唐宪宗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五百年来谁著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生为官蹉跎,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韩愈多次得罪皇帝和同僚,数次遭贬斥,最严重的一次差点被当时的唐宪宗李纯杀掉。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韩愈向宪宗上书,上书的起因是在长安附近的凤翔有一个法门寺,在法门寺的护国塔内收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相传每三十年开启一次佛骨供人

  • 唐朝韩愈只用3件东西,让一条河里的鳄鱼全消失,百姓很感激他

    历史人物编辑:游史说标签:韩愈

    唐朝贞元年间,唐德宗李适在位。曾经繁荣昌盛、强盛一时的大唐,此时已经风光不再,积弊丛生。河南河阳一个年轻人,怀抱着济世安民的梦想,从故乡出发来到京城,参加科考。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文豪韩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后名震文坛千百年的宗师级人物,在科举考试面前连连败北。他从贞元三年到贞元五年期间,三次参加科

  • 白居易评李白,韩愈怒怼,但情商太高,一点都不伤和气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韩愈

    唐朝是诗的国度,李白和杜甫是公认的两座高峰,但是,这两座高峰谁更高一些,自古以来一直争吵不休,而且从唐朝就开始了。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李白一直是大哥,杜甫是小弟。而且,李白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杜甫自己也承认。从他们两个人交往的诗歌互赠中就可以看出来。杜甫对于李白是很崇拜的,而李白并没有把杜甫当一回事

  • 在没有打印机的日子里,如何推动文化传播?谈谈韩愈作品的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韩愈

    宋代文人热衷学术,借助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推动,总集编撰活动异常活跃。宋人所编文学总集,不论在体例上还是规模上都在先秦五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首先,数量上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就著录有宋人所编总集46部,其中诗歌选本最多,约占一半,诗文兼收的选本《文苑英华》《唐文粹》之类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