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2岁拿下16座城池,官拜上卿的神童甘罗,为何会神秘消失?

12岁拿下16座城池,官拜上卿的神童甘罗,为何会神秘消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千里草人 访问量:582 更新时间:2023/12/22 17:49:59

如果让你不带一兵一卒,只靠耍耍嘴皮子拿下16座城池,你是不是会说这实在很难办到。但战国时期,秦国就有这么一位十二岁的孩子轻松办到了。

不仅如此,他还凭借此机会得到了秦王的赏识,被奉为上卿,史书都记录了这令人惊喜的少年,但这样一位骄子,从那之后书上却再也没出现过他的名字。

他是谁呢?早年经历是怎样的呢?又是如何做到拿下16座城池的呢?神秘消失的背后又有哪些原因呢?

这位神童便是身份尊贵的秦国左丞相甘茂孙子甘罗

他小小年纪便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才能,当时秦国把控朝政的吕不韦见到甘罗,便准备重点培养,以后为他所用。

当时战国七雄各占据一片土地,形成争锋局面,各国都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能够扩大封地,占据优势。

身为秦国重臣的吕不韦也不例外。他早先安排到燕国的蔡泽经过三年的时间终于达成了秦国和燕国的合作,太子丹成为了秦国的人质。

此时,吕不韦希望能够进一步合作,与燕国结盟合力攻打赵国,便打算派遣张唐出任燕国宰相,奈何张唐连连推辞,对此他头疼得很。

这时甘罗看出吕不韦闷闷不乐,便想要替他排忧解难。但吕不韦不相信甘罗能帮他解决问题,认为十二岁小孩根本不会办成什么大事,但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还是告诉他事情的原委。

甘罗当即表示自己愿意试一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只三句话,张唐的心便开始动摇了。

第一句便是比较起张唐和白起的军功,第二句则是比较吕不韦和范雎的地位,张唐都如实回答,最后一句甘罗拿范雎和白起举例,张唐则开始反思起自己的处境。

甘罗趁热打铁,帮他权衡利弊,终于张唐当即表示自己愿意前往燕国。

吕不韦惊叹于甘罗的才能,开始对这个十二岁的孩子刮目相看起来,之后便向秦王引荐了甘罗。

甘罗也拿出了诚意,提出要借五辆马车出使赵国,表示这样能够帮助获得城池,秦王虽然不相信甘罗办得到,但还是答应了他。

那么甘罗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又会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城池呢?

当时燕国派出了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张唐也即将到燕国担任宰相,燕秦攻击目标就是赵国。

甘罗却用了一个计谋,告诉赵王只要送城池给秦国,结盟便可破坏,在攻打燕国时秦国也不会理会。

果然,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十六座城池,欣喜若狂的秦王送给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大量奖赏,并将他奉为上卿,受到众人的爱戴。

可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在秦始皇登基之后,他本该作为功臣获得更高地位的时候,却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为什么甘罗就此消失了呢?这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历史上关于甘罗消失的讨论,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大致分为四种。

第一种便与吕不韦有关,这也是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说法。

前文也提到过甘罗从小就被吕不韦赏识,早早就做了他的门客,司马迁的《史记》也记载了甘罗和文信侯吕不韦来往异常密切,

当吕不韦帮助秦始皇赢得城池后便拥有无上权力。但君王哪有不多疑的,权利过大就会被君王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果不其然,公元前237年,吕不韦因为嫪毐案件被罢相,不久后就被流放,最终死去。秦始皇下令驱逐所有客卿,他的门客甘罗岂有活着的道理。

再者,秦王本就担心吕不韦一家独大,威胁自己的地位,如果有一天甘罗和吕不韦联合起来对付他,他难以招架,从这个角度来看,假如没有甘罗也必死无疑。

按照这种说法,其实怪只怪甘罗站错队,在秦始皇和吕不韦之间选择了后者,才造成最后的悲惨结局。

第二种说法是早夭。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有些天生聪明的孩子会没有福气享受生活,准确来说就是短命。

况且,古人的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古代的孩子更是由于营养不良等各种状况,会存在一定的疾病,本身就比现代人寿命短。

甘罗为了国家到处奔走,身体不健康也很正常,如果说他是早早夭折也合情合理。

可如果甘罗真的是因为大病离开,作为一个如此有才能的小政治家,史书为什么没有任何关于病症的记载呢?

这点似乎说不通。

第三种有些神话色彩,记载在《东周列国志》中,表示甘罗是被上帝召回,给他的结局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但这种说法大家都知道算是无稽之谈,就像我们熟知的《聊斋志异》一样,都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故事,并没有可信度。

最后一种说法相对来说有些离谱,属于民间传说。相传有一次秦王和王后在下棋,甘罗在一旁侍奉。棋子掉落,甘罗捡拾的过程中踩了一下王后的脚。

秦王珍惜人才,也相信小孩子只是喜欢恶作剧,甘罗并不是故意的,于是帮他向王后解释,甘罗却并不领情。

他直接就对着王后说了句,“我就是有意为之。”

王后愤怒至极,当即下令将甘罗处死,和他有利益冲突的吕不韦也欣然同意处死甘罗。

试想一个能够出使各国的政治家真的能对着王后说出这种话吗?有人认为这是甘罗十二岁的天性使然。

可甘罗本就有着超过年龄的成熟,就算自己真的踩了王后的脚,靠着自己超高的情商,也应该能够化险为夷,不至于处死。

但这三种说法并没有足够的史料作为支撑,都只是一部分人的猜测,甘罗消失的真正原因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只有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尽管史书上没有对甘罗的死亡时间等方面的记载,但甘罗“神童”、“天才政治家”的形象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

