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尝君的绿帽子和用人之道

孟尝君的绿帽子和用人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尔说车 访问量:1352 更新时间:2024/1/20 3:04:43

文/女人书香

01

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的儿子,齐威王死后,齐宣王继位,田婴被封为宰相,权倾朝野。

齐湣王继位后,田婴封地薛城。

田婴死后,孟尝君继承了包括封地在内的大笔遗产。

他的门下养食客数千人,鸡鸣狗盗之徒也不拒绝,为了厚待这些人,不惜万贯家财。

因此有了礼贤下士之名,而且名满天下。

他的声名远扬和两个食客是分不开的,。

一个叫冯驩,敢说他缺“义”的人。

一个是敢给他戴“绿帽子”的人。

冯驩家里很穷,就投到了孟尝君门下。

开始冯驩没有表现出什么才能,得到的伙食就很一般。

冯驩在家里饭都吃不上了,到这却牢骚满腹,先是要鱼,有了鱼后,他又要车,车有了,他又要钱说改善家里母亲的生活,孟尝君都满足了他。

此时,孟尝君的胸怀叫众食客佩服的五体投地。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终于有了冯驩表现的机会。

孟尝君老家的地租收不回来,讨债这种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去干。

这时冯驩主动请缨,他走之前,问孟尝君需要买点什么回来吗?

孟尝君说,看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结果他不但没有把地租收回来,还把老百姓的欠条给烧了。

回来还理直气壮地说,您让我看着买,我看您金钱美女土地都不缺,就缺“义”,所以替您买了“义”。

“义”是什么,是义气是胸怀。

这孟尝君引以为傲的东西,他竟敢说孟尝君没有。

把孟尝君气得差点吐血,冯驩的大道理还一套一套的,孟尝君咬咬牙忍了。

因为冯驩的事,孟尝君的胸怀在众食客心中又被提高了一个档次。

后来老齐王一命呜呼,新王继位,孟尝君被免去相位,只好回老家,薛城(今徐州)的老百姓迎出一百多里地,孟尝君才知道冯驩给他买的“义”如此贵重。

他的一“忍”值万金。

02

孟尝君对待食客,其实就是一种投资,能给他带来利益的人,他都可以忍,所以说他宽容,不如说他看人准。

孟尝君的隐忍是无底线的,古人都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是不能容忍的。

孟尝君面对给他戴“绿帽子”的人,却可以微微一笑泯恩仇。

《战国策》里一篇文章记载,孟尝君有一位食客,吃他的喝他的,还看上了她老婆,巧的是王八看绿豆对眼了,俩人情投意合。

没有不透风的墙,发现奸情的食客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面对天上掉下来的的“绿帽子”,竟然用双手轻轻一托接住了。

他对报信的人说:“看见美貌的人会爱慕,这是人之常情,这事别再提了”。

孟尝君不追究,这食客就装作什么事没发生一样,也不逃走,心理素质真不是常人可比的。

一年之后,孟尝君为了眼不见心不烦,召见给他戴“绿帽子”的食客,送了他很多礼品,介绍他去魏国侍奉卫君。

此人去卫国之后,被卫君重用。

后来,齐国和卫国关系恶化,战争一触即发。

卫国虽小,但是卫国国君联合了诸侯国大军准备一起进攻齐国。

这时,给孟尝君戴了“绿帽子”的食客,为了报答孟尝君当年不杀之恩,他竭尽全力劝住了卫君,让卫君放弃了攻打齐国的计划。

一个曾给孟尝君戴了“绿帽子”的食客,化解了一场战争,救了齐国更救了无数的百姓。

这顶“绿帽子”戴的真是值了,可以说这一“忍”价值连城,更加突显了孟尝君的大度。

03

男人被戴“绿帽子”,这事一般人都忍不了。

连武大郎都拿刀去找西门庆拼命,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的尊严。

当然也有极少的男人能忍,有的是因为无能而忍;

有的男人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忍;

孟尝君一直就有识人的本领,他会为了将来可能出现的利益而忍。

孟尝君的忍是胸怀吗?

只有对无用的人慷慨才是真的慷慨,只有对无用的人有胸怀才真的叫胸怀。

看看孟尝君是怎么对待平民百姓的,一次他路过赵国,平原君热情款待了他。

赵国人听说大名鼎鼎的孟尝君来了,都出来看,想见见他的庐山真面目,谁知看到孟尝君后,都很失望,因为他长的很猥琐,和百姓心中的高大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有人大声说:一直以为孟尝君是位伟丈夫呢,原来是个矮男人。

很多人跟着附和,笑声一片。

孟尝君听到那些话非常恼火,于是和他的手下对百姓大开杀戒,那个县的数百人全被杀光。

宽容大度的孟尝君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冷血无情?

