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为何听谯周建议投降曹魏,谯周的这个身份,让刘禅不得不重视

刘禅为何听谯周建议投降曹魏,谯周的这个身份,让刘禅不得不重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韦超 访问量:4221 更新时间:2023/12/28 6:46:46

公元263年,司马昭钟会邓艾两人进攻蜀汉。姜维虽然告诉刘禅派重兵把守险要关卡,但由于宦官黄皓的干预,刘禅并没有听从。后来邓艾大军直接进攻到绵竹,打败了蜀汉的军队,蜀汉首都成都成为了魏国囊中之物。面对魏国的大军,刘禅召开会议,商议如何应对。最后一个人的建议得到了刘禅的采纳,这个人就是谯周,他的建议是投降曹魏。很多人想不通,当时提建议的有这么多人,刘禅为何只采纳谯周的建议。其实,谯周的这个身份,让刘禅不得不重视。

先看一下蜀汉当时大臣的态度。面对曹魏的大军,蜀汉大臣的表现真的是超出所有人预料。大臣们主要分成三派,三派意见各不相同,不过没有一派决定抵抗。第一派是逃走,向南逃。 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控制了南方,这里地形崎岖复杂,逃到这里的话易守难攻,可以和曹魏继续抵抗;第二派也是逃走,不过是向东逃,逃到孙吴。之所以跑到这里,因为蜀汉和孙吴当时是联盟关系,两国一起对抗曹魏,关系还不错。逃到这里,孙吴接受自己的可能性非常大;第三派就是投降,直接向曹魏投降。主张投降的代表人物就是谯周。

面对朝中的不同意见,刘禅最终采纳了谯周的意见。刘禅之所以采纳谯周的意见而不是其他人意见,不仅和谯周的建议有关,还和谯周的身份有关。一方面是谯周的建议还是比较合理的,另一方面谯周的身份比较特殊。正是这两点因素,谯周的建议才能得到刘禅的认可。

首先看一下谯周的建议,看完就知道为什么说谯周的建议比较合理。先看一下谯周是如何否定逃向南方的建议。谯周说南方这些地方地形虽然崎岖复杂,但都是蛮夷之地,生活的都是少数民族。这些人本来就反对蜀汉的统治,诸葛亮当年在世的时候就是通过武力镇压,这些人才臣服于蜀汉的。可以说这些人是臣服于蜀汉的武力。现在如果逃向南方,这些人就会知道蜀汉国力不行了,到时候肯定会反对自己。如果曹魏继续进攻这里的话,这些人到时候极有可能联合曹魏对抗蜀汉。所以逃向这里的话,失败是无法避免的。

再看谯周是如何反对逃向东吴的。蜀汉和东吴关系虽然好,东吴虽然有可能接受自己,但自己到东吴之后是什么身份。刘禅如果是天子的话,东吴肯定不愿意,毕竟人家也有自己的天子。退一步讲,即使人家承认你是天子,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天子吗,有寄人篱下的天子吗。如果要是以臣子的身份过去,那就是投降了。以曹魏的国力,灭了自己之后肯定要灭东吴,东吴无法和曹魏对抗,灭亡是迟早的事。到时候东吴再灭亡的话,自己又要再一次投降曹魏。这就要连续投降两次了,这样不就更耻辱了。

说真的,谯周的反驳确实有道理。打又打不过曹魏,只能选择其他的路。而逃向南方和东吴都不靠谱,只能向曹魏投降了。而且现在投降的话,曹魏肯定会善待自己。毕竟东吴还没有灭亡,曹魏也要做个样子给东吴看。要是不善待自己的话,东吴肯定会誓死抵抗,反正投降也落不了好的下场,曹魏到时候想要收复东吴就难上加难了。

当然,相对于谯周的建议合理性来说,谯周的身份更加重要。现在看一下谯周到底是什么身份,能让刘禅如此重视。

谯周,201年巴西郡西充国县,他家是书香世家。谯周从小就勤奋学习、熟读经史子集,在当地影响比较大。蜀汉建立之后,诸葛亮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这个职位主要是管教育的,在当时来说这个职位并不高。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谯周还专门前去吊唁。当时刘禅明确说禁止吊唁诸葛亮,但谯周还是孤身一人前去。这一次也让谯周在蜀汉名声大振。之后谯周被任命为典学从事,比之前的劝学从事高一级,还是管教育的。

