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愈考了15年才走上仕途?杜甫为何一生颠沛流离,运气真的差了点

韩愈考了15年才走上仕途?杜甫为何一生颠沛流离,运气真的差了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倚梦倾城 访问量:3896 更新时间:2024/1/24 14:05:25

一、韩愈的科举之路。

1、五年参加了四次科考。贞元三年,在找关系托人的前提下,饱读诗书的韩愈终于得到了乡贡的资格,得以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虽然身为官N代,可是到了韩愈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是家道中落了。父亲早逝,哥哥也早亡,他自幼都是被嫂嫂带大的。

所以留给韩愈的,只有科举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为此韩愈倍感艰辛,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以落榜而告终。

紧接着他的第二次、第三次科举,全部宣告落榜。虽然自命不凡,但是始终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这也很头疼的一件事。

为此韩愈继续努力读书,一直到了贞元八年,韩愈终于一举考中了进士!这可是天大的喜讯,为啥还说韩愈这个人运气差呢?因为考上了进士还不能做官。

2、三年三次博学鸿词科考试,全部失败。在韩愈那个时代,你光考上了进士,还不能直接做官。为啥?因为唐朝的科举属于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

当时的贵族子弟依旧占据了朝堂中的很大一部分,而且由于贵族推选的一部分寒门子弟,也可以跨过科举直接做官。

因此留给新科进士的官位非常少,所以说唐朝又搞了个博学鸿词科考试,只有通过这门考试,你才能真正做官。

刚考上了进士,韩愈打算一鼓作气,拿下博学鸿词科考试。可惜在贞元九年,第一次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时,韩愈以落榜而告终。

正当他失意之时,韩愈又遭遇了丧亲之痛,那个养育他长大成人的嫂子居然病逝了。为了守孝,韩愈毅然选择回乡守孝长达5个月。

贞元十年,韩愈再次来到长安,依旧报名了博学鸿词科考试,还是以失败而告终。韩愈不愿放弃,再次报名了下一年的博学鸿词科考试。

贞元十一年,韩愈第三次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再次宣布失败。于是韩愈心里很不爽,他对这项考试制度发起了质疑,曾经三次上书宰相。

人家宰相是国家高级领导,哪里会理会你这个初出茅庐的家伙呢?因此韩愈终于负气离开长安,放弃了博学鸿词科考试。

他在江湖上又混了六年时间,一直到了贞元十七年,才再次回到长安,第四次参加了吏部的考试,这才通过了铨选。要知道,韩愈只活了57岁,21岁开始科考,35岁才上岸。

从贞元三年开始,一直到贞元十七年,这期间韩愈为了上岸,努力了十五年的时间。各位想要上岸的小伙伴们,你们还着急吗?

3、被贬潮州,差点喂鳄鱼。别看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哥们的人生是相当坎坷的。正儿八经的大官是没有做过一个,坎坷的人生历程倒是刷新了我们的认识。

他这个人比较耿直,当初有人要整李贺,说李贺的老爹叫李晋肃,晋和进士的进谐音,所以李贺不能考进士。这不是瞎扯嘛!

韩愈这个耿直的人立刻站了出来表示:要是有个人他老爹名字里有仁字,他还不能做人了?逗得百官哄堂大笑。

唐宪宗要迎接佛骨的时候,百官一个个都在拍马屁,唯独韩愈直言不讳地劝阻唐宪宗。结果韩愈就因为他的耿直,便贬谪到了潮州。

那个时候潮州到处是鳄鱼,不少老百姓都因为鳄鱼而丧生。韩愈自己也是被吓得够呛,毕竟鳄鱼是两栖动物,随时能爬上岸吃了你。

好不容易做了官,还被派到潮州去喂鳄鱼,你说韩愈这小日子能好过吗?即使后来他被弄回朝中做了兵部侍郎,却始终在高层的斗争中不能自主。

二、杜甫的运气也不咋地。

杜甫本来是个正儿八经的富二代,家里有钱,至少和少年白居易是一个档次的。年轻时候的杜甫也曾经像李白一样,到处游玩,这你想不到吧?

但是现在我们一提起杜甫,就把他跟穷这个字眼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为啥?因为杜甫晚年实在是太穷了,把儿子都给活活饿死了,你说穷到了什么地步?其实这也跟他的运气是有关系的。

1、在长安吃老本吃了十多年,还把小儿子给饿死了。杜甫早年是个富二代,所以完全不缺钱,但是长大成人以后,似乎家里的钱被他挥霍得差不多了。为此杜甫只好跑到长安来寻找生路。

他自幼饱读诗书,所以也想通过科考走上仕途。可是不巧的是,当时权相李林甫为了拍唐玄宗马屁,上演了一出野无遗贤的戏码,唐玄宗是乐呵呵的了,可杜甫却落榜了。这一年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全部落榜,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后杜甫看透了科考的黑暗,于是他打算走后门做官。在各种权贵之间游荡,钱没少花,可是事儿是一件都没有办成。

就这样杜甫在长安活生生地吃了十年的老本,把带来的那点积蓄都给消耗干净了。一直到44岁的时候,才为了混口饭吃,勉强接受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官职。

这是干啥的呢?就是看守兵器库钥匙的小吏。也是在这一年,他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活活饿死了。可想而知他在长安这十多年混得咋样。

2、安史之乱,让杜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要是就这么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杜甫的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可是历史偏偏不让他安生,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连唐玄宗都跑路了,杜甫自然也就跟着跑路了。可是人家唐玄宗有目的地,而杜甫的目的地在哪儿呢?压根就没有。

所以杜甫再次过上了朝不保夕的日子,在打算投奔唐肃宗的路上,居然还被叛军给俘虏了,你说气人不?不过杜甫的官职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叛军觉得关押他,都是在浪费牢房的面积。

后来好不容易被唐肃宗封为左拾遗,却又被房琯案牵连,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老杜的命,可真的苦啊!

