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公为了在自己死后让商鞅得以生还,他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商鞅?

秦孝公为了在自己死后让商鞅得以生还,他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商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曾金平 访问量:3197 更新时间:2023/12/6 2:29:27

秦始皇能灭六国一统天下离不开之前秦国国君的努力,而秦国之所以能够强大起来,秦国军士能变成让六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离不开一个人的变法,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和秦孝公就如同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没有秦孝公商鞅变法是很难成功的,反过来也可以说没有商鞅的变法,秦国也很难强大起来。可是历史的进程告诉我们,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商鞅却被秦惠处死。

有人说商鞅因为在变法之中侵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也有人说商鞅变法采用的驭民五术使商鞅被秦国百姓所痛恨,也有人说是因为秦孝公有将王位禅让给商鞅之心才被秦惠文王下令五马分尸,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商鞅意图谋反,总之不管哪个原因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商鞅最终的结局。

秦孝公能以伯乐眼光识得商鞅这匹千里马自然也是眼光独到,应该可以预知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权贵,商鞅必会遭受恶报。在我们一贯的认知之中,秦孝公在死前应该会为商鞅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保护商鞅吧,的确秦孝公为商鞅采取了一些措施,只不过秦孝公所采取的措施起了反作用而已。

秦孝公为了在自己死后让商鞅得以生还,采取了两个措施来保护商鞅,第一就是传位于商鞅,第二就是给予商鞅兵权。

秦孝公在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之时,说出要将王位禅让给商鞅,表面上来看好像秦孝公是在致商鞅与死地,其实秦孝公还有更深层次的用意。秦孝公这么做无非是告诉后世之君和秦朝贵族商鞅之功堪比国君,商鞅的人品和功劳可以做秦国国君,可商鞅却交出兵权选择高老还乡。秦孝公禅让的举动一是为了提示商鞅自己的处境,二是让秦国贵族和后世国君念在商鞅的功劳上放过商鞅。

兵权其实也是秦孝公保护商鞅的一个措施,秦孝公时期为了让商鞅变法成功给予了商鞅很高的特权,军权也在其中。商鞅拥有军权,后世国君和秦国贵族想要除去商鞅也要斟酌一番,可以说就是商鞅用军权实力来保护自己。

可惜秦孝公两个措施最终都没有保护商鞅,商鞅还是被秦惠文王下令五马分尸,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商鞅在变法之中侵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加上之前与秦惠文王的过节,秦惠文王为了秦国的安定只能处死商鞅。

商鞅变法影响后世两千多年,商鞅变法之时其实已经想好了为变法而殉身,毕竟自己的变法不但侵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还损害了百姓,更是为了律法的威严处罚了后世之君,总之无论如商鞅在秦孝公死后也是不会善终的。

商鞅虽然身死可让律法沿用下去,是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商鞅可以说死而无憾了。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商鞅游走了那么多列国,为什么只有秦孝公采纳了他的变法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月万说生活标签:秦孝公

    因为秦孝公是想让秦国成为最强的国家,所以广招贤士。而商鞅也先讲霸业等试探秦孝公,最后才讲治理之道。两人志向相投所以才开始变法大业。其实除了商鞅和秦孝公志向相投,机缘巧合刚好之外,还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才给了秦孝公脱颖而出的机会。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商鞅像个销售,不过和销售不同的是,他也挑客户

  • 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和秦始皇四人,究竟谁才是秦国第一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翻开战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秦国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章。自孝公起,秦国历六代明君,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在秦国崛起、统一的伟大历程中,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四人所起的作用最为突出。这四位君主,都可堪称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那么,

  • 杀死商鞅的真凶到底是谁?秦孝公是怎么逼死商鞅的?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变法对一个国家来说,虽然是一场阵痛,可是阵痛过后,却能够让这个国家变得超乎过去的强大。历朝历代都在变法,其实最初变法的还不是商鞅,而是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商鞅的理论知识,基本上也是从李悝变法之中学习过来的。可是理论永远只停留在书面上,变法的核心要点并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很可惜的是,

  •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对比,谁的成就最大呢?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秦孝公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权。清朝时李鸿章曾经说过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秦国能够从一个边陲小国成就如此伟业,确实是历代先祖共同努力的结果。秦孝文王正式继位三天就死了,他的成就肯定是最小的。秦庄襄王三年也死了,他的作用一般,秦武王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位

  • 秦孝公选择“速成之法”,造就了秦一统也为秦灭亡埋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秦孝公

    大家都知道,战国七雄的年代战争频仍,一会你国得势,一会他国称雄。为了在你死我活的拼斗中得以生存,各国先后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变法改革。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效果最好,秦国得以快速崛起,蚕食周边各国,最后经过各代秦王的努力,实现了扫六合吞八荒,天下一统。可谁曾想到,实现大一统的秦王朝竟然短短的二世而亡。这是

  • 商鞅变法的后盾,秦孝公对商鞅的知遇之恩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秦孝公

    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殆为秦孝公在幕后的全力支持,孝公成了商君变法过程中最坚实的后盾。在变法之初,他就暗助商鞅力退甘龙、杜挚等一班守旧派的群臣,扫除了改革路上的第一道障碍。然后在接下来的十八年间,孝公对商鞅言听计从,完全放手让商鞅去执行改革的工作。商君书而他是如何回报孝公的知遇之恩呢?商

  • 曹操求贤令之辩:或比秦孝公汉武帝高明,郭嘉于禁崭露头角!

    历史人物编辑:你好朋哥标签:秦孝公

    建安十四年(209)冬天,曹仁最终在汝南(今河南汝南县)援军的帮助下,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拦截”使命,从江陵(今荆州区)向襄阳(襄阳市襄城区)撤退,孙刘两国军队和曹操大军的战争,也就在这一天,在东面和西面的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休整。曹操在建安15年(210年)1月,发布《求贤令》:“古往今来,有为国

  • 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秦历六世而胜,探析其明君辈出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秦孝公

    战国以秦国的大一统而宣告结束,虽然秦国并没有完成秦始皇“传承万代”的壮举,但完成统一也足以让秦国青史留名,那么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秦国凭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呢?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在战国当中只能属于中等实力,甚至还一直遭到其他国家的轻视,在战国初期,秦国的戏份也不多,但秦国却完成了逆转,堪称“弯道超

  • 秦孝公临终前做了古怪的决定,商鞅从中意识到了大难临头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临终前做出了要让位于商鞅的古怪决定,这个决定让商鞅意识到了自身的巨大危机,因为不管这个决定是否执行,下一任秦王绝对不会饶过自己,而且商鞅在秦国变法已经触动了很多统治阶层的利益,没有秦王的支持根本无法在秦国立足。公元前361年,商鞅进入了秦国,这个将会给秦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人估计怎么也想不到日

  • 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秦国空前团结,为什么没有出现农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栀沫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秦国内部团结稳定,没有农民起义爆发,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一、秦国民众是秦法直接受益者现代人一说秦法,脑袋里第一直觉就是“暴虐”,实际上这不是事实。我们来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几条没有一条是专门针对普通老百姓的: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