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宣王大摆筵席与美女畅饮狂欢,一丑女硬闯入宫,结果被封为王后

齐宣王大摆筵席与美女畅饮狂欢,一丑女硬闯入宫,结果被封为王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震旦说 访问量:969 更新时间:2024/1/16 11:50:22

自古以来,容貌都被人们颇为重视,毕竟长得美丽和长得丑陋之间的差别,这可不是嘴巴上说说而已,而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人们更是对自己的容貌格外在意,即便有人对外宣称自己不在乎容貌,或许也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会对自己的容貌盲目自信,比如说那个红极一时的凤姐。

不过俗语说得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于美的评判标准不一样,或许在外国人的眼中,凤姐真的是美若天仙,只不过她的美,我们很多人欣赏不了罢了。

在我国历史上,就有非常著名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们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素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誉,只不过遗憾的是,她们的结局都不太好。

而与四大美女相对应的,我国古代还有四大丑女,她们的结局不知道要比四大美女好多少倍,或许这便是命运的公平之处。

只是丑女要想留名青史并不太容易,毕竟当不能靠脸吃饭的时候,只能靠自身的实力。

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主角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青史留名的顶级丑女。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侯争战,想要从诸侯中脱颖而出,诸侯国掌舵人的能力至关重要,有些诸侯励精图治,但也有些整日享乐,而齐宣王在掌权早年便是十足的享乐主义者。

他曾下令在齐国内广招美女,日日歌舞,夜夜欢声,还时常大摆筵席与众多美女佳丽畅饮狂欢,有一次,我们要说得这位顶级丑女便硬闯入宫,结果令众人大吃一惊,因为齐宣王将她封为了王后。

这位丑女便是钟无艳,而她的故事还得从她的容貌说起。

钟无艳奇丑无比

钟无艳,齐国无盐人,今山东东平人,所以人们一般还会叫她为无盐,史书中还有称其不是姓钟,而是复姓钟离,名字为春,所以她又被叫为钟离春、钟离无盐,后来随着各种影视、戏剧的泛滥,钟无艳的名字便被逐渐叫了开来。

当然名字只是一个代号,钟无艳叫什么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她在史书中留下了印记,这就够了。

不得不说,钟无艳是真的丑,但凡影视剧中出现的形象,都要比钟无艳的实际长相还要美上一千倍。

史书中对钟无艳的相貌是这般记载的:

极丑无双,凹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顶少发,皮肤若漆。

或许这些比较官方的文字,让人无法领略到她的丑,我们就用现在的语言来解释下,即:额头下陷、眼睛深凹,喉结肥大,鼻子朝天,肥胖秃顶,皮肤黑得像整日徘徊在赤道附近。

这种长相的女子如果放在现在,别说会有异性与她交往了,估计连同姓都对其避恐不及,毕竟面对面吃饭的话,也会影响食欲。

钟无艳自然也不例外,在古代那个女子普遍早嫁的年纪,她一直到四十岁也没能嫁出去,但是她的志向却非常大,立志要嫁给王侯,一度成为邻里间的笑柄。

为了打发时间,钟无艳读了很多书,尤其是非常关心齐国的政治,对齐宣王的种种荒诞作为自然也是十分愤怒。

钟无艳硬闯入宫

齐宣王是齐威王的儿子,在老爹励精图治的基础上,齐宣王倒是得以乐享其成,这就使得他一度喜欢享乐,根本不怎么过问政事。

由于当时娱乐活动比较少,齐宣王为了找寻乐子,也是费尽了心思,音乐和美女是他最难以割舍的业余爱好。

齐宣王对于音乐的热爱,要数他对古乐器“竽”的钟情,不过他在听群臣演奏的时候,总喜欢让300人一起吹。

当时有个叫南郭处士的人,他本身不会吹竽,但是觉得300个人一起吹,自己作作样子也能蒙混过关,还能享受乐师的待遇,于是便自告奋勇,齐宣王果真没有发现他不会吹。

南郭处士每次也都滥竽充数,好不快乐。

当音乐听腻了,齐宣王还会在后宫中饮酒作乐,只是他总觉得后宫佳丽实在太少了,于是便多次在齐国内征召漂亮女子入宫。

有了佳人的陪伴,齐宣王日夜笙歌,全然不理会政事,朝堂昏暗、政治腐败,齐威王在位时期打下的昌盛局面也逐渐被齐宣王给霍霍光了。

面对齐宣王的享乐,齐国群臣多有劝谏者,但是齐宣王全然不理会,一旦惹怒了他,丢官是小事,还可能丢了性命。

没了劝谏者,齐宣王更是肆无忌惮,逍遥快活,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钟无艳会在他与众多美女厮混时硬闯进宫。

齐宣王对于闯宫的女子很是好奇,当听闻还是个奇丑无比的女子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召见了钟无艳。

钟无艳幸得善终

钟无艳见到齐宣王,先是恭维了他一番,并且表示愿意左右侍奉齐宣王。

此话一出,满座嘲笑,尤其是那些美艳的女子对她更是鄙夷不已,但是钟无艳并没有因此而退让,反而向齐宣王提出要打个哑谜。

钟无艳首先将双眼向上翻了一下,然后张口露出了牙齿,之后又用一只手拍打膝盖,最后将另一只手高高举起。

齐宣王看着滑稽的钟无艳,自然没搞懂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让她自己解释一下这个哑谜该如何理解。

钟无艳慢条斯理地说道:

翻眼睛是提醒大王帝国即将入侵,露牙齿是说百姓对官员的贪污腐败咬牙切齿,举手是让大王亲近贤人,之后她又陈述了齐国面临的四处危机,最终说出自己的担忧:大王再不悬崖勒马,齐国将面临灭国的危险。

看着齐宣王陷入了沉思,钟无艳继续说道:

大王不应该过分好色,应该娶个像我这样的人,以此来向天下证明自己确实不好色之后。

齐宣王听到之后大为感动,觉得钟无艳就是检视自己所作所为的一面镜子,他采纳了钟无艳的建议,不仅遣散了后宫的佳丽,还将钟无艳娶进了王宫,封她做了王后。

从此以后,齐宣王励精图治,勤于政事,钟无艳时常会为他出谋划策,分析时局,两人也谱写了一段历史佳话,最终使得齐国重振朝纲,国力大增。

至于说齐宣王会不会整日与钟无艳同床共枕,我想应该不会,因为钟无艳实在是太丑了,而他之所以要娶钟无艳,只是因为他要以此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毕竟齐宣王周边还有一个绝色佳人夏迎春。

但也正是因为钟无艳是一面旗帜,齐宣王才会好生供养着她,而她最终自然也是得以善终。

参考文献:《史记》、《列女传》等。

(图网,侵删)

标签: 齐宣王

更多文章

  • 《英烈春秋》齐宣王无奈和心酸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齐宣王

    齐宣王本为十二国的齐国之王,一生遇到丑娘娘钟无艳,充满了命运被仙人主宰的无奈和心酸。齐宣王即位十几年,面对强大的楚国忠孝王伍辛和山大王薛昆,也是相安无事,保国安民,没有突出成绩,也算守国有成的君主。他的将帅都是自己的田氏王族,和楚国的伍辛,秦国的白起,燕国的孙操等无比相比,保护齐国也是没有问题。国泰

  • 颜值很重要?丑女钟离春嫁齐宣王,事实证明:才华重于颜值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齐宣王

    在刘向的《列女传》里,记载了一项特别奇特的婚姻。齐宣王娶了一个丑女钟离春。钟离春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那她到底有多丑呢?《辩通传》载:“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一胸一,皮肤若漆。”按说丑女怎么也不可能嫁给一国之君,毕竟国君一向都是通过选美来扩充后宫,

