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田忌为何能够赢得赛马?不是田忌的马匹好,而是因为孙膑做了弊

田忌为何能够赢得赛马?不是田忌的马匹好,而是因为孙膑做了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公子讲史 访问量:1741 更新时间:2024/1/31 12:28:20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史记·七十列传·孙子吴起列传》

这是《史记》中关于田忌赛马的记载。

孙膑庞涓师出同门,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等到两人出师后,庞涓来到魏国,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军。等到孙膑下山后,开始寻求明主侍奉,同样来到了魏国。

庞涓知道孙膑的才能在自己之上,为了得到权势,准备陷害孙膑。庞涓向魏王进言,说孙膑是敌国派来的奸细,目的就是为了刺探魏国的情报。魏王大怒,命令庞涓处置了孙膑,再把孙膑赶出魏国。

庞涓心狠手辣,为了让孙膑永无出头之日,将孙膑的膝盖骨剜去,将其软禁起来。后来,齐国派遣使者拜见魏王,孙膑找了机会,同齐国使者联系上。齐国使者久闻孙膑大名,当即帮助他,逃离了魏国。

孙膑来到齐国后,被齐威王器重,并被委派到大将军田忌身边,担任了客卿。当时,齐国赛马风气日起,田忌常常同齐国诸公子,比试谁的马跑得快。

一次赛马比赛,孙膑在旁边观看,在记载中: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孙膑仔细一观察,赛马比赛分为上中下三等,采取三局两胜的制度。孙膑仔细看了一场比赛,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心中有了计谋。在田忌比赛之前,孙膑将田忌叫到一旁,悄悄的告诉了田忌一个计策。

原来,孙膑对田忌说的是:

“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一场比赛下来,田忌果然取得了胜利,因为孙膑的这个计策,必然能够帮助田忌取胜。孙膑采取的手段,虽然不是很光彩,但是他智慧的一种体现。田忌的马并不比诸公子好,但是能够取得胜利,还是因为孙膑做了弊,在记载中: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在赛场上,作弊当然不好,但是在战场上,就没有作弊这个说法了。战场对阵,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能够取胜,在古代战场是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的。此后,田忌多次出征,总是带着孙膑,为自己谋划战局。

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围困。赵国派遣使者,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遣了田忌带兵,救援齐国。田忌出兵后,准备向邯郸进军,以解邯郸之围。

孙膑又一次提出建议,他说:“将军我们不去邯郸,我们进攻魏国襄陵,魏军一定会回援。”等到在前线的庞涓,听说了魏国襄陵被围后,果然中计,回援襄陵。就这样,齐军撤离,解了邯郸之围。

公元前342年,魏国再次进犯韩国,韩国派遣使者,向齐国求援。孙膑故计重施,让田忌率军进攻赵国都城大梁,魏军再次回援大梁。这次孙膑没有给庞涓留机会,他故意减少齐军做饭的锅灶,让庞涓认为齐军陷入败退。

庞涓大喜过望,命令魏军追击齐军,到达了马陵附近。在马陵,孙膑早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庞涓上钩了。等到庞涓率领魏军抵达马陵后,见到此处地势险要,当即感觉不对。但是为时已晚,突然从两边的高崖上掉落无数山石,庞涓率领的魏军多被砸死。

马陵一战,魏国精锐损失殆尽,魏国从此衰落。而孙膑和田忌率领的齐军,一连几战取得胜利,沉重打击了魏国的势力,帮助齐国走向了崛起。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田忌

更多文章

  • 田忌:赢得了赛马却输掉了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田忌

    《孟尝君列传》中提到“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成侯”便是邹忌,“卖”意思为叛卖、背叛、出卖,这句话意思是邹忌为了争宠而将田忌出卖。邹忌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仅一句话提及,“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而邹忌为人们所熟悉是《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劝说齐威王广

