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愈给皇上写了啥?早上呈了一封柬书,傍晚就被贬到八千里之外

韩愈给皇上写了啥?早上呈了一封柬书,傍晚就被贬到八千里之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快乐的苹果说历史 访问量:193 更新时间:2024/1/22 15:03:42

韩愈早上给皇帝递了个折子,傍晚的时候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那么,韩愈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被贬得这么快呢?今天,就带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

韩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唐宋八大家之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除了在学上有造诣之外,韩愈在官场之上也几经沉浮。

韩愈的家世背景非常显赫,先祖是韩信的儿子,其祖上全部都在朝中为官。但到了韩愈这里,稍微有点曲折。

古人想要从政,那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然后获得入朝为官的机会。而韩愈前后参加了四次科举,只有第四次登进士第。但在吏部的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中,韩愈又连续三次失败。最终,韩愈还是靠着宣武节度使的推荐,才获得了做官的机会。

但他的职业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第四次参加博学鸿词科通过了,并获得国子监四门博士的职位。

但之后又突然被贬为小县令,而被贬的原因,是韩愈太刚正不阿了。在官场上,人人都讲究圆滑,而韩愈则格格不入。一次关中地区大旱,韩愈作为监察御史去查访。

当时关中的灾情非常严重,百姓们食不果腹,关内饿殍(piao)遍地,韩愈看得心中特别难受。他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老百姓。所以,他一直在积极地协调地方官员一起赈灾。

但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居然和京中的京兆尹相勾结隐瞒灾情,说关中的百姓生活很好,并没有什么大灾。这可气坏了韩愈,当即上奏疏弹劾这些人。

但奈何韩愈根本没有什么背景,没告倒别人不说,还弄得自己被贬。而这次被贬,其实只是韩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缩影。他后来给皇上上了一个奏疏,导致自己连夜被贬到八千里之外的潮州,那么,韩愈上了什么奏疏,竟然被贬那么远呢?

被贬到八千里开外

这次被贬到潮州,应该是韩愈从政生涯里最惨的一次。因为他得罪的不是其他人,而是皇上。

这件事,还要从元和十四年开始说起。唐宪宗李纯在执政前期刚明果断,相继降服了许多不听朝廷指挥的节度使。在取得一点成就之后,李纯就有点膨胀了。

他总以为自己立下的是不世之功,然后变得骄奢起来。除此之外,李纯在晚年迷上了佛教,想通过求佛来获得长生不死之身。

当时他听说有个叫柳泌的山人可以配制长生不老之药,于是李纯就打算派人到凤翔迎接佛骨。长生不老药肯定是假的,从秦始皇开始,那么多皇帝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但没有一个成功的。

李纯当然也知道,但还是抱着一些侥幸心理。再一个,许多奸臣也借此向其进谗言,李纯最终还是信了。

此时引起了时任刑部侍郎韩愈的注意,随即上了一道柬书。在柬书里,韩愈说东汉因为迎佛之后,造成国家动乱,皇帝也死得早。简单来说,就是让李纯不要迎接佛骨。

但李纯非常不乐意,认为韩愈是在咒他早死,读完奏疏后非常生气,甚至想处死韩愈。好在一众大臣为韩愈求情,他才免遭一死。但是他又迎来了一次被贬。

奏疏是他早上的,然后到了下午之后,他就被贬到了八千里之外的潮州。而韩愈在奏疏里所说的事情,最后也成真了,李纯果然在第二年就去世了。难道韩愈像刘伯温一样会神机妙算么?

韩愈的预言

在韩愈上完奏折被贬之后,李纯执意的将佛骨迎接回来,然后就开始服用长生不老之药。在服用完这种药物之后,李纯就变得喜怒无常,身体也越来越差。在元和十五年正月的时候,李纯突然暴毙。

这一切,也都符合韩愈在奏疏里所说的“位促而短寿”。难道韩愈事先就知道要出事么?这个他是肯定不会知道的,他之所以这样说,是想吓皇上,谁知道最后却应验了。那么韩愈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在韩愈被贬之后,李纯其实曾后悔过。他对着宰相皇甫镈说自己知道韩愈爱护自己,但是他不应该说迎佛而促短寿的。在这之后,李纯便打算重新起用韩愈。但是皇甫镈非常不乐意,他非常讨厌韩愈这样的忠臣,担心有一天会取代自己的地位。于是,皇甫镈便说不合适。

虽然皇甫镈极力阻止韩愈重回京都,但李纯还是给予他不少关照。同年九月的时候,韩愈又回到了京城,并且担任国子祭酒一职。

而随着韩愈规劝李纯不要迎接佛骨的事情传开之后,朝中许多人都很害怕韩愈。有的人甚至说: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又怎么敢犯法?

