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田忌赛马》:孙膑出计让田忌取胜,实际上却是个愚蠢的计策

《田忌赛马》:孙膑出计让田忌取胜,实际上却是个愚蠢的计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薛明旺 访问量:1249 更新时间:2023/12/9 9:15:55

“权力面前,所有人都是女人。”

这句一针见血的话语,道出了强权之下下位者的悲哀。权力的游戏并没有什么游戏规则,有的只是各方权力的角力。这一点,古往今来,都一样。

那篇被记载进《资治通鉴》,收录进入小学课本的名篇《田忌赛马》,就是一个活例子:孙膑出计让田忌取胜,其实是个极度愚蠢的计策。

课本之内,是聪明才智对强权的胜利;课本之外,是下位者被强权碾压的痛苦呻吟……这,是为什么呢?

赛马背后的权力斗争

大家都学过一篇课文《田忌赛马》。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田忌可以用劣势的马匹,来赢得齐的优势马匹,从中感悟孙膑和田忌出众的谋略与智慧。

老师还会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进行“品性教育”,教导我们不要轻易用自己的短处来对比他人的长处,从而感到自卑,而要反其道而行之,用自己擅长的来壮大自己的信心。

不过却鲜少有人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统治者的齐王,为何需要与作为臣子的田忌,来一场如此不公平的赛马呢?

这才是文中隐含的、最关键的问题。田忌赛马背后,是齐国权臣们和君王的权力斗争。

《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是一名齐国的将军,非常喜欢赛马,府上也豢养着许多名马。在春秋时期,赛马是贵族们的爱好,也是当时的时尚。

但作为一名接近权力中心的臣子,田忌比起赛马,更爱权力。虽然我国的传统是重文轻武,统治者往往重视文官而忌惮武官,经常以文制武,不会给予武将太多实权,更倾向于将武将当成工具。

田忌可不管这么多,他有着在齐国位极人臣的野心。但要爬上权力巅峰也不是那么简单,他遇到了一个有力的对手:邹忌

说到邹忌,这也是一个名人。语文课本中同样有一篇课文,出自《战国策》,题为《邹忌讽齐王纳谏》。

此文不仅记载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的外表,还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三寸不烂之舌。当然,能人一般也有极高的目标,邹忌的目标恰巧也是成为齐国首屈一指的权臣。

一山不能容二虎,这两个野心勃勃的人开始了关于权力的角逐,一度到了欲置对方于死地的地步。

到底是文官,邹忌在运用权术上比田忌还是技高一筹,他曾经派人去假装田忌的手下,四处散布田忌要谋反的谣言。众口悠悠,说得齐王惴惴不安,便派人把田忌抓了起来。

直爽的田忌从未想到会被人这样暗算,即使知道这是并不高明的计策,木讷的他也难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田忌失去了齐王的信任,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成了齐王的眼中钉。

齐王一直想要除掉田忌,但需要一个借口。而赛马就成为了最好的借口:齐王的心里早就算得清清楚楚,他要和田忌比赛,要是田忌输了,就可以找个理由杀掉他。

求生欲望满满的计策

齐王的邀请已经送到田忌府上,这下田忌就是再木讷,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了。齐王的刀子已经架到自己头上,这次比赛不能有任何闪失,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是人头落地。田忌极度紧张。

更让田忌绝望的是,从客观条件上看,齐王的赛马质量远远在自己之上。为了搞垮田忌,齐王对这次比赛十分重视,在马群中优中选优,就是要光明正大地赢了田忌。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田忌知道,要是按照比赛规则正儿八经地来,自己是死定了。好在当年没有一个“赛马公约”来制止违规比赛的行为,田忌决定从比赛方式上想点办法。

田忌有个足智多谋的好朋友孙膑。孙膑和田忌一样起于行伍,但与田忌不同的是,他并不怎么能打仗,却善于用计。孙膑在被庞涓陷害失去膝盖以后就无法走路,是田忌一直在照顾他。

孙膑十分感激田忌的知遇之恩,每每在田忌攻打别国的时候为之出谋划策,令田忌百战百胜,二人关系极好。

田忌心事重重地来到孙膑家中,说明来意,孙膑便陷入了沉思。谁都知道欺君之罪十分重大,会招致可怕的灾祸,且耍小聪明也并不光彩,但此刻朋友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孙膑沉默良久,忽然眼前一亮:“我有一个办法!”田忌急忙让孙膑陈述他的主意,听罢田忌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比赛调度:田忌要专挑最好的赛马来对付齐王中等的赛马,再用中等的赛马来对阵齐王的下等马,舍弃最后一局用最差的赛马故意输给齐王的上等马,三局两胜,田忌赢了。

比赛当天,田忌遵照孙膑的计策去做,果然不仅保住了小命,还得到了赏金。赢是赢了,却并不光彩,齐王感到受了愚弄,对田忌越发记恨。

比赛结束,得知想出这条计策的人就是孙膑之时,齐王不失时机地延请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做了自己的军师。

但是对于野心勃勃又“诡计多端”的田忌,齐王就没有那么心胸宽广了,此后他完全无法信任田忌,处处给田忌穿小鞋。看到自己的政敌失势,邹忌大喜过望,顺势踩了田忌。

田忌知道齐王心胸狭隘,也不再会为他做主,于是并不为自己辩解,而是立即攻击邹忌,意图除掉他。从此田忌便过着失意的流浪生涯,直到齐王去世,新王即位。

新王即位终不再流浪

新国王的即位对于被“打入冷宫”已久的田忌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与先王不同,新的齐王没有过去的那些纠葛,心胸也较为宽广,能够容得下前朝有过污点的老部下。

新齐王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四处搜集人才,组建自己的官僚班子,他就重新找到了功勋赫赫的田忌。这里面也有一个不可明说的原因,那就是让田忌回到朝廷,可以制约一手遮天的邹忌。

