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都知孙膑田忌围魏救赵,可他们结局你知道吗?老师肯定不会说

都知孙膑田忌围魏救赵,可他们结局你知道吗?老师肯定不会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北方寻历史 访问量:720 更新时间:2023/12/19 23:13:21

《趣读通鉴》23:围魏救赵孙膑精明博弈论,说透人性,也预示结局

孙膑田忌故事,国人几乎人尽皆知。

一个靠围魏救赵闻名,一个以田忌赛马出彩,两人都因这成语广为人知,成知名人物。他们却有大才,谋略无上,悍勇无比,配合相得益彰,当得起如此褒奖。

不过人才也需伯乐,当时齐威王就绝对称得上伯乐。要不也不会让这两人打配合,就不会有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的成功。

(伯乐齐威王)

话说战国时,魏国首霸,经历魏文侯武侯两代人后,魏惠王成了魏君,这魏惠王是个标准狂徒,好战成性,借助魏国强盛国力,没事就喜欢东西南北到处开战。

这仗打的太多,难免得罪人多,但他却依旧乐此不疲,不停折腾。

这不,围魏救赵前,魏国就连续战斗,陆续攻击了三晋中的赵国和韩国。

三晋虽然同出一脉,但当时的关系已势同水火,斗争起来成不死不休的局面。

如果魏国灭了韩赵,独霸三晋大地,无疑意味着曾经的超级大国晋国又回来了,这对于东方强国齐国而言,就有点不寒而栗感觉了。

因此,魏国的不断开火,四面作战,让齐国很是不安。

(魏国格局)

由此才有了齐威王干涉魏国战争的结局出现。

在干涉战争之前,睿智的齐威王召集大臣开战略部署会,大臣各抒己见,有人说及早救韩,有人说不要救韩,吵的不可开交。

齐威王就将问询的目光投向了从魏国逃亡而来的大才孙膑,知己知彼才知胜利之道吗。

孙膑和魏国的仇恨那可不是一点点,按理说应是主张立马打击魏国的坚定份子,可在那一刻却保持了冷静。

(孙膑的睿智)

他先寻思了下国际形势:战国时代,属多国博弈的时代,齐国救援赵国和韩国,不是出于道义上的所谓国际义务,而是争霸天下的需要,和削弱魏国的诉求。

齐国实力有限,统一天下不允许,那么维持实力均势就成重点,让所有对手不超过自己就是目标。

基于此,才有了孙膑均衡国际形势的实际操作,围魏救赵的出现。

先让韩国这个变法后强了些许的国家,消耗魏国的实力,等到生死攸关的时刻,齐国大军在出手救援,即让魏国和韩国受到最大消耗,又让韩国实力受损,最后成齐国死心塌地的跟班。

如此眼光,孙膑无愧杰出军事家和战略家之称。

(战争从来都是最后选择)

好的军事家,从不是硬碰硬的铁头族,而是深知制衡、权谋、算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虽然惨烈,但大获成功的围魏救赵出现。

以这个基础为战略指导,经过后续十多年消耗。

外交层面的胜利,让齐国占尽优势,魏国无数不甘的怒吼和战争,仿佛困兽之斗,四面出击,成了速死之道,随后一战功成。

孙膑用减灶之计,诱敌深人,在马陵设伏,让曾经的同学庞涓中计,中计之后的庞涓自知穷途末路,无奈说了句遗言:遂成竖子之名!

就拔剑自刎了。

(宿敌报仇雪恨)

孙膑也报了之前的仇恨,哎这两人曾是好友,又是同学,最后却兵戎相见,生死相搏,不知老师鬼谷子见了做何感想。

战争大获全胜之后,志得意满的孙膑,还有战功彪炳的田忌回到了齐国。

英雄光环下,这两人成齐国全民偶像,声威大振同时,也引发了无数非议。

非议来非议去,难免就有祸事啊。

这不,回来没多久,孙膑的好搭档田忌就被著名的齐国相国邹忌给陷害了。

陷害的手法很是拙劣,这邹忌派人到街上去找人算卦,让这人自称是田忌派来的,问卦师的问题也特别有意思: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

一句欲行大事,可乎?就让大将田忌悲剧了,当时齐威王,要么缺根筋,要么就因田忌功高震主心有芥蒂,居然以这个肉眼可见的构陷举动,命人来捉田忌。

(拆散这对搭档)

不愿成阶下囚的田忌,只能逃亡楚国,就此,孙膑的好搭档成了流亡犯,那么孙膑下场如何?

史书无有详细记载,不过看齐威王对待田忌的做派,还有君王普遍的猜忌心理,孙膑的下场肯定好不到哪去。

按照最理想的结局看,这个军事家在田忌出走齐国之后,深感这世间不过名利场,就连邹忌这样的所谓君子,都是阴谋构陷的小人,就连齐威王这样睿智的君王,也会被猜忌心蒙蔽双眼。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心灰意冷的孙膑选择淡出仕途,看淡功名,功成身退后隐居深山之中,专注《孙膑兵法》的撰写。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兵家奇书!

这一切到底为什么咧?我们回到博弈论再看看!