  • 韩非子的说客之道:做好这三点,没有说服不了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韩非子

    韩非,又称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宗室公子,与战国末年的秦国宰相李斯同为荀子高徒。韩非学成的虽是冷漠无情、趋利避害的法家学说,却没有奔赴当世最强的诸侯国秦国为官,而是回到生他养他的祖国韩国效力。当时的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中最弱小的国家,不仅被同为三晋的国家欺负,还遭到虎狼之国秦国的不断压迫,国作危在旦夕。韩

  • 为何领导都喜欢重用小人?韩非子这篇著作点明原因,教你应对之策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韩非子

    君子不常有,小人遍地走,这世间总是不缺乏小人的。小人心胸狭窄,容易被得罪,又睚眦必报,时刻想着算计人;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小人往往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再阴险、再为人所不齿的招数,他们都使得出来。即便是遭人排斥,“失道寡助”处在危险境地的小人,往往也让人不得不防;那些获得领导器重的小人,则更是让人畏

  • 韩非子和孔子中,谁曾担任过古代“司寇”一职?蚂蚁新村今日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强悍的替补门将标签:韩非子

    “司寇”是我国古代一个主管刑罚、纠察等事务的官职,学者普遍认为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设置。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司寇”是辅佐周天子行使司法权的职位,地位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人们将司寇和司马、司徒、司空、司士并称为“五官”,“司寇”有大司寇和小司寇之分,小司寇隶属于大司寇,大、小司寇都有专门的司法属吏

  • 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尧、舜“禅让”原来是不存在的!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韩非子

    比起墨家和《史记》中的“自愿禅让”观点,韩非子和出自魏国史官的《竹书纪年》更倾向于“逼迫禅让”一说,既然是逼迫,实与篡位无异。题目中的韩非子之说,出自“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这一句,在韩非子心目中,尧舜、舜禹、汤桀、周武王和商纣王,原本是同样的关系,都是以下犯上、

  • “杠精”孟子,“故事大王”韩非子,这样的中国经典故事真有味道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韩非子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的悠长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很多思想都在这一时期得以成熟发展,不少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后人,如法家、墨家、道家,更不要提占据中国封建社会将近两千年的儒家思想了。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如《孟子》《庄子》《左传》《吕氏春秋》《晏子春秋》等等

  • 韩非子的名著《说难》里的几句名言,一直沿用到商场上

    历史人物编辑:无忘心史标签:韩非子

    韩非子是春秋战国后期,一个悲情的人物。他有大才,却没有施展的地方;他满腹经纶,自己说话却结结巴巴;他好不容易受人赏识,却被嫉妒他的人暗自害死。他给后人留下的法家著作《说难》、《五蠹》、《说林》、《内储说》、《外储说》,却成为了法家著名的经典。在这些经典里,至今还有一些名句,沿用至今。“说之以名高,则

  •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韩非子的报国之情,献策于秦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韩非子

    秦一统六国的过程中,六国源源不断地发起了反抗。赵国的廉颇、李牧,楚国的项燕,燕国的太子丹,魏国的信陵君都是一时之英杰,而在七国之中有些小透明的韩国却只有一个人发起了另类的反抗,他的名字是韩非。历史恩怨,弱韩与强秦韩国在战国时期作为一个弱国一直小心谨慎,除了申不害变法时期一直都瑟瑟发抖,除了跟着乐毅联

  • 逐客令和陷害韩非子事件,李斯为何表现得那么双标?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韩非子

    青史留名,或是遗臭万年的历史人物,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经过惊险的波折和苦难。例如项羽,叔父项梁战死定陶之后,楚怀王便将本应该由项羽继承的权力和军队夺走己用,还被勒令不允许与独自西进的刘邦军竞争破关中入咸阳王关中,被逼无奈走上北战章邯军的路,期间破釜沉舟夺回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最终名震天下、威服诸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