这样,二者的势力达到动态平衡,反而有利于自己的统治。顺带还能在国民和外国人面前秀一下自己是多么礼贤下士、海纳百川,连有过污点的能人都敢要,塑造良好的政治形象。

田忌也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官复原职,重新成为朝廷中的红人。

只是这次田忌可能不会再想着要赢过齐王了,也许午夜梦回还会后悔听了孙膑的话,他终于明白了在权力之下已经没有了胜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绝对的权力,历来都会淹没已有的规则,造成绝对的霸权和霸凌。这也是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权势”而不是“权术”的原因之一。幸而今天的我们已经生在民主社会,不再有被权力碾压的可能。

标签: 田忌

更多文章

  • 都知孙膑田忌围魏救赵,可他们结局你知道吗?老师肯定不会说

    历史人物编辑:北方寻历史标签:田忌

    《趣读通鉴》23:围魏救赵孙膑精明博弈论,说透人性,也预示结局孙膑田忌故事,国人几乎人尽皆知。一个靠围魏救赵闻名,一个以田忌赛马出彩,两人都因这成语广为人知,成知名人物。他们却有大才,谋略无上,悍勇无比,配合相得益彰,当得起如此褒奖。不过人才也需伯乐,当时齐威王就绝对称得上伯乐。要不也不会让这两人打

  • 为何一件偶然性事件,让齐国宗室田忌逃到楚国,背后隐藏太多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田忌

    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说当时齐国的成侯邹忌和田忌两人不和,然后邹忌为了搞倒田忌,就派人拿着十金去找人占卜,故意介绍说是田忌将军门下的人,现在我们将军在外打仗,三战三胜,想要干一件大事情,能成功吗?那个占卜的人刚走,邹忌就派人抓了他,并把他带到齐威王那里去。但是田忌却被吓到了,因为他

  • 孙膑洞察先机鼓动田忌造反,田忌怂了临阵逃脱,孙膑早已算到遁走

    历史人物编辑:小星爱篮球标签:田忌

    引言在现在这个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游戏也日新月异,尤其以最近这几年比较火的网游“王者荣耀”为代表。在这款游戏当中,游戏人物基本上是使用一些历史人物,当然,他们的背景故事都是虚构的。在这款游戏中有一个游戏角色名为孙膑,他的定位是一名辅助,角色形象是一个拿着书本,戴着人造翅膀的小男孩,当然,

  • “田忌赛马”的田忌,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田忌

    在战国时期的齐国,除了有收复故国的田单之外,还有一位前辈名将名叫田忌。一直以来田忌的名字,时常跟孙膑出现在一起,可以说他们是非常好的朋友兼搭档。田忌这一生中最出彩的典故,当属他与齐威王的赛马比赛。原本田忌的上中下等级的马,均比齐威王要弱一些,但田忌听从了朋友孙膑的建议,将马的出场顺序做了改变,结果就

  • 田忌为何能够赢得赛马?不是田忌的马匹好,而是因为孙膑做了弊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田忌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史记·七十列传·孙子吴起列传》这是《史记》中关于田忌赛马的记载。孙膑和庞涓师出同门,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等到两人出师后,庞涓来到魏国,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军。等到孙膑下山后,开始寻求明主侍奉,同样来到了魏国。庞涓知道孙膑的才能

  • 田忌:赢得了赛马却输掉了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田忌

    《孟尝君列传》中提到“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成侯”便是邹忌,“卖”意思为叛卖、背叛、出卖,这句话意思是邹忌为了争宠而将田忌出卖。邹忌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仅一句话提及,“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而邹忌为人们所熟悉是《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劝说齐威王广

  • 商鞅的霸道之术在被秦孝公采纳的一刹那,商鞅也就给自己判了死刑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商鞅天纵奇才,只用了三分之一的本事,就成就了一个大一统的大帝国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秦孝公第一天就与公孙鞅一见如故,那么后来的历史会如何发展呢?说起这个,也许会有人跳起来对我嚷嚷:历史没有假设!历史是客观存在!你这么想是没有意义的!这话没毛病,但是忘了一条“预判”。有时候,多几个角度,多几个预判,未必就

  • 秦国的真正强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是秦孝公,也不是商鞅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秦孝公

    《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夫子这话骂的是相当狠,最初制作人俑殉葬的人,一定会遭到报应,断子绝孙的。孟子解释说,孔子认为用像人的俑去作为陪葬品,等同于用真人陪葬无异,那些最初发明俑的人一定没有好下场。这话又代指开启不良风气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关于这句话,笔者想深究一下,“始作

  • 名扬天下的商鞅是如何被发现的?雄主秦孝公利诱天下豪杰的诏令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秦孝公

    穆公卒后,太子罃继位,是为康公。康公曾为赓续其父助立晋君之传统,欲派兵立晋襄公之弟公子雍为晋君,但是事情没有成功,反而结怨于晋,两国经常兵戎相向,几乎日逐干戈。然而秦康公并无穆公的雄才大略,才疏而妄图涉入邻国最敏感的君位继承问题,难怪会将国家带向战争的险地!秦康公我们从《诗经‧秦风》中的〈晨风〉和〈

  • 为何秦孝公能吸引六国的人才?和求贤令有关:能强秦国者共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秦孝公

    1、求贤令秦孝公:能强我秦国者,我与他共分天下。当秦孝公这句话传到山东六国的时候,六国的学子们普遍认为他这是垂死挣扎,毕竟当时秦国丢失了河西之地,出门便是魏国大军围堵,这种局面下谈何强国?是呀,福利虽高,但公司已经濒临倒闭,与其去尝试拯救这种公司,何不找一个大公司上班呢?这,大概就是六国学子们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