博弈从无处不在,无处不在,从个人对外交往,到社交、组织直到国家,都存在博弈。

战争,属国和国之间的博弈,抓大放小,统一战线,拉拢分化都是手腕。

可对于政治家而言,也需要博弈。处于高位的君主,博弈的是臣下,臣下太傲,要敲打,臣下太强要削弱,臣下太弱要提拔,目的则在于平衡。于是功高震主后的两人,成了需要平衡的对象。

(博弈无处不在)

打击谁?田忌在齐国根深蒂固,按姓氏看和王族同姓搞不好还有继承权,相较于客卿出生的孙膑,当然威胁更大。

于是,清算从田忌开始,至于主刀之人,政局博弈中,处于下风的邹忌当然是最佳人选。

打击田忌,顺带让孙膑失去依靠,扶持邹忌,齐国朝堂的博弈,就会恢复制衡,君王的位置,当然就稳了啊。

原典再现: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标签: 田忌

更多文章

  • 为何一件偶然性事件,让齐国宗室田忌逃到楚国,背后隐藏太多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田忌

    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说当时齐国的成侯邹忌和田忌两人不和,然后邹忌为了搞倒田忌,就派人拿着十金去找人占卜,故意介绍说是田忌将军门下的人,现在我们将军在外打仗,三战三胜,想要干一件大事情,能成功吗?那个占卜的人刚走,邹忌就派人抓了他,并把他带到齐威王那里去。但是田忌却被吓到了,因为他

  • 孙膑洞察先机鼓动田忌造反,田忌怂了临阵逃脱,孙膑早已算到遁走

    历史人物编辑:小星爱篮球标签:田忌

    引言在现在这个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游戏也日新月异,尤其以最近这几年比较火的网游“王者荣耀”为代表。在这款游戏当中,游戏人物基本上是使用一些历史人物,当然,他们的背景故事都是虚构的。在这款游戏中有一个游戏角色名为孙膑,他的定位是一名辅助,角色形象是一个拿着书本,戴着人造翅膀的小男孩,当然,

  • “田忌赛马”的田忌,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田忌

    在战国时期的齐国,除了有收复故国的田单之外,还有一位前辈名将名叫田忌。一直以来田忌的名字,时常跟孙膑出现在一起,可以说他们是非常好的朋友兼搭档。田忌这一生中最出彩的典故,当属他与齐威王的赛马比赛。原本田忌的上中下等级的马,均比齐威王要弱一些,但田忌听从了朋友孙膑的建议,将马的出场顺序做了改变,结果就

  • 田忌为何能够赢得赛马?不是田忌的马匹好,而是因为孙膑做了弊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田忌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史记·七十列传·孙子吴起列传》这是《史记》中关于田忌赛马的记载。孙膑和庞涓师出同门,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等到两人出师后,庞涓来到魏国,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军。等到孙膑下山后,开始寻求明主侍奉,同样来到了魏国。庞涓知道孙膑的才能

  • 田忌:赢得了赛马却输掉了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田忌

    《孟尝君列传》中提到“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成侯”便是邹忌,“卖”意思为叛卖、背叛、出卖,这句话意思是邹忌为了争宠而将田忌出卖。邹忌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仅一句话提及,“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而邹忌为人们所熟悉是《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劝说齐威王广

  • 商鞅的霸道之术在被秦孝公采纳的一刹那,商鞅也就给自己判了死刑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商鞅天纵奇才,只用了三分之一的本事,就成就了一个大一统的大帝国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秦孝公第一天就与公孙鞅一见如故,那么后来的历史会如何发展呢?说起这个,也许会有人跳起来对我嚷嚷:历史没有假设!历史是客观存在!你这么想是没有意义的!这话没毛病,但是忘了一条“预判”。有时候,多几个角度,多几个预判,未必就

  • 秦国的真正强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是秦孝公,也不是商鞅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秦孝公

    《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夫子这话骂的是相当狠,最初制作人俑殉葬的人,一定会遭到报应,断子绝孙的。孟子解释说,孔子认为用像人的俑去作为陪葬品,等同于用真人陪葬无异,那些最初发明俑的人一定没有好下场。这话又代指开启不良风气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关于这句话,笔者想深究一下,“始作

  • 名扬天下的商鞅是如何被发现的?雄主秦孝公利诱天下豪杰的诏令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秦孝公

    穆公卒后,太子罃继位,是为康公。康公曾为赓续其父助立晋君之传统,欲派兵立晋襄公之弟公子雍为晋君,但是事情没有成功,反而结怨于晋,两国经常兵戎相向,几乎日逐干戈。然而秦康公并无穆公的雄才大略,才疏而妄图涉入邻国最敏感的君位继承问题,难怪会将国家带向战争的险地!秦康公我们从《诗经‧秦风》中的〈晨风〉和〈

  • 为何秦孝公能吸引六国的人才?和求贤令有关:能强秦国者共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秦孝公

    1、求贤令秦孝公:能强我秦国者,我与他共分天下。当秦孝公这句话传到山东六国的时候,六国的学子们普遍认为他这是垂死挣扎,毕竟当时秦国丢失了河西之地,出门便是魏国大军围堵,这种局面下谈何强国?是呀,福利虽高,但公司已经濒临倒闭,与其去尝试拯救这种公司,何不找一个大公司上班呢?这,大概就是六国学子们普遍的

  • 秦孝公临死传位和刘备死前托孤有何不同?一个是假意,一个是真心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秦孝公

    文|飞鱼说史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战国历史,精彩纷呈而又众说纷纭。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势必会伴随着腥风血雨,诸侯国的争霸战争,构成了这段历史的总旋律。当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