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愈大弟子经典之作,全文无一生僻字,却写出了唐诗中最美的乡愁

韩愈大弟子经典之作,全文无一生僻字,却写出了唐诗中最美的乡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吕晶晶 访问量:2924 更新时间:2024/1/22 9:47:29

我国流传着一句老话“好男儿志在四方”,初到外面闯荡总是感觉世界那么大,自己应该早点出来见见世面,但是时间久了都难免会思乡,这是人之情。现代人思乡可以打电话或者是开视频,而古代人想家很多时候都只能让过往的行人捎带一封家书,但是书信的篇幅就那么多,那么多的思念又怎么能够全部写下,所以写家书过程难免一波三折,毕竟在那样的年代谁都不知道下一封家书会是什么时候。

笔者本期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来自唐代一位不算特别有名的诗人籍,是韩愈的大弟子。全诗只有寥寥四句,无一生僻字,但是却将写家书过程中的心绪一波三折描绘的入木三分,千百年来时常被思乡之人吟诵,堪称唐诗中最美的乡愁。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的白话译如下:寄居在洛阳城中,秋风吹动时节心中泛起思乡情绪,想要写一封家书,却又觉得万般思绪不知从下笔。行人刚刚出发又被我叫回来,打开信封仔细端详就怕有什么疏漏没有说到。

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简单的怀乡之作,而且写的也是生活中十分平常的家书一事,但是在诗人笔下确实如此的鲜活,感情饱满,令人读之不由会心而笑。诗的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首先是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在洛阳城中,秋风萧瑟之时,其实秋思在古代诗歌中也是一个比较特定的意,毕竟中秋、重阳这些本应团聚的节日都在秋天,这也让古人在秋天的时候思乡之情更加泛滥。

“欲作家书意万重”这一句,“欲”之一字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活动,想要写封家书,“作家书”说明诗人身处异乡,对于家乡思念无比。“意万重”表达诗人思绪万千,不知道写些什么,又不知从哪谈起,心中万千思绪就像乱麻一,这一句也让游子思乡的那种急切之情跃然纸上。

“复恐匆匆说不尽”这一句,“复”之一字说明诗人好不容易在万般思绪的情况下写好家书,在完成之际心中又起波澜,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恐”之一字说明诗人内心的忐忑,虽然家书已经写好,但是又担心这样的匆忙会让自己疏漏什么,可谓是一言难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正是写出诗人在“复恐”中又把行人叫回来,将已经封好的家书又打开看,生怕自己忘掉什么要交代的内容,可谓又是一番波折。

这首诗看似平淡,但是却平淡中却有巧妙的波折,让这首诗平淡中多出几分趣味,在质朴中夹杂着最为自然深厚的思乡之情。其实诗人诗中描述的情况,不仅在书信时代会有,就算现在电话视频这个年代也有,和亲友聊天时时常会在结尾的时候又突然想起一件事,继而又是一通长聊。

这首诗能够流传千百年,恰恰就是因为它引起了那些思乡游子的共鸣,让人读之便能够受到其中的思念之情。对于张籍的这首《秋思》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标签: 韩愈

更多文章

  • “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何是韩愈,而不是更全面的苏轼?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八位大家的合称,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诗、词、文、书、画俱佳的全面天才苏轼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韩愈是开风气者,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

  • 韩愈考了15年才走上仕途?杜甫为何一生颠沛流离,运气真的差了点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韩愈

    一、韩愈的科举之路。1、五年参加了四次科考。贞元三年,在找关系托人的前提下,饱读诗书的韩愈终于得到了乡贡的资格,得以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虽然身为官N代,可是到了韩愈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是家道中落了。父亲早逝,哥哥也早亡,他自幼都是被嫂嫂带大的。所以留给韩愈的,只有科举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为此韩愈倍感艰

  • 白居易一生交友众多,同朝为官的韩愈为何没有打入他的朋友圈?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爱搞笑啊哈标签:韩愈

    墨远庭轩: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专注古诗文20年公元821年春天,韩愈邀请张籍和白居易同游曲江,张籍欣然前往,白居易却没有到场。大地返春,绿柳萌芽的时候,邀上一二好友,去公园、郊外走一走,赏赏春,散散心,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韩愈的邀约,白居易为何拒绝呢?我们知道,白居易是一个性情温和,喜欢

  •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用散文形式表达儒家思想开创了新文风文体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古文运动是后世对韩愈变革骈文体为散文、用文以载道来复兴,儒家道统文化等一些列事件的总称,然而这其中因韩愈大力主张废除骈文文体,恢复以先秦文化,为最主要形式的古体散文,先秦时期的散文体,因单数且不双行出现的文体形式,以至于两汉时代以后的各个时代,且沿用或者继承了赋体的文学表现方法。可是真正到了两晋时期

  •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看看韩愈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韩愈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取人数之低是出了名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了解一下。在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录取进士四万人左右。而

  • 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韩愈

    唐朝的老师也不好当,师者斯文扫地,韩愈愤而著《师说》。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教师节重温《师说》,韩愈老师很无奈,原来唐朝老师也难当。韩愈进京当老师发现学生不好教,愤而写下一文,害苦现在学生。今天是第三十五教师节,静下心来,写了篇关于教育与教师的短文,以此祝愿老师祈福

  • 神秘十面鼓:不能敲击,却能吟咏,其上字迹让韩愈直骂王羲之媚态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韩愈

    一代文豪韩愈曾用洋洋洒洒的近500字,描述了十块奇怪的石头,这便是《石鼓歌》,韩愈在诗中对石鼓的流传做了详细的描写,并且高度赞扬了石鼓的艺术价值。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在诗中韩愈还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传奇文物,连韩愈都忍不住为之大声疾呼?一

  • 韩愈写“谏迎佛骨表”劝皇帝烧掉释迦摩尼佛骨,差点被唐宪宗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五百年来谁著史标签: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生为官蹉跎,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韩愈多次得罪皇帝和同僚,数次遭贬斥,最严重的一次差点被当时的唐宪宗李纯杀掉。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韩愈向宪宗上书,上书的起因是在长安附近的凤翔有一个法门寺,在法门寺的护国塔内收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相传每三十年开启一次佛骨供人

  • 唐朝韩愈只用3件东西,让一条河里的鳄鱼全消失,百姓很感激他

    历史人物编辑:游史说标签:韩愈

    唐朝贞元年间,唐德宗李适在位。曾经繁荣昌盛、强盛一时的大唐,此时已经风光不再,积弊丛生。河南河阳一个年轻人,怀抱着济世安民的梦想,从故乡出发来到京城,参加科考。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文豪韩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后名震文坛千百年的宗师级人物,在科举考试面前连连败北。他从贞元三年到贞元五年期间,三次参加科

  • 白居易评李白,韩愈怒怼,但情商太高,一点都不伤和气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韩愈

    唐朝是诗的国度,李白和杜甫是公认的两座高峰,但是,这两座高峰谁更高一些,自古以来一直争吵不休,而且从唐朝就开始了。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李白一直是大哥,杜甫是小弟。而且,李白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杜甫自己也承认。从他们两个人交往的诗歌互赠中就可以看出来。杜甫对于李白是很崇拜的,而李白并没有把杜甫当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