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做过三国相国,组织五国抗秦,孟尝君为何最终还被灭族?

做过三国相国,组织五国抗秦,孟尝君为何最终还被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叶聊史 访问量:3778 更新时间:2024/1/25 10:07:02

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的职场履历应该是最丰富的一个。平原君赵胜始终在赵国活动,春申君埋头耕耘楚国,信陵君因为政治原因客居赵国几年,而孟尝君就不同了,他做过三个国家的相国,分别是齐国,秦国,魏国,职业生涯相当亮眼。

先说结论吧,为什么被灭族?

那是因为孟尝君生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家主位,打的是不亦乐乎。那时已进入战国兼并时期,大国打小国,小国被灭是自然规律,孟尝君的薛地只是在齐国地盘上的一个中立国,窝里斗最容易灭国,他们还没打完,老根据地薛邑(当时,几乎可以称“薛国”了)就被齐、魏两国联合灭掉了,家族遭到血洗。

虽说他是四公子之一,但他的某些行为挺让人不齿,虽说论门客数量,他的士人最多,也是他开养士风气之先,可你看看,他都招纳什么人,鸡鸣狗盗之徒,他纳的门客论素质真的不高,也没有几个有治世之才,就有个冯援,也是为他谋划了保障他安全的三窟,其他不值一提。

但不否认,他自己能力卓越,而且对门客确实挺好。当时门客的数量也是一个贵族实力的证明,孟尝君显然可以拔得头筹。

孟尝君,名田文,是田婴的儿子、齐湣王的堂兄弟,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已名动天下。可是他的少年时期过得委委屈屈,他的父亲在齐国鼎鼎有名。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他能力非凡,在齐威王、齐宣王和齐湣王时期都是朝廷里的一号人物,参与了这几十年齐国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由于功绩卓越,做了齐国相国,而且在这位置长达十一年之久。

后来,齐宣王去世,齐湣王即位,田婴才离开相国的高位,被封在薛地,又称为靖郭君。这以后就成了孟尝君的根基了。

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而田文是由一位不得宠的小妾在五月五日生下的,田婴认为这天诞的孩子对父母不利,坚决要扔掉他,可小妾不忍心,偷偷地抚养着这个孩子,一直到田文长大成人。

他的母亲才让他和别的兄弟们一起去见田婴,面对几十年未曾谋面的父亲,他不卑不亢,驳斥了父亲的一些言论,让田婴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并且,田文还表现出了对国家管理的极大热情,自此以后,田婴开始重视田文,不仅让他主持家里的大小事务,还让他接待四方来的客人。

田文对待客人谦和有礼,因此结交了很多宾客。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田婴家拜访,田文也因此名闻诸侯。很多诸侯王都认为田文有能力,纷纷派人劝说田婴立田文为太子。所以,田婴把家业传给田文,继续掌管薛地,这就是孟尝君的履历。先是灰暗后来高光。

在齐宣王晚年的时候,孟尝君已经在齐国为相。他的政治主张是联合韩、魏这些小国抗衡秦国,维护齐国的利益。他在齐国因为门客众多,影响力很大。

秦昭王很欣赏他,就邀请他去秦国做相国,可能是孟尝君在齐国做得不开心,他居然答应了去秦国做相国,可是赵武灵王却派楼缓从中挑拨离间,让秦昭王对他不再信任,并囚禁了他,而随行的门客帮了大忙,让孟尝君逃出秦国。并留下了“鸡鸣狗盗”典故。