刘禅立太子的时候,谯周被调到太子府为仆后转为家令,这个职位就是负责教育太子的,还是谯周的老本行。之后谯周被任命为中散大夫、光禄大夫等职。总体来讲,谯周虽然做官,但几乎不问朝政,没有什么大权。但看到刘禅荒淫无道的时候,他还是会上书刘禅的,劝刘禅做个明君。而且姜维北伐的时候,谯周就曾多次阻止,并写了《仇国论》以此来反对北伐。

说真的,看到这里的话,根本看不出来谯周到底是什么身份,也不知道他的影响力。我们仔细看一下前面的那些介绍就能发现一些细节了。首先谯周是巴西郡西充国县人,就是说他是益州本地人;其次谯周一直担任教育之类的工作,所以他的弟子非常多,可以说遍布整个蜀汉;第三,由于谯周经常上书劝刘禅做明君,而且负责教育太子,所以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受到很多人敬仰。这些东西,让谯周成为益州学者之首。就是说他成为益州学者的代表,这个称号让蜀汉任何人都不敢小瞧他。

当时只有有钱人才能接受教育,一般的人家根本没有钱读书。而益州学者说白了就是益州那些实力强大的士族代表,这样看来,谯周代表的是整个益州士族。对于刘禅来说,益州士族的建议,不得不重视。

蜀汉建立之后,整个国家的势力范围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荆州派,就是刘备在荆州时的那些家底,这些人都是跟随刘备走南闯北的,深受刘备信任。第二部分是益州派,蜀汉的主要地盘在益州,益州派是当地百姓的代表。不过在整个蜀汉时期,蜀汉的政策就是压制益州派,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北伐的政策。这个很容易理解,益州派都是当地的百姓,恢复不恢复汉室对他们没任何影响。而且一直打仗的话也劳民伤财,损害的是益州百姓的利益,他们肯定不乐意。但不管蜀汉怎么打压,益州派的实力还是一直比较强大的,毕竟这是人家老家。

随着蜀汉的发展,后期益州派的影响越来越大,益州派在朝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而谯周提出的建议,背后都有益州派的支持。说白了,谯周说向曹魏投降就代表益州派想向曹魏投降。如果刘禅采取不采纳谯周建议的话,益州派可能也就不会支持刘禅了。没有了益州派的支持,刘禅不论是逃到南方还是东吴,蜀汉都会必然会灭亡。到时候,刘禅的下场或许会更惨。

这就是刘禅采纳谯周建议的原因。说真的,不仅仅是谯周说的有道理,而是谯周背后的势力比较强大。当然,谯周劝说刘禅投降曹魏的时候,有人说万以曹魏不善待刘禅怎么办。谯周直接说,要是曹魏不善待刘禅的话,我直接去洛阳找他们理论。其实,曹魏善待刘禅是必然的,毕竟人家是主动投降。当然,如果他们不善待刘禅而谯周真的去找的话,他们也许会听谯周的话。毕竟谯周背后是整个益州,他们如果不善待刘禅,也别想能好好统治益州。

刘禅投降曹魏之后,谯周的待遇也还不错。谯周因劝刘禅投降,“有全国之功”,投降魏国后,受封阳城亭侯,迁骑都尉。公元270年,谯周在西晋去世。我们历史书上对谯周的介绍并不多,不过谯周有两个学生非常有名。一个是写《陈情表》的李密,还有一个是写《三国志》的陈寿。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标签: 谯周

更多文章

  • 谯周是怎么样考量的,为什么他要劝说刘禅不战而降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谯周

    孔子盛名之下,后世大儒者,时人也常以孔子称之,比如“关西孔子”杨震,“蜀中孔子”谯周等。(谯周剧照)杨震(?——124年),陕西弘农人,东汉前期大儒,官至三公之太尉,为官清正,为人刚直,不畏权贵,后被冤贬,饮鸩而死。后世子孙多有大才者,如汉末太尉杨彪,被曹操所杀的狂士杨修,乃至隋文帝杨坚等,“弘农杨

  • 《资治通鉴》279:邓艾接受蜀汉投降,针对谯周的分析,思考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庆红日常美食标签:谯周

    学习内容:邓艾大破蜀军,蜀国灭亡【原文华译】邓艾进军到阴平,简选精锐,想与诸葛绪经江油进攻成都。诸葛绪认为,他接到的任务是阻截姜维,没有诏命让他进军成都,于是引军向白水,与钟会会合。钟会想专揽军事大权,秘密告发说诸葛绪畏敌不前,朝廷下令将诸葛绪用槛车押送回京,钟会得以独揽军权。姜维列营守险,钟会不能

