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下齐国70多城,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下齐国70多城,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马文成 访问量:1338 更新时间:2023/12/8 15:07:39

战国有很多名将,四大名将的叫法,也只是《千字文》里的一家之言罢了。《千字文》中是这么写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简单的意思就是说,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战国的将军,打仗老牛掰了。自古以来都在宣扬他们的军事才能。

不过我们仔细看,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战国长达200多年,怎么可能只有4位名将呢?其实这4位名将,主要生活在战国末期,因此,准确来说,战国四大名将应该改称为战国末期四大名将。

乐毅和白起、廉颇生活的时代相当,为啥也没能入选呢?他可是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的猛将啊!除了战国四大名将是一家之言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一、乐毅带领的是五国联军伐齐,以多欺少。

乐毅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其实也是一名优秀的外交家。燕昭王金台招贤,乐毅成了他的亚卿。

当年燕王哙把大位禅让给了大臣子之,结果引发了燕国内乱。齐国趁着这个机会杀入燕国,攻城略地,还杀了燕王哙和子之。所以说,燕国对齐国,那是恨之入骨啊!

燕昭王作为燕王哙的儿子,被赵武灵王送回来继位。此后他便立下志愿,一定要为燕国报仇雪恨。要想强国,首先得有人才,这才有了金台招贤的美名。

乐毅为了完成燕昭王的志愿,主动出使赵王,得到了赵惠文王的信任,甚至拿到了赵国的相印。此后魏国、韩国、秦国等国都加入了讨伐齐国的序列当中。

这个时候燕昭王便将乐毅任命为上将军,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这才创造了攻灭齐国70多座城池的伟绩。有点儿以多欺少的嫌疑。

也就是说,如果乐毅只带领燕国这一个国家的兵马,很可能办不到这件事。而战国四大名将们,却只带领本国兵马,所以说,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二、五国联军解散后,乐毅没能灭亡齐国。

打下齐国70多座城池以后,齐国只剩下了莒和即墨这两个地方了。这个时候五国联军的目的基本也就达到了,因此各自瓜分了一下战利品,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剩下的两座城池,乐毅表示要带着燕国的军队亲自荡平。结果在这里乐毅耽误了很长时间,愣是没能搞定这两座城池。

这就奇了怪了,过去打得那么顺,为啥现在就不行了呢?不排除齐国这边背水一战的决心有一定作用,我认为五国联军解散,也是问题的关键。

乐毅的确很强,但也没有强到仅凭燕国那点人马就能击败强齐的地步。所以说,五国联军在的时候,乐毅能百战百胜。五国联军解散以后,乐毅立马就吃亏了。

围攻即墨多日,乐毅不仅没能啃下这座城池,反而让城中的田单,顺利实行反间计,导致自己被燕惠王给撤职了。所以说,乐毅并没有完成灭亡齐国的重任。

三、乐毅一生只有这一次战绩。

要想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名将,必须要有丰富的战争经历才行,否则人家会觉得你在碰运气。你看,由于乐毅只留下了攻打齐国的战绩,这使得我觉得他有碰运气的嫌疑,自古以来,跟我想法差不多的人,也不会少。

虽然乐毅很牛,可没法子啊,你没有更多证据可以证明他很牛,你说尴尬不?我也想替他说两句好话,可不能凭借《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就说乐毅很牛吧?这没道理。

我们看战国四大名将们就不同了。

白起一辈子打了太多仗了,楚国、韩国、魏国、赵国,哪个没有被他欺负过?据统计,他这辈子斩杀的敌军,达到了100多万人。而且百战百胜,没有打过败仗,有点儿可怕。王翦,那就更出名了,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有5个国家就是王翦和他儿子王贲父子俩打下来的。尤其是灭楚一战,基本可以封神。李牧也是老牌名将,过去长期在北方抗击匈奴,多次击退匈奴。后来对付秦国时,也能以孱弱的赵军,多次击败强秦,这就是本事!廉颇,额,说实话,廉颇有点凑数的嫌疑,可能纯粹是为了押韵吧。因为廉颇的战绩也不多。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廉颇擅长防守。长平之战中挡住了白起的多次进攻。能挡住白起的,还真不多。长平之战战败后,廉颇带着为数不多的赵军,大败趁虚而入的燕军,也非常风光。

再回过头来看看乐毅,虽然乐毅名气大,可留下来的战绩是真心不多啊!所以说,让他入选战国四大名将,没什么根据。

结局:乐毅功败垂成。

乐毅伐齐,这是他唯一的战绩。可就算是这种战绩,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因为伐齐的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乐毅打了5年时间,攻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却始终没能完成灭亡齐国的重任。就剩下莒和即墨这两座城池,愣是啃不下来。

这本身已经够遗憾的了,没想到很多猜测又冒了出来。

有人认为,乐毅这是在养寇自重。毕竟打下了齐国以后,乐毅在燕王面前,还有什么价值呢?无非是鸟尽弓藏罢了,甚至还会遭到猜忌。也有人认为,乐毅之所以不灭了齐国,是打算在齐国称王。因为乐毅在打下的地盘中,广施仁义,记住哦,不是以燕王的名义,而是以乐毅本人的名义,其目的可想而知。还有人认为,乐毅和新任的燕惠王关系不好,留在齐国是为了防止被燕惠王清算。

