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秦孝公是想让秦国成为最强的国家,所以广招贤士。而商鞅也先讲霸业等试探秦孝公,最后才讲治理之道。
两人志向相投所以才开始变法大业。其实除了商鞅和秦孝公志向相投,机缘巧合刚好之外,还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才给了秦孝公脱颖而出的机会。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商鞅像个销售,不过和销售不同的是,他也挑客户。
秦孝公是心怀大志的一国之君,他想让秦国成为众多国家当中的top1。
当时秦国其实地理位置非常好,但是他不想做个实力一般的诸侯国,他想建立霸业,所以下了求贤令。商鞅正是遇上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才能施展大业。
当时的其他国家,最强的魏国也进行了变法,但是魏国强大了以后便止步不前。
周围的还有其他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法,只是效果都不如商鞅变法好。
可能是那些国家的一国之君目的并没有秦孝公那么纯粹,也可能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如秦国,在战争消耗下变法失败了。其实商鞅和秦孝公,就像姜子牙钓鱼一样,如果当时别人选择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辜负了他的一番等待,过了也就过了。
所以世间很多事,除了努力之外还讲究一个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