回到齐国后,齐湣王看到孟君差点丢了性命,感到愧疚。所以,孟尝君回来后,齐湣王让他做了齐国的相国,掌管齐国政事。

公元前298年,齐国再度扛起“合纵抗秦”的大旗,由孟尝君组织,联合齐、韩、魏三国兵马共同攻打,赵国、宋国也加入进来,形成五国攻秦的局面。

五国军联于在公元前296年攻破函谷关,进入秦国本土。

国秦虽然国力强大,现在跟所有国家撕破脸,以秦国的国力还是有点扛不住。

秦国怂了,决定割让武遂、封陵、晋阳三座城池给韩、魏,五国联军因此跟秦国讲和,然后就退兵了。

这一轮合纵,齐国虽然没得到直接的收益,但他们作为联军的老大哥,亲手组织起这样一次攻势,把秦国打得割地求饶,也是巨大的胜利。跟秦国交锋的第一回合就取得这样的战绩,确实值得骄傲,这也是齐国和孟尝君的巅峰之作,也是他们最后的辉煌。

经过此次合纵,孟尝君的声望、影响力都超过齐闵王,让他很不舒服,这样的君臣组合怎么可能长久维持下去?

公元前294年,齐将田甲造反,他发起叛乱,闯进王宫劫持了齐湣王,但立即遭到齐湣王支持者的反扑,兵败被杀。

这起事件迷雾重重,只能猜测田甲属于孟尝君一派,他兵败以后,齐湣王对孟尝君派系的人态度彻底转变,孟尝君无法在朝堂里立足,被迫下野,回到了自己的薛邑去养老。

这期间留下了“狡兔三窟”的传说。但传说终究是传说,现实要残酷多得多。

现实是,孟尝君被免官回到薛邑以后不久,终于还是待不下去,只好离开齐国,到魏国去寻求庇护,并且立即受重用,做了魏国的相国,可能是他在齐国受到了政治迫害,所以他对齐湣王恨得咬牙切齿。

孟君尝离开齐国,使齐国放弃了“合纵抗秦”的策略,开始实行“孤立主义”外交,一切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不讲道义,只讲利益,而孟尝君因为怨恨齐湣王,余生所有的时间都在跟齐国作对,这也使得齐国在国际上更加孤立。

齐国的厄运很快到来。原来的铁杆小弟韩国,魏国因为新的国王继任,也不再和齐国延续情友情。而孟尝君组织的五国攻秦之战让秦国彻底意识到齐国是个重大威胁。

齐国的国力跟秦国差不多,其余四国是因为有齐国撑腰才有底气,所以削弱齐国这件事就正式列到秦昭襄王的计划里。

而孟尝君已经不在齐国,他在魏国也鼓动魏国打齐国,而远处的燕昭王也想报仇,于是几国不谋而合,五国攻齐之战就这样打响了。

孟尝君五国攻打齐国的过程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点就是让人不齿的地方,为了私人恩怨,背弃国家,差点把自己国家灭掉,怎么说都不是君子所为。这也是齐国在他去世后对他的家族血洗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元前284年,五国联军集中力火攻打齐国,秦、赵两见好就收。但燕国不肯罢休。他们跟齐国有国仇家恨,只有一个目标——灭齐。

燕军齐都在临淄城里烧杀劫掠,疯狂报复,东方巨人惨遭践踏。这是齐国的国难,几百年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民众四散逃亡,齐湣王也逃出了齐国。

燕国的侵略持续了五年之久,到了最后,齐国所有重要城池几乎全部失守,只剩下即墨和莒城在苦苦支撑,齐国已经来到了亡国边缘。最后,齐湣王在国外被杀,太子继位,即齐襄王

齐襄王刚即位,孟尝君也回到齐国,作为长辈,齐襄王畏惧孟尝君的实力和名气,又开始亲近他。几年后田文故去,被追谥为孟尝君。

可是他的儿子们却不争气,为继承问题搞内讧,结果,齐、魏联军一起进攻,灭掉了薛地,薛地其实就是一个中立国,家族成员也全部被杀,孟尝君绝嗣!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声名显赫,可是后辈却没有英雄人物,直接毁了父辈辛苦留下的基业。

关于战国风云人物,你们怎么看待孟尝君呢?欢迎交流。

标签: 孟尝君

更多文章

  • 撕下孟尝君礼贤下士的面具,就只剩这般嘴脸!