  • 商鞅的霸道之术在被秦孝公采纳的一刹那,商鞅也就给自己判了死刑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商鞅天纵奇才,只用了三分之一的本事,就成就了一个大一统的大帝国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秦孝公第一天就与公孙鞅一见如故,那么后来的历史会如何发展呢?说起这个,也许会有人跳起来对我嚷嚷:历史没有假设!历史是客观存在!你这么想是没有意义的!这话没毛病,但是忘了一条“预判”。有时候,多几个角度,多几个预判,未必就

  • 秦国的真正强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是秦孝公,也不是商鞅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秦孝公

    《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夫子这话骂的是相当狠,最初制作人俑殉葬的人,一定会遭到报应,断子绝孙的。孟子解释说,孔子认为用像人的俑去作为陪葬品,等同于用真人陪葬无异,那些最初发明俑的人一定没有好下场。这话又代指开启不良风气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关于这句话,笔者想深究一下,“始作

  • 名扬天下的商鞅是如何被发现的?雄主秦孝公利诱天下豪杰的诏令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秦孝公

    穆公卒后,太子罃继位,是为康公。康公曾为赓续其父助立晋君之传统,欲派兵立晋襄公之弟公子雍为晋君,但是事情没有成功,反而结怨于晋,两国经常兵戎相向,几乎日逐干戈。然而秦康公并无穆公的雄才大略,才疏而妄图涉入邻国最敏感的君位继承问题,难怪会将国家带向战争的险地!秦康公我们从《诗经‧秦风》中的〈晨风〉和〈

  • 为何秦孝公能吸引六国的人才?和求贤令有关:能强秦国者共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秦孝公

    1、求贤令秦孝公:能强我秦国者,我与他共分天下。当秦孝公这句话传到山东六国的时候,六国的学子们普遍认为他这是垂死挣扎,毕竟当时秦国丢失了河西之地,出门便是魏国大军围堵,这种局面下谈何强国?是呀,福利虽高,但公司已经濒临倒闭,与其去尝试拯救这种公司,何不找一个大公司上班呢?这,大概就是六国学子们普遍的

  • 秦孝公临死传位和刘备死前托孤有何不同?一个是假意,一个是真心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秦孝公

    文|飞鱼说史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战国历史,精彩纷呈而又众说纷纭。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势必会伴随着腥风血雨,诸侯国的争霸战争,构成了这段历史的总旋律。当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 人到中年,找工作真不容易,商鞅如此人才,秦孝公居然面试了三轮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秦孝公

    如果战国是一部连续剧,那我们的男一号秦国,手中拿着的绝对是百看不厌的逆袭剧本。从一开始的人见人欺,到后来的横扫天下,这巨大的反转让我们本能地会问,秦国究竟遇到了什么才实现这人生的逆袭?按照通常的套路,悲催的主角想要逆风翻盘,必然要有奇遇。要么遇到快挂了的老前辈传你毕生功力,比如虚竹;要么找到失传已久

  • 秦孝公求贤令上“与之分土”有多大魔力?商鞅就冲着这点去了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秦孝公

    文|飞鱼说史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动而地割,兵休而国富,功如丘山,名传后世。——(西汉)桑弘羊《盐铁论》战国历史,精彩纷呈而又众说纷纭。这段历史处处充斥着诸侯国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奴隶制的逐渐瓦解

  • 商鞅入秦就被秦孝公封为左庶长,这个左庶长是个什么级别的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秦孝公

    关于古人的官职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从官职的名称来推断。究其原因,其实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导致的。例如,早期人们只需要设立一个部落的大酋长,就可以实现全部事务的处理。然而因为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主管部门,来实现实现对社会事务的掌控和协调

  • 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不爆发农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秦孝公

    战国末年,七国争霸,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厮杀,最终秦国胜出,一统天下,结束了中国长达四五百年的不断征伐,实现了统一,这也是符合当时历史大趋势的。但可惜的是,统一的大帝国,在短短十几年之后,就灭亡了,后人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总会说秦法暴虐。这里所说的秦法,指的是秦国自秦孝公开始的商鞅变法,中国自从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