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杀人犯到诗人,此人完成了惊天逆袭,还卷走了韩愈很多钱财

从杀人犯到诗人,此人完成了惊天逆袭,还卷走了韩愈很多钱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彭虎 访问量:3608 更新时间:2024/1/23 19:16:53

唐朝之所以能够成为诗歌的王朝,顶级诗人辈出的年代,是有着非常雄厚的基础。书香门第的才子佳人可以写诗,贩夫走卒,甚至僧尼也能做事。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叫做刘叉的杀人犯,竟然也成为了诗人,还被赞誉堪比李白杜甫。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诗人被韩愈收留之后,并没有抓住机会,卷走韩愈的钱财后,逃之夭夭,还得意地留下两句诗。

刘叉这个名字就很牛叉,他是元和年间人,少年 “任气”,后来醉酒杀人,犯下了滔天罪行后,亡命天涯。遇到天下大赦的时候,他才结束了隐姓埋名地生活,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此时,他竟然完成了从杀人犯到诗人的华丽转身,完美逆袭。

也不知道是什么学习途径,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天赋异禀,刘叉的诗风很怪异,完全没有平常学子那样刻板。据说他写下了《冰柱》、《雪车》二诗之后,世人为之侧目,举国赞叹。评价之高,让我们后人觉得不可思议。

比如,当时人认为《冰柱》的才气不亚于李白的《蜀道难》,《雪车》的堪比杜甫的《兵车行》。这样的评价,可能有些过誉,但苏轼也在《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说过:老病自嗟诗力退,寒吟《冰柱》忆刘叉。

刘叉的诗歌风格怪异,这正好符合当时文坛宗师韩愈的胃口。韩愈就喜欢这个风格,所以曾经和贾岛探讨过“推敲”。韩愈听说刘叉其人其事其诗后,非常欣赏,就收留他为徒弟。

在当时,韩愈的地位是非常超然的,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不是浪得虚名的。刘叉在他的门下学习,假以时日,完全有可能受到推荐,步入仕途。即便是做一世布衣,也会受到万人敬仰,但他偏偏不这么做,偏偏要闹得那么惊世骇俗。

要知道,韩愈文章功夫了得,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称。但是,当时文章没有稿费,不能直接变成真金白银。于是,韩愈接到了可以变钱的捷径,那就是给人写墓志铭。而且,因为他的名气大,所以酬劳特别丰富,而且似乎有接不完的活。我们现在看到韩愈的文章,很多都是碑文和墓志铭,原因就在于此。

现代人看来,这无可厚非,是凭本事拿到的“润笔费”。但在当时人看来,韩愈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有辱斯文。最看不惯的,居然就是自己的学生刘叉。看不惯就看不惯吧,他竟然趁韩愈不在家时,“持愈金数斤而去”。也就是说,他将韩愈高额的润笔费,席卷而空,临走之时还找了冠冕堂皇的借口: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

中国人一向信奉死者为大,当时的显贵,出重金让韩愈写文,让柳公权写字,已经成为了习俗。刘叉的这番言论,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让人哭笑不得。可是,韩愈不但吃了一个暗亏,而且还接到刘叉临走时的一句诗:

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

我们知道,韩愈最大的功劳不是自己写得好,而是推动了“古文运动”,这个潮流一直持续到了宋朝,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等等都是他的追随者,所以韩愈也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可是,作为弟子的刘叉,竟然告诉自己的恩师,你不要执着于古文,太过执着会堕落的。

问题是,韩愈还是名言天下,为万世表。这个刘叉呢?自从携带几斤黄金跑路之后,就真的逃之夭夭,再无音讯,比当年杀人躲得还要干脆。

标签: 韩愈

更多文章

  • 韩愈大弟子经典之作,全文无一生僻字,却写出了唐诗中最美的乡愁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韩愈