公元824年的时候,韩愈因病告老还乡。同年12月,57岁的韩愈突然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七岁。尽管韩愈离开了人世,但他所带来的影响力却一直持续着。一直到了宋朝的时候,韩愈还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甚至被认为是孔孟之下的第三人,从这种评价中,也能看出韩愈的魅力。

标签: 韩愈

更多文章

  • 从杀人犯到诗人,此人完成了惊天逆袭,还卷走了韩愈很多钱财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韩愈

    唐朝之所以能够成为诗歌的王朝,顶级诗人辈出的年代,是有着非常雄厚的基础。书香门第的才子佳人可以写诗,贩夫走卒,甚至僧尼也能做事。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叫做刘叉的杀人犯,竟然也成为了诗人,还被赞誉堪比李白和杜甫。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诗人被韩愈收留之后,并没有抓住机会,卷走韩愈的钱财后,逃之夭夭,还得意地留

  • 韩愈大弟子经典之作,全文无一生僻字,却写出了唐诗中最美的乡愁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韩愈

    我国流传着一句老话“好男儿志在四方”,初到外面闯荡总是感觉世界那么大,自己应该早点出来见见世面,但是时间久了都难免会思乡,这是人之常情。现代人思乡可以打电话或者是开视频,而古代人想家很多时候都只能让过往的行人捎带一封家书,但是书信的篇幅就那么多,那么多的思念又怎么能够全部写下,所以写家书过程难免一波

  • “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何是韩愈,而不是更全面的苏轼?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八位大家的合称,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诗、词、文、书、画俱佳的全面天才苏轼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韩愈是开风气者,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

  • 韩愈考了15年才走上仕途?杜甫为何一生颠沛流离,运气真的差了点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韩愈

    一、韩愈的科举之路。1、五年参加了四次科考。贞元三年,在找关系托人的前提下,饱读诗书的韩愈终于得到了乡贡的资格,得以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虽然身为官N代,可是到了韩愈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是家道中落了。父亲早逝,哥哥也早亡,他自幼都是被嫂嫂带大的。所以留给韩愈的,只有科举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为此韩愈倍感艰

  • 白居易一生交友众多,同朝为官的韩愈为何没有打入他的朋友圈?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爱搞笑啊哈标签:韩愈

    墨远庭轩: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专注古诗文20年公元821年春天,韩愈邀请张籍和白居易同游曲江,张籍欣然前往,白居易却没有到场。大地返春,绿柳萌芽的时候,邀上一二好友,去公园、郊外走一走,赏赏春,散散心,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韩愈的邀约,白居易为何拒绝呢?我们知道,白居易是一个性情温和,喜欢

  •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用散文形式表达儒家思想开创了新文风文体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古文运动是后世对韩愈变革骈文体为散文、用文以载道来复兴,儒家道统文化等一些列事件的总称,然而这其中因韩愈大力主张废除骈文文体,恢复以先秦文化,为最主要形式的古体散文,先秦时期的散文体,因单数且不双行出现的文体形式,以至于两汉时代以后的各个时代,且沿用或者继承了赋体的文学表现方法。可是真正到了两晋时期

  •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看看韩愈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取人数之低是出了名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了解一下。在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录取进士四万人左右。而

  • 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韩愈

    唐朝的老师也不好当,师者斯文扫地,韩愈愤而著《师说》。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教师节重温《师说》,韩愈老师很无奈,原来唐朝老师也难当。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今天是第三十五教师节,静下心来,写了篇关于教育与教师的短文,以此祝愿老师祈福

  • 神秘十面鼓:不能敲击,却能吟咏,其上字迹让韩愈直骂王羲之媚态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韩愈

    一代文豪韩愈曾用洋洋洒洒的近500字,描述了十块奇怪的石头,这便是《石鼓歌》,韩愈在诗中对石鼓的流传做了详细的描写,并且高度赞扬了石鼓的艺术价值。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在诗中韩愈还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传奇文物,连韩愈都忍不住为之大声疾呼?一

  • 韩愈写“谏迎佛骨表”劝皇帝烧掉释迦摩尼佛骨,差点被唐宪宗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五百年来谁著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生为官蹉跎,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韩愈多次得罪皇帝和同僚,数次遭贬斥,最严重的一次差点被当时的唐宪宗李纯杀掉。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韩愈向宪宗上书,上书的起因是在长安附近的凤翔有一个法门寺,在法门寺的护国塔内收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相传每三十年开启一次佛骨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