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子母亲啮指痛心的典故,告诉我们咸卦“咸其拇”心灵之间的感应

曾子母亲啮指痛心的典故,告诉我们咸卦“咸其拇”心灵之间的感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虫侃历史 访问量:3135 更新时间:2024/1/20 17:23:12

咸卦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意思就是,咸卦初六,感应到脚的拇指。《象》:感应到脚的拇指,是心意在外的原因。

拇是指脚的大拇指。

初六是咸卦的最初爻,也就是最底爻,居最下,相对人体而言,在下者为足。此时在咸卦中,合之就成了咸其拇。

此时咸卦初六的感应是才开始,也是在最下,所以感应最浅,此时还不具备付出行动的能力。

至于为什么说“志在外也”,是因为初六九四正应,两者相呼应,所以初六就有外卦九四前进的心意。

咸卦整体讲的就是夫妇之道,当然在说夫妇之道前,自然少不了相识、相知、相爱,也就是相互感应、爱慕。

相对而言,此时两者的相互感应只是在脚拇指,说明他们两人这个时候还是刚开始交往,也就是相知甚少。

在者,初六又是阴爻居阳位,如此就更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不过好在他们都有继续了解发展的意愿,因为“志在外也”。

咸卦的感应是一个由浅到深的阶段,此时初六尚处感应的初级阶段,所以感应的只是肤浅的感应。

其实,感应不仅在爱情上,还可以体现在亲情上,人与人之间是有着心灵感应的,特别是亲人之间,比如有的人就能对千里之外的父母有所感应。如儒家“宗圣”曾子就能感应到他的母亲。

指痛心

下面先简单的了解下曾子。

宗圣曾子,也就是曾参,他是孔子的弟子,是七十二贤之一,他所倡导的是孝恕忠信、修齐治平、内省慎独的儒家思想、政治观和修养观。其以孝为本的孝道观是有着极其宝贵意义和价值意义的。

曾子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他在儒学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为“宗圣”,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曾子和他的母亲就有心灵感应,《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讲的就是曾子和他母亲的故事。

曾子是著名的孝子,他事母至孝,有一次他去山中砍柴之时,家中来了客人。他的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齿咬自己的手指。所谓母子连心,曾子突然觉得心疼,于是就迅速的回到家中,跪问缘故,他的母亲说“有客突然来了,我咬手指让你知道”。

后人曾以诗颂之曰:

母指方才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标签: 曾子

更多文章

  • 嘉怡装饰曾子悦:所有的修行,永远基于爱与善良

    历史人物编辑:城品人物标签:曾子

    人物档案 曾子悦,Z&Z嘉怡装饰联合创始人,陌上花开软装创始人。从2004年创立,发展至今(2023年),近20个年头,时至嘉怡装饰的青春时期,承载了曾子悦与曾兵姐弟的创业梦。这份梦想的底色是爱与善良,它的未来是一份百年的期许,成为一家可以传承的“百年老店”。 “中庸”讲究的是一份平衡之

  • 历史上有哪些感天动地的友情,比如钟子期俞伯牙这种?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钟子期

    伯牙的故事最早见于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列子·汤问》篇。故事很简单,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注意,伯牙本来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完全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感天动地”吗?真不觉得。就算冯梦龙用了繁花似

  • 唐鹤德晒私藏照片纪念张国荣,网友把两人友情比作俞伯牙和钟子期

    历史人物编辑:善待生活标签:钟子期

    每年的四月一日,张国荣的粉丝们不会过愚人节,而是纪念他们的偶像!而且,张国荣生前的有人,每年都会发文,今年更是暖心又意外!今年的5月1日,是张国荣逝世的19周年,唐鹤德发文没有伤情,反而晒出自己和张国荣甜蜜照片,暖心配文:“人间四月天是暖,是爱,是希望!”看到这则消息,有网友称:“古代有俞伯牙与钟子

  • 伯牙钟子期的知己之交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钟子期

    前言伯牙和子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相传他们二人以音乐为纽带,结为知己好友。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他们的故事和音乐精神一直被传颂至今,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人物介绍伯牙(约公元前389年-公元前318年)是春秋时期末期至战国时期初期著名的琴师。他是南郑人,世居褒中(今陕西省南郑

  • 为什么秦献公可以把继承人的问题处理好,而秦始皇却没有处理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秦献公

    秦献公是一个使秦国从弱小走向强大,重新提高诸侯国之间地位过程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而秦始皇自不必说,是秦朝统一华夏,也是历史首次实现华夏一统的杰出又伟大的人物。那么,为什么秦献公走之前能及时处理好后代继位的问题,而秦始皇却没有处理好,使小人得以得逞呢?.我们首先从人物经历来看一下。秦献公(公元前4

  • 秦献公登位后第一年,为什么要马上废除了天怒人怨的人殉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秦献公

    这个答案见于秦孝公之《招贤令》。秦孝公时期,为了招贤纳士,曾经发布过一个《招贤令》,里面是这么讲的:以前秦穆公管理期间,秦国那是真的强,东平晋乱、西攻戎翟,最后连周天子也不得不承认秦国是为西方诸侯之伯长,即“霸主”。但穆公之后,有秦厉公、秦躁公、秦简公、秦出公四代之乱政,西河之地也被敌国所攻占,秦国

  • 先秦史学名家马非百:秦献公“止从死”,堪比林肯解放黑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秦献公

    在古代,君王或贵族死后,存在用活人殉葬的现象,史籍中也称为“从死”。考古研究发现,殉葬在商朝非常盛行,殷商君王死后,常常以战俘奴隶进行人祭,并将妻妾宠臣及亲近的奴仆武士等用作人殉。到了西周,周人本无人殉习俗,加之周初文化大变革,周人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人的地位得以提高,以活人殉葬之风式微。商王武

  • 秦国自秦献公到秦始皇的160多年,为什么没出过1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秦献公

    文|飞鱼说史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而大分裂往往孕育着大变革,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的过程中,势必充满腥风血雨。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或许是对这个年代最恰当的描述。天

  • 《大秦帝国之裂变》作为秦献公遗孀、秦孝公生母的太后是真国后

    历史人物编辑:这就是历史么标签:秦献公

    《大秦帝国之裂变》主要讲述了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君臣相遇相知,携手变法强秦二十年的故事。诸侯国纷争、庙堂计谋和新旧势力的抗衡是刻画的重点,但丝毫不妨碍剧中女性角色的出彩,几个主要女性角色中又以秦献公遗孀、秦孝公生母的太后最为让人叹服。太后是秦献公的遗孀,面临丈夫离世她强忍悲痛叮嘱儿子嬴渠梁办大事,颁布

  • 当年自从秦献公继位之后,为何到统一之前,都没出现过昏君呢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秦献公

    文/子涵聊历史在古代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基本上都是国家的统治者,他们可以肆意妄为,甚至想杀谁都没有人敢阻挠,就算是朝廷的大臣,也需要看皇帝的眼色。甚至拥有了权力之后,有些人可能就会变得非常的昏庸,要知道在王位上待时间久了,难免会犯糊涂。而且在战国春秋时期,社会非常混乱,天下分为了好几个不同的国家。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