其实冷血无情是他性格的一部分,能给他创造价值者可以骂他缺德,甚至可以戴给他“绿帽子”,对他没用的百姓在他眼里不过是草芥。

收食客三千不是仁慈,他是在壮大自己的势力。

有胸怀一定能忍,但不是所有的忍都叫胸怀。

孟尝君的忍叫忍辱负重。

马德说过:“人,一旦被蹂躏过尊严,换取尊严的方式,往往近乎扭曲。”

食客给他创造价值,所以他可以忍常人不能忍的“绿帽子”,他的过度忍耐早已扭曲了他的心理,柔弱的百姓成了他情绪的出口。

他的忍是他的用人之术,他的食客在他的感召下,都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还赢得了有胸怀的好名声。

而对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他的胸怀在哪里?

他不仅不宽容,连人性都没有。

从孟尝君的忍与不忍可见,他不过是打着有“胸怀”幌子的冷血杀手而已。

“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

荀子在《臣道》中早把孟尝君逆臣之本质说尽了,所以孟尝君挂完,齐君就把他灭族了。

标签: 孟尝君

更多文章

  • 孟尝君:战国公子中能力最强者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孟尝君

    随着历史著作和历史类影视剧和小说的流行,战国四公子也广为人知,我认为四位公子中个人能力最强的当属齐国孟尝君田文。四公子中信陵君和平原君是原国君的儿子,时任国君的亲兄弟,本身就是高贵出身,春申君也是贵族公子,而田文则不是这样子,他父亲是贵族当权者,但田文的母亲出身低微,只是被临幸怀孕的一个普通侍妾,这

  • 孟尝君为什么能位列战国四大公子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能位列四大公子之首,一方面是因为官大(宰相),另外是幕僚多(三千),最重要的是这些幕僚个个有才。我国的战国时代,人才济济。上自各国国王,下至市井小民,都有突出人物。于中间阶层的文臣武将、诗人与哲学家、玄学家、教育家、宗教家、艺术家、科学家,亦复数不胜数。其中更有所谓四大公子,让人印象深刻。关于

  • 孟尝君可不止急公好义,也有残暴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孟尝君

    他曾豢养食客数千,公义之名在诸侯国间声名远播,但也曾因仅仅因人取笑,发狠屠戮一县,他曾为齐相助齐强盛,但也留下专权跋扈之名。今天老聂带大家都进战国四君子之,孟尝君田文的一生。孟尝君,姓田氏,名文,又称文子、薛文、薛公,父亲为齐相田婴,祖父为齐威王。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婴认为

  • 战国四大公子之孟尝君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孟尝君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

  • 孟尝君为什么被灭族?被谁灭族?孟尝君是叛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仙儿爱生活标签:孟尝君

    荀子在《臣道》中这样评价孟尝君田文,他说:“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接着他又说了:“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在荀子的观点里,所谓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不过是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而已!孟尝君田文身为齐国公子,又受到齐闵王的器

  • 门客私下收人好处向孟尝君提意见,孟尝君知道后却鼓励这种做法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孟尝君

    在《资治通鉴·周纪二》里讲到了孟尝君纳谏的一件事情:说有一次孟尝君代表齐国出访楚国,楚国的国君就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也很高兴就要让人直接给送回齐国自己家里去,这时候楚国官方负责送货的人是一位叫登徒直的人。当他听到孟尝君说要给他送回国去的时候,心里就不高兴了,毕竟太远了不想送货上门。所以登徒直就找到

  • 孟尝君田文:任三国丞相,凭鸡鸣狗盗之徒脱险,亦君子亦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孟尝君

    回望战国时代,有这么几个人,他们身居高位,却能礼贤下士,竭力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他们麾下门客众多,运筹帷幄,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更加广为流传的故事,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历史上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真君子,也有人说他是小人。礼贤下士田

  • 孟尝君的鸡鸣狗盗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在秦国不受待见,门客狗盗偷得银狐裘献给秦昭公的宠妃,得到了离开都城的令牌。孟尝君带领门客东出函谷关时,正是夜色渐息,黎明将至,而秦国守卫若无紧急号令,皆以鸡鸣为号开启城门,门客鸡鸣则模拟鸡鸣之声,赚得函谷城门大开,孟尝君等人方才得以逃离秦国。这就是所谓的鸡鸣狗盗故事。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如何搭建

  • 孟尝君徒有虚名,养士三千尽是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不养是你傻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孟尝君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推行的分封制,赋予了各国政权的合法性,长达五个世纪的动荡岁月自此而来。但五个世纪间的纷争中,一些人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齐国孟尝君就是其中一位,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孟尝君此人心怀大志,但本人谋略、勇武并不出色,他是靠“养士”三千成

  • 为什么说看似受害者的赵惠文王,才是谋害父亲的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赵惠文王

    赵太子的父亲并没有平分赵国,不过赵章的“安阳君”称号也相当尊贵,但“王位”,他终究不如“王位”。他随时准备为赵国而战。仗着父亲对自己的愧疚和耻辱,师父已经显出老态龙钟,赵章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忘恩负义。与此同时,赵雍命田氏接受赵章的指挥,以安阳君的副手身份紧随其后,但田不离在赵国的名声“阴暗”,身边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