    历史人物编辑:谭丽标签:孟尝君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田文以广纳人才,礼贤下士,知人善用而闻名天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此人还有心胸狭隘,残忍暴虐的人生另一面。孟尝君为了吸纳人才,曾征召数千门客,其中不乏鸡鸣狗盗之徒、市井无赖之辈、恶贯满盈的犯罪分子。《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齐威王的小儿

  • 孟尝君的绿帽子和用人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清尔说车标签:孟尝君

    文/女人书香01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威王死后,齐宣王继位,田婴被封为宰相,权倾朝野。齐湣王继位后,田婴封地薛城。田婴死后,孟尝君继承了包括封地在内的大笔遗产。他的门下养食客数千人,鸡鸣狗盗之徒也不拒绝,为了厚待这些人,不惜万贯家财。因此有了礼贤下士之名,而且名满天下。他的声名远扬和

  • 孟尝君:战国公子中能力最强者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孟尝君

    随着历史著作和历史类影视剧和小说的流行,战国四公子也广为人知,我认为四位公子中个人能力最强的当属齐国孟尝君田文。四公子中信陵君和平原君是原国君的儿子,时任国君的亲兄弟,本身就是高贵出身,春申君也是贵族公子,而田文则不是这样子,他父亲是贵族当权者,但田文的母亲出身低微,只是被临幸怀孕的一个普通侍妾,这

  • 孟尝君为什么能位列战国四大公子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能位列四大公子之首,一方面是因为官大(宰相),另外是幕僚多(三千),最重要的是这些幕僚个个有才。我国的战国时代,人才济济。上自各国国王,下至市井小民,都有突出人物。于中间阶层的文臣武将、诗人与哲学家、玄学家、教育家、宗教家、艺术家、科学家,亦复数不胜数。其中更有所谓四大公子,让人印象深刻。关于

  • 孟尝君可不止急公好义,也有残暴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孟尝君

    他曾豢养食客数千,公义之名在诸侯国间声名远播,但也曾因仅仅因人取笑,发狠屠戮一县,他曾为齐相助齐强盛,但也留下专权跋扈之名。今天老聂带大家都进战国四君子之,孟尝君田文的一生。孟尝君,姓田氏,名文,又称文子、薛文、薛公,父亲为齐相田婴,祖父为齐威王。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婴认为

  • 战国四大公子之孟尝君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孟尝君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

  • 孟尝君为什么被灭族?被谁灭族?孟尝君是叛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仙儿爱生活标签:孟尝君

    荀子在《臣道》中这样评价孟尝君田文,他说:“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接着他又说了:“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在荀子的观点里,所谓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不过是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而已!孟尝君田文身为齐国公子,又受到齐闵王的器

  • 门客私下收人好处向孟尝君提意见,孟尝君知道后却鼓励这种做法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孟尝君

    在《资治通鉴·周纪二》里讲到了孟尝君纳谏的一件事情:说有一次孟尝君代表齐国出访楚国,楚国的国君就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也很高兴就要让人直接给送回齐国自己家里去,这时候楚国官方负责送货的人是一位叫登徒直的人。当他听到孟尝君说要给他送回国去的时候,心里就不高兴了,毕竟太远了不想送货上门。所以登徒直就找到

  • 孟尝君田文:任三国丞相,凭鸡鸣狗盗之徒脱险,亦君子亦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孟尝君

    回望战国时代,有这么几个人,他们身居高位,却能礼贤下士,竭力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他们麾下门客众多,运筹帷幄,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更加广为流传的故事,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历史上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真君子,也有人说他是小人。礼贤下士田

  • 孟尝君的鸡鸣狗盗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在秦国不受待见,门客狗盗偷得银狐裘献给秦昭公的宠妃,得到了离开都城的令牌。孟尝君带领门客东出函谷关时,正是夜色渐息,黎明将至,而秦国守卫若无紧急号令,皆以鸡鸣为号开启城门,门客鸡鸣则模拟鸡鸣之声,赚得函谷城门大开,孟尝君等人方才得以逃离秦国。这就是所谓的鸡鸣狗盗故事。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如何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