  • 邓艾兵临城下,谯周为什么要劝刘禅不战而降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谯周

    公元263年,执掌魏国军政大权的司马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抵消弑君带来的负面影响,决定大举伐蜀。司马昭为这次战争准备非常充分,他先命邓艾率三万大军去牵制在沓中姜维统帅的蜀军主力,再命诸葛绪率三万大军进驻阴平、桥头一线,切断姜维退往汉中的退路,然后钟会率十万大军直扑防务空虚的汉中。所以在战争

  • 司马炎对力劝刘禅投降的谯周,进行了怎样的安置?其结局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谯周

    三国这样的乱世之中。出了很多英雄,有的人拥有无双的计谋,有的人拥有绝世的武功,这样一个时代,只要有才华就不会缺乏表现的机会。今天我们来说的是刘备旗下的谋士谯周,他对蜀国的君主一直是忠心耿耿的,但是说到蜀国后期走向覆灭的原因,谯周一定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当时他在朝堂上大肆宣传投降的好处,让不少朝臣惊

  • 明明成都有兵,谯周为什么劝刘禅,投降邓艾?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谯周

    在《三国演义》第117回,邓艾偷渡阴平。阴平是一处险隘,只要有一千人把守,就能守住这里。诸葛亮曾派一千军士把守,刘禅不知道是为了省口粮,还是怕他们受苦,后来把一千军撤回了。撤回了一千守军,成就了邓艾。邓艾渡过阴平,很快又打败诸葛瞻和诸葛尚,占领了绵竹。绵竹离成都很近,邓艾每天还派几百骑兵去巡视,一方

  • 可悲!刘禅被谯周用一首童谣忽悠到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谯周

    邓艾偷袭阴平小道,直抵成都,刘禅在蜀国领土尚基本保持完整,姜维驻兵在剑阁抵抗魏军主力的情况下,献城投降,令人万分惋惜,世人皆认为刘禅确实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胆小惜命,没有殊死一搏的勇气!此评语“虽不中亦不远矣”!刘禅当邓艾军偷袭成功,长驱直入之时,刘禅就早已六神无主,进退失据,于是紧急召集群臣商议,最

  • 谯周装神弄鬼阻挠北伐,为何诸葛亮没有办他?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谯周

    文/寂寞的红酒谯周是三国时期蜀国(蜀汉)的名人,是蜀国益州士族的首领,是蜀国投降派的头子。谯周从刘备入蜀到蜀国灭亡,一直在和朝廷唱反调,和蜀国的北伐方针相对抗。诸葛亮上台后,他更是装神弄鬼,到处煽风点火,公开阻挠北伐大计,让蜀国高层非常窝火。一定程度上讲,蜀国的灭亡就和他有关,正是他瞎忽悠让刘禅开城

  • 三国最草包的诸侯韩馥,拱手让冀州给袁绍,在厕所里用刻刀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安安哥在深圳标签:韩馥

    汉末三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逐鹿中原上演了一幕幕大戏。有英雄,自然也有草包,今天就来说说汉末最草包的诸侯——韩馥。坐拥冀州却拱手让给韩馥,在厕所里用刻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韩馥的出身经历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人,从史书记载来看,韩馥出身颍川豪族,得到汝南袁氏(袁绍家族)的举荐,仕途很顺利。

  • 先兼并韩馥,再兄弟相残 袁绍带头火并,他又在策划什么大项目?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韩馥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袁绍(八)上期讲到,董卓刚给袁绍封了个渤海太守的官儿,就听说袁绍在山东起兵,还当了个关东联军盟主,而联盟里的多数义军的头目也都是他亲自封的官儿,董卓哪受得了这种侮辱,先把推荐他们当官的的周毖和伍琼杀掉,还嫌不解恨,又接着把袁绍的叔父也是他的老上司袁隗以及在京师的所有袁氏宗

  • 三国此人名气不亚张辽,曾是韩馥麾下最强战将?他和黄巾军势不两立!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韩馥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东汉末年,风起云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黄巾军起义,席卷华夏大地,地处中原的冀州河间国首当其冲。生于河间长于河间的张郃(位列曹魏五子良将,同张辽、徐晃等名将齐名),同样被战乱所裹挟,投身到镇压黄巾军的行列之中。张郃紧跟时代潮流,投身到镇压黄巾军行列中,在《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