的确,甘罗也凭借一己之力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切实利益,没有辜负自己的天赋,这也是他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标签: 甘罗

更多文章

  • 《大秦赋》甘罗死于才华,成蛟死于身世,嫪毐则是自己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甘罗

    热播历史大剧《大秦赋》中,因为秦国朝野动荡,楚系芈姓势力、外客势力、赢姓宗亲势力错综复杂,这个时代的人们,需要小心过活,否则很有可能朝不保夕,剧中甘罗,成蛟,嫪毐这3个青年,本来拥有光明的前途,但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于非命,让人感叹,秦国的朝野,非一般人能够存活。01甘罗死于才华甘罗,是一位少年英雄,剧

  • 甘罗死得太突然?《大秦赋》的这个脑洞,我看到了历史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甘罗

    热播剧《大秦赋》,再一次点燃了国人对历史的热爱,尤其是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家最多,战乱最严重,思想碰撞最严重的时代。这样一个跟现代社会完全不一样的社会,当他再一次被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人们被激起的那种惊叹与错愕,好奇与荣耀,都硬生生投射在对剧情的评点和解读上面。尤其是大家似乎都甘罗的死感觉完全

  • 甘罗聪明?嬴政和吕不韦的最终选择,才是历史该有的模样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甘罗

    吕不韦进入大殿后,没有一点惊讶,看到地上的甘罗,他似乎早就预料到了他的结果。你是不是也认为甘罗活该被杀,或者说,秦王嬴政故意杀给吕不韦看的。其实在这个剧情上,每个人的表演都是那么的到位,只是甘罗自己看不清楚状况而已,特别是最后见到秦王说的那几句话,虽然是夸赞秦王,但是还不如不说。嬴政夸赞甘罗不费一兵

  • 年仅十二岁的甘罗,被封为上卿,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甘罗

    1.甘罗祖父想必在学生时代,都学习过关于甘罗的一篇文章,小小年纪便取得巨大的成就和地位,与同年龄的孩子形成巨大的对比。说到甘罗,他的家世背景非户籍籍无名,据记载他的祖父是甘茂,当时甘茂在秦国得到两任秦王的重用,先是惠文王,后在武王时期受重视地位更高。“秦武王三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在武王

  • 皇帝想吃公鸡下的蛋,大臣束手无策,甘罗:这有何难

    历史人物编辑:方圆教标签:甘罗

    江山代有人才出,无论在哪个朝代、哪个时期,都有代表着那个时期的有才之士。这些有才之士,一般都是自幼就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聪颖过人,且都是有着学识渊博的家世背景下成长,或许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基因遗传学说了。古代小神童中国古代历史五千多年文化传承、博大精深,人才辈出,数不胜数。能在末时便被称之为神童

  • 甘罗:语言的艺术,12岁巧取16座城池,秦始皇盛赞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甘罗

    在中国先秦时期,各种思想融汇碰撞,在那个中国历史上最自由的时代里,名臣猛将灿若星河,但是一个人能在12岁的时候就暴得大名,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上卿的只有一个人,能够达成这一成就的只有秦国的甘罗!一边是一个12岁的小孩, 一边是相当于帝国宰相的上卿,我们很难把这两者画上等号,可是甘罗做到了,他凭借自己的

  • 秦嬴政时期12岁封相的甘罗,他的结局为什么没人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黑洞BHole标签:甘罗

    甘罗是古代历史上最神秘的孩子,12岁就被封为宰相。公元前244年,甘罗以“白起功高盖世不诛而亡”劝说张唐联合燕秦两国,自己又向吕不韦请命去说服赵国割让城池,并拿燕国的城池补偿给赵国,不仅壮大了秦国、灭了燕国,还削弱了赵国,可谓一举三得!小小年纪心机如此了得,为何后史中再也没有他的踪迹呢?祖上辉煌,幼

  • 甘罗:君侯为什么很不开心?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甘罗

    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司马迁文信侯吕不韦准备攻打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遣刚成君蔡泽出使燕国,三年之后蔡泽终于促成燕国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庄襄王封给吕不韦蓝田十二县,秦王政又封给河间,吕不韦似乎还不满足。文信侯因此要求秦将张唐去做燕相,想要和燕

  • 十二岁的大秦丞相甘罗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甘罗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历史上可能没有比小小的甘罗出名更早的人了,年仅12岁就位列秦国丞相的的高位,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甘罗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像甘罗这样的年纪轻轻就能位列高位,这一切也只能发生在秦国,除了秦国当时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的土壤。战国时代各个国家都在变法,所谓的变法就是改变原有的体制,因

  • 甘罗十二岁为宰相其实就是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甘罗

    司马迁是讲故事的高手,《史记》中或真或假的故事俯拾皆是,而且描写的绘声绘色。小时候没有听过《史记》,那个年代连小人书都稀缺,更何况这样子的大部头。而我对历史的启蒙大多来自于“戏匣子”——收音机。其实,收音机也不多见,全村收音机屈指可数。有幸很早“结识”甘罗,得益于村里的街头。农村没有什么娱乐,夏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