不管哪种怀疑,都把乐毅推向了万丈深渊。君臣不和,这仗基本就没法打了。燕惠王果然怀疑起了乐毅,再加上过去他俩有仇,因此燕惠王果断让乐毅回国,把他给撤了。

乐毅也不是吃素的啊,他意识到自己回到燕国肯定会被清算,因此索性就跑到赵国去了。这么一来,田单可就逮到机会了,一口气收复了齐国70多座城池,乐毅打了5年的成果,顷刻间毁于一旦。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名将乐毅率五国大军攻齐,五年都没成功,他是在拥兵自重吗?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乐毅

    春秋时期各个国家虽然征战不休,但是每一场战斗都力求师出有名,而且国家之间的战斗不记仇,今天打得舍生忘死,明天就会成为朋友,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开始了吞并战争,诸侯们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恶化。齐国和燕国的恩怨齐国和燕国在春秋时期本来是两个交好的国家,齐桓公时期山戎的孤竹国不断地派兵袭扰燕国,甚至侵犯

  •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那么他能比得过此2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乐毅

    每个人都有偶像,有人的偶像是古天乐,有人的偶像是c罗,那么诸葛亮的偶像是谁呢?《隆中对》里早有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常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的,诸葛亮的偶像一个是管仲,另一个是乐毅,这两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丞相,一个大将,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都在齐国建功立

  • 诸葛亮在隆中时自比于管仲、乐毅,他为何拿此二人做广告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乐毅

    咱们先说诸葛亮为什么要“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乱世,群雄逐鹿。群雄要逐鹿,自然需要人才。但是,如何发现人才?或者说,你作为一个人才,如何被诸侯们发现,这就是一个新课题。 为什么说是新课题呢?因为在东汉的时候,人才举荐的方式是察举制,就是按照三纲五常的标准,推举对治理国家有用的人才。不过,当时举荐出

  • 明明能横扫齐国72城的乐毅,为什么3年都攻不下即墨?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乐毅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两座城池在燕国看来,就是两块带着肥肉的骨头,想一口吞下却又担心会被骨头给卡住,所以只好采取围而不攻的做法,但事实证明战机瞬息万变,战场上没有长久的胜利者。(一)乐毅伐齐不得不说燕昭王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千金买马骨的举动为其招揽了一大批人才,而其中又以乐毅最为出众。公元前284年,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么这三个人对比,谁的能力功劳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乐毅

    肯定是诸葛亮大于管仲大于乐毅,这个毫无疑问。诸葛亮和管仲都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乐毅的评价只是军事家,乐毅先天不足。 就算是三国志里面被陈寿认为是诸葛亮软肋的军事方面,诸葛亮都比管仲和乐毅更被后人认可。在唐朝建立的武庙里面,诸葛亮一开始就是武庙十哲之一,而管仲不过是后来增加的64将之一,唐朝时乐毅连6

  • 乐毅率五国联军连破齐国七十余城,会打不过白起?这个还真不好说

    历史人物编辑:猫咪铲史官标签:乐毅

    乐毅和白起,他们都生活在秦昭襄王年代。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而乐毅一手主持了五国伐齐之战,连破齐国七十余城,这两个人都可以称得上万中无一。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两位大将居然没有动过手,未免使人感到遗憾。那么如果乐毅和白起打起来,哪一个胜出的机会更大一点呢?白起白起,秦昭襄王手底下的大将。我们都知道,秦国

  • 对手太弱,缺乏战略眼光,忠心不足,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乐毅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都说乐毅是著名的军事家,但是我认为,乐毅有些名不副实。乐毅的对手太弱小乐毅唯一的军事成果不过是联合秦,赵,魏,韩一起讨伐齐国(楚国也趁机落井下石,以救齐为名,收回淮阴之地)

  • 战国四大名将之外的四大名将,田单乐毅皆入选,最后一位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乐毅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个时代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如战国四大公子,战国四大名将等等。而战国四大名将是后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针对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应该如何排名,到底谁才是四大名将之首,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夺标呼声最高的名将自然是秦国的武安君

  • 三国机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揭示了古代为官潜规则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乐毅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时候,经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不过,人们都认为他是在吹牛。 但有人把他吹得更玄乎,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司马徽之口,把诸葛亮比为,“兴周

  • 乾隆皇帝几次来到邯郸吊唁这位历史名将——战国名将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乐毅

    乐毅是战国名将,其先祖乐羊,居魏国,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国,乐羊受封于灵寿,之后中山复国,乐氏后人居中山国,不久赵灭中山,乐毅成为赵国官员。公元前295年,赵发生沙丘之乱,乐毅又奔燕国,乐毅自幼聪明,胸怀大志,精通兵法,长大后智勇双全,在燕深得燕王厚爱。公元前284年,乐毅受命联系秦、魏、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