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的霸道之术在被秦孝公采纳的一刹那,商鞅也就给自己判了死刑

商鞅的霸道之术在被秦孝公采纳的一刹那,商鞅也就给自己判了死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金色说历史 访问量:4174 更新时间:2024/1/30 4:24:18

商鞅天纵奇才,只用了三分之一的本事,就成就了一个大一统的大帝国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秦孝公第一天就与公孙鞅一见如故,那么后来的历史会如发展呢?

说起这个,也许会有人跳起来对我嚷嚷:历史没有假设!历史是客观存在!你这么想是没有意义的!

这话没病,但是忘了一条“预判”。

有时候,多几个角度,多几个预判,未必就没有好处。

商鞅的上位其实也不是特别光彩的,那时他还叫公孙鞅。

作为一个有才华,无财产的士人,就好像是一个有商业头脑,但是没有本钱的商人,他必须去找一位投资人。

公孙鞅看中的投资人是秦孝公。

于是公孙鞅利用行贿的方式,贿赂了秦孝公的近侍,获得了三次秦孝公游说的机会。

我相信那时的公孙鞅的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书生气的,希望能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第一次公孙鞅失败了,因为他对秦孝公讲的是“天道”

于是公孙鞅退而求其次,但是又失败了,这一次他讲的是“道”。

最后,公孙鞅只得妥协,结果获得了成功,他本人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变法也得以实施,这一次他讲的是“霸道”。

关于霸道的详细内容,有《商君书》流传下来,尽管这肯定不是“霸道之术”的全部,但总算也能通过此书了解一些。

但天道具体怎么实施,王道具体怎么实施,我们至今都无从知晓。

可有一点能肯定,霸道之术可以得到天下,却不能使天下长治久安。后人虽然对此多有探索,但所得的,不过是王朝的百年轮回而已。

真正的天道与王道,已经随着商鞅的离去而逝去了。

如果当年秦孝公在第一天就听从了商鞅的天道,那么秦国一统天下的路程至少要推迟百年吧;

如果当年秦孝公在第一天就听从了商鞅的天道,那么秦国一统天下之后,东方会不会出现一个延绵千年,从青铜时代贯穿近代明的大帝国呢?

西周八百年,罗马更是逾越千年,秦,未必不能做到。

只是很可惜,尽管商鞅已经赌上前途,为此做了两次争取,但最终,历史还是进行了另外一种选择。

这倒是个不错的穿越网文,只可惜网文界也是如此的浮躁,费时耗力的天道与王道不但会被作者抛弃,也会被读者抛弃,唯有霸道与爽文能流行一时,尽管也会在不就之后消散殆尽。

但他们毕竟来过,他们有机会来过,而王道和天道既不曾来过,也没有机会来过。

如果公孙鞅不被处死,那么晚年耄耋之时,会不会回首一生,著书立说,记录下天道与王道呢?

但公孙鞅是不得不死的,因为在霸道之术被秦孝公欣赏的那一刹那,公孙鞅也就判处了自己的死刑。

法家变法,法成身死,算是幸运的了。

我是十三哥,谢谢大家的关注。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秦国的真正强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是秦孝公,也不是商鞅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秦孝公

    《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夫子这话骂的是相当狠,最初制作人俑殉葬的人,一定会遭到报应,断子绝孙的。孟子解释说,孔子认为用像人的俑去作为陪葬品,等同于用真人陪葬无异,那些最初发明俑的人一定没有好下场。这话又代指开启不良风气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关于这句话,笔者想深究一下,“始作

  • 名扬天下的商鞅是如何被发现的?雄主秦孝公利诱天下豪杰的诏令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秦孝公

    穆公卒后,太子罃继位,是为康公。康公曾为赓续其父助立晋君之传统,欲派兵立晋襄公之弟公子雍为晋君,但是事情没有成功,反而结怨于晋,两国经常兵戎相向,几乎日逐干戈。然而秦康公并无穆公的雄才大略,才疏而妄图涉入邻国最敏感的君位继承问题,难怪会将国家带向战争的险地!秦康公我们从《诗经‧秦风》中的〈晨风〉和〈

  • 为何秦孝公能吸引六国的人才?和求贤令有关:能强秦国者共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秦孝公

    1、求贤令秦孝公:能强我秦国者,我与他共分天下。当秦孝公这句话传到山东六国的时候,六国的学子们普遍认为他这是垂死挣扎,毕竟当时秦国丢失了河西之地,出门便是魏国大军围堵,这种局面下谈何强国?是呀,福利虽高,但公司已经濒临倒闭,与其去尝试拯救这种公司,何不找一个大公司上班呢?这,大概就是六国学子们普遍的

  • 秦孝公临死传位和刘备死前托孤有何不同?一个是假意,一个是真心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秦孝公

    文|飞鱼说史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战国历史,精彩纷呈而又众说纷纭。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势必会伴随着腥风血雨,诸侯国的争霸战争,构成了这段历史的总旋律。当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 人到中年,找工作真不容易,商鞅如此人才,秦孝公居然面试了三轮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秦孝公

    如果战国是一部连续剧,那我们的男一号秦国,手中拿着的绝对是百看不厌的逆袭剧本。从一开始的人见人欺,到后来的横扫天下,这巨大的反转让我们本能地会问,秦国究竟遇到了什么才实现这人生的逆袭?按照通常的套路,悲催的主角想要逆风翻盘,必然要有奇遇。要么遇到快挂了的老前辈传你毕生功力,比如虚竹;要么找到失传已久

  • 秦孝公求贤令上“与之分土”有多大魔力?商鞅就冲着这点去了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秦孝公

    文|飞鱼说史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动而地割,兵休而国富,功如丘山,名传后世。——(西汉)桑弘羊《盐铁论》战国历史,精彩纷呈而又众说纷纭。这段历史处处充斥着诸侯国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奴隶制的逐渐瓦解

  • 商鞅入秦就被秦孝公封为左庶长,这个左庶长是个什么级别的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秦孝公

    关于古人的官职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从官职的名称来推断。究其原因,其实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导致的。例如,早期人们只需要设立一个部落的大酋长,就可以实现全部事务的处理。然而因为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主管部门,来实现实现对社会事务的掌控和协调

  • 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不爆发农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秦孝公

    战国末年,七国争霸,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厮杀,最终秦国胜出,一统天下,结束了中国长达四五百年的不断征伐,实现了统一,这也是符合当时历史大趋势的。但可惜的是,统一的大帝国,在短短十几年之后,就灭亡了,后人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总会说秦法暴虐。这里所说的秦法,指的是秦国自秦孝公开始的商鞅变法,中国自从实施了

  • 临危受命的秦孝公,却能破局扭转局面,只因做到了这几点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秦孝公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每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都会被震撼,脑海里顿时有个画面浮现出来,一群群为了捍卫家园的各阶层人士,只要能尽自己的一份心意,便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那是经过多少代人流传下来的誓言,能有这样的凝聚力,也说明的这个家国不会太差。秦国,最为我们熟悉的便是嬴政统一了全国,制定了很多制度,奠定

  • 为保护商鞅,秦孝公临死前留一“旨意”,不料却成商鞅的必死缘由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秦孝公

    为大秦奠定一统天下基业的商鞅,为何会下场这般凄惨?至今想来,自商鞅开始,大秦的历代相国(除了皇室中人)都一边在为大秦效力的同时,一边拼命地为自己捞好处谋退路,这亦是大秦的悲哀。说到商鞅必须死,一种说法是秦惠文王少年时因为触犯大秦新法,险些被商鞅处理,最后连累自己的老师公子虔、老师公孙贾,而在《大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