由于参军职位太低,杜甫果断辞职,选择继续漂泊。早年他是李白的小迷弟,所以他这次来到了四川,在后来的杜甫草堂艰难地和村里的孩童抢夺着茅草。

由于岁数大了,抢不过这帮孩童,所以杜甫写下了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旧唐书》

此后杜甫发了疯想回家,终于知道家乡好了,可是在路上却又遇到了江水暴涨的事情,一连五天都没东西吃,简直让人泪目。最终59岁的杜甫,在归乡途中病逝。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标签: 韩愈

更多文章

  • 白居易一生交友众多,同朝为官的韩愈为何没有打入他的朋友圈?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爱搞笑啊哈标签:韩愈

    墨远庭轩: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专注古诗文20年公元821年春天,韩愈邀请张籍和白居易同游曲江,张籍欣然前往,白居易却没有到场。大地返春,绿柳萌芽的时候,邀上一二好友,去公园、郊外走一走,赏赏春,散散心,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韩愈的邀约,白居易为何拒绝呢?我们知道,白居易是一个性情温和,喜欢

  •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用散文形式表达儒家思想开创了新文风文体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古文运动是后世对韩愈变革骈文体为散文、用文以载道来复兴,儒家道统文化等一些列事件的总称,然而这其中因韩愈大力主张废除骈文文体,恢复以先秦文化,为最主要形式的古体散文,先秦时期的散文体,因单数且不双行出现的文体形式,以至于两汉时代以后的各个时代,且沿用或者继承了赋体的文学表现方法。可是真正到了两晋时期

  •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看看韩愈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取人数之低是出了名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了解一下。在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录取进士四万人左右。而

  • 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韩愈

    唐朝的老师也不好当,师者斯文扫地,韩愈愤而著《师说》。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教师节重温《师说》,韩愈老师很无奈,原来唐朝老师也难当。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今天是第三十五教师节,静下心来,写了篇关于教育与教师的短文,以此祝愿老师祈福

  • 神秘十面鼓:不能敲击,却能吟咏,其上字迹让韩愈直骂王羲之媚态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韩愈

    一代文豪韩愈曾用洋洋洒洒的近500字,描述了十块奇怪的石头,这便是《石鼓歌》,韩愈在诗中对石鼓的流传做了详细的描写,并且高度赞扬了石鼓的艺术价值。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在诗中韩愈还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传奇文物,连韩愈都忍不住为之大声疾呼?一

  • 韩愈写“谏迎佛骨表”劝皇帝烧掉释迦摩尼佛骨,差点被唐宪宗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五百年来谁著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生为官蹉跎,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韩愈多次得罪皇帝和同僚,数次遭贬斥,最严重的一次差点被当时的唐宪宗李纯杀掉。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韩愈向宪宗上书,上书的起因是在长安附近的凤翔有一个法门寺,在法门寺的护国塔内收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相传每三十年开启一次佛骨供人

  • 唐朝韩愈只用3件东西,让一条河里的鳄鱼全消失,百姓很感激他

    历史人物编辑:游史说标签:韩愈

    唐朝贞元年间,唐德宗李适在位。曾经繁荣昌盛、强盛一时的大唐,此时已经风光不再,积弊丛生。河南河阳一个年轻人,怀抱着济世安民的梦想,从故乡出发来到京城,参加科考。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文豪韩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后名震文坛千百年的宗师级人物,在科举考试面前连连败北。他从贞元三年到贞元五年期间,三次参加科

  • 白居易评李白,韩愈怒怼,但情商太高,一点都不伤和气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韩愈

    唐朝是诗的国度,李白和杜甫是公认的两座高峰,但是,这两座高峰谁更高一些,自古以来一直争吵不休,而且从唐朝就开始了。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李白一直是大哥,杜甫是小弟。而且,李白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杜甫自己也承认。从他们两个人交往的诗歌互赠中就可以看出来。杜甫对于李白是很崇拜的,而李白并没有把杜甫当一回事

  • 在没有打印机的日子里,如何推动文化传播?谈谈韩愈作品的流传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韩愈

    宋代文人热衷学术,借助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推动,总集编撰活动异常活跃。宋人所编文学总集,不论在体例上还是规模上都在先秦五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首先,数量上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就著录有宋人所编总集46部,其中诗歌选本最多,约占一半,诗文兼收的选本《文苑英华》《唐文粹》之类的不多

  • 韩愈和好友爬华山,到达峰顶却吓得号啕大哭,甚至还写好遗书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韩愈

    文/曲小花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文人都喜欢登临望远,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名山奇景,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本是一次放松,亲近大自然的美好体验,不过,患有恐高症的韩愈可不这样想。一天,韩愈和好友四处游玩,慕名来到华山。两人来到山脚下,仰望那挺拔伟岸、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