    我国流传着一句老话“好男儿志在四方”,初到外面闯荡总是感觉世界那么大,自己应该早点出来见见世面,但是时间久了都难免会思乡,这是人之常情。现代人思乡可以打电话或者是开视频,而古代人想家很多时候都只能让过往的行人捎带一封家书,但是书信的篇幅就那么多,那么多的思念又怎么能够全部写下,所以写家书过程难免一波

  • “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何是韩愈,而不是更全面的苏轼?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八位大家的合称,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诗、词、文、书、画俱佳的全面天才苏轼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韩愈是开风气者,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

  • 韩愈考了15年才走上仕途?杜甫为何一生颠沛流离,运气真的差了点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韩愈

    一、韩愈的科举之路。1、五年参加了四次科考。贞元三年,在找关系托人的前提下,饱读诗书的韩愈终于得到了乡贡的资格,得以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虽然身为官N代,可是到了韩愈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是家道中落了。父亲早逝,哥哥也早亡,他自幼都是被嫂嫂带大的。所以留给韩愈的,只有科举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为此韩愈倍感艰

  • 白居易一生交友众多,同朝为官的韩愈为何没有打入他的朋友圈?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爱搞笑啊哈标签:韩愈

    墨远庭轩: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专注古诗文20年公元821年春天,韩愈邀请张籍和白居易同游曲江,张籍欣然前往,白居易却没有到场。大地返春,绿柳萌芽的时候,邀上一二好友,去公园、郊外走一走,赏赏春,散散心,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韩愈的邀约,白居易为何拒绝呢?我们知道,白居易是一个性情温和,喜欢

  •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用散文形式表达儒家思想开创了新文风文体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古文运动是后世对韩愈变革骈文体为散文、用文以载道来复兴,儒家道统文化等一些列事件的总称,然而这其中因韩愈大力主张废除骈文文体,恢复以先秦文化,为最主要形式的古体散文,先秦时期的散文体,因单数且不双行出现的文体形式,以至于两汉时代以后的各个时代,且沿用或者继承了赋体的文学表现方法。可是真正到了两晋时期

  •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看看韩愈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取人数之低是出了名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了解一下。在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录取进士四万人左右。而

  • 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韩愈

    唐朝的老师也不好当,师者斯文扫地,韩愈愤而著《师说》。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教师节重温《师说》,韩愈老师很无奈,原来唐朝老师也难当。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今天是第三十五教师节,静下心来,写了篇关于教育与教师的短文,以此祝愿老师祈福

  • 神秘十面鼓:不能敲击,却能吟咏,其上字迹让韩愈直骂王羲之媚态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韩愈

    一代文豪韩愈曾用洋洋洒洒的近500字,描述了十块奇怪的石头,这便是《石鼓歌》,韩愈在诗中对石鼓的流传做了详细的描写,并且高度赞扬了石鼓的艺术价值。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在诗中韩愈还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传奇文物,连韩愈都忍不住为之大声疾呼?一

  • 韩愈写“谏迎佛骨表”劝皇帝烧掉释迦摩尼佛骨,差点被唐宪宗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五百年来谁著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生为官蹉跎,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韩愈多次得罪皇帝和同僚,数次遭贬斥,最严重的一次差点被当时的唐宪宗李纯杀掉。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韩愈向宪宗上书,上书的起因是在长安附近的凤翔有一个法门寺,在法门寺的护国塔内收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相传每三十年开启一次佛骨供人

  • 唐朝韩愈只用3件东西,让一条河里的鳄鱼全消失,百姓很感激他

    历史人物编辑:游史说标签:韩愈

    唐朝贞元年间,唐德宗李适在位。曾经繁荣昌盛、强盛一时的大唐,此时已经风光不再,积弊丛生。河南河阳一个年轻人,怀抱着济世安民的梦想,从故乡出发来到京城,参加科考。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文豪韩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后名震文坛千百年的宗师级人物,在科举考试面前连连败北。他从贞元三年到贞元五年期间,三次参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