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有多牛?为何比起海瑞,领导更喜欢郭嘉?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有多牛?为何比起海瑞,领导更喜欢郭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有缘人 访问量:1502 更新时间:2024/2/11 14:27:13

三国乱世承上下,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一年之后刘备在蜀地称帝,公元229年孙权改国号为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其实自东汉末年以来,先后有数个势力有机会统一全境,董卓、袁氏兄弟都曾鼎盛一时,而最终却只有这三方势力存活下来,究其原因是这三方势力都有只忠于自己的治世能臣。

东吴的周瑜,蜀汉孔明以及曹操账下的郭嘉,有人说司马懿才是曹魏势力最大的谋士,其实郭嘉才是曹操最依仗的那个人,曾说过:“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虽说郭嘉英年早逝,但是在谋略才能上丝毫不输孔明。

郭嘉自幼心怀大志,少年时就预感天下即将大变,于是开始结交有才之士,等到合适机会之后,郭嘉出山投靠当时势力最大的袁绍,起初袁绍以礼相待,但是没过多久郭嘉就断定袁绍优柔寡断,注定不能成大事,于是辞别高官厚禄离去,就在此时恰逢曹操招贤纳士,郭嘉以前结交的朋友派上了用处,荀彧等人极力推荐郭嘉,郭嘉与曹操见面以后,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帮助曹操迅速扩充实力,曹操大喜,封郭嘉为军师祭酒,郭嘉也感叹自己找到了明主。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士气大涨,许多谋士认为此时应该集中兵力扫清袁氏兄弟势力,但是郭嘉却有不同看法,郭嘉认为此战过后,袁氏兄弟之间必定起矛盾,此时应该“坐观其变”,果然大战之后袁氏集团内部爆发冲突,曹操此时出兵,不费吹灰之力使得二袁一死一逃。

袁绍逃走乌桓之后,众人又认为乌桓远离中原,如果追击势必会导致许都空虚,此时还是郭嘉站了出来,认为征讨乌桓具有重大意义,至于刘备可以利用他与刘表之间的矛盾制衡,解除后顾之忧以后,曹操即刻发兵出击乌桓,大军昼夜疾行,最终彻底平定北方,整个黄河流域都收入曹操手中。

在此之后每逢外出打仗,曹操都会把郭嘉带在身边,郭嘉虽然智谋超群,但是不遵礼法,换作别人很可能会厌烦,但是曹操雄才伟略,不拘泥小节,可以说两人是互相成就,本来曹操是把郭嘉是做托付之人,只不过天算不如人算,郭嘉先走一步,史料记载曹操痛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

总结来说郭嘉之所以受器重,其一是才智多某,在曹操称霸之初就规划好了进攻蓝图,此外郭嘉忠心不二,只认准曹操一人,身为曹魏政权的首席谋臣,郭嘉却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架子,同朝幕僚都称赞他的品行,再者郭嘉十分迎合曹操的想法,提出的建议总会让曹操心满意足,即便曹操不采纳,郭嘉也不会争执。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优点,让曹操对郭嘉十分器重,在其死后曹操十分伤心,每当夜深时总会想起那个如臂膀一般的奉孝,据说领袖酷爱《三国》,尤其是对这对君臣十分喜欢,不止一次说起郭嘉是人中龙凤,在郑州开会期间,主席曾倡议各位领导都要读一读《郭嘉传》,总能从中悟出一番人生哲理。

每当遇到难题的时候,总能想起郭嘉“上下”思索之法,所谓的“下”就是深入民众,从基层当中寻找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找出解决办法,而“上”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从自身出发精于判断,领袖不止喜欢这两人,还喜欢大清官海瑞,曾彻夜研读海瑞的历史。

在熟悉了海瑞的日常生活以后,主席高度评价,号召各级领导勇于抒发自己的主张,还曾送给彭老总一本《海瑞传》,跟他们说如果自己身上优缺点,一定要勇于指出来。

海瑞虽然是个大清官,但是性情耿直,多次触犯皇帝,经常不听劝解,与郭嘉是两个极端,这样看来郭嘉通晓人情世故,在提出计谋的时候总能照顾别人的想法,说话办事让人舒服,主席很快就想明白了,在召开会议的时候,感叹:“如果真要有海瑞这样的人的话,想来我也受不了”。

可见相比之下,领袖似乎更喜欢郭嘉一些,可是如果人人都同奉孝一样能行吗?实际上那个年代都在保证原则,在这一基础上也要讲究说话分寸,领袖曾说:“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提出批评也可以嘛”,只不过这种话语的效果要大打折扣了。

其实一味地效仿郭嘉不可,同样崇尚海瑞也不可取,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奉孝还是海瑞两人其实目的都是一致的,最重要的是上位者能否听得进去,否则即便浪费再多口舌也没有效果,这些问题都取决于听者的心胸气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人都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好。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鬼才郭嘉究竟多恐怖?为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郭嘉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年仅弱冠之龄便看透天下大势,却埋藏自身耀眼的才华隐居起来,秘密结交天下英杰,等待明主的出现。他是曹操手下最为出色的绝顶谋士,更是三国迷中被赞誉最多的绝世鬼才,却天妒英才般的英年早逝。他不仅擅长天下大势的分析判断,更是把对手研究得明明白白,直接能够判断出对手的心理状态。他的才智力

  • 曹操手中最厉害的谋士,不是郭嘉,活了77岁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郭嘉

    东汉末年,世界风云变幻。这是一个有权势的将军和谋士如雨的时代。最强大的政党是曹操,动荡时代的奸诈英雄。曹老板在人才关怀方面做得很好。他手下的所有谋士都能撑起一片天。其中,最受后人关注的郭嘉,恐怕被称为鬼才。郭奉孝,不管后人怎么夸耀他,他没有成绩是肯定的!其实,曹老板最有权势的谋士是毒人贾诩!贾诩并不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才堪大用?

    历史人物编辑:无心镜一标签:郭嘉

    “君不贤,则臣投别国”,这与古代的“从一而终,一臣不事二主的”思想很是相悖,。但是如果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因为,士为知己者死,古人怀才,就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去一展自己拯救黎民苍生的雄伟抱负。郭嘉。自封小,颍川阴翟人。郭嘉二十七岁的时候,投靠袁绍,住了一段时间后

  • 三国机密:郭嘉会不会真的是死在貂蝉怀里呢?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郭嘉

    连续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正在热播,曹操阵营的郭嘉郭奉孝登场之时,居然带着貂蝉,并且对貂蝉说:“我把你捡回来,就是为了死在你怀里。”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剧照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人,分别是亡吴美女西施,宁胡阏氏王昭君,一美间双雄的貂蝉和著名的胖美人杨贵妃。四大美人当中,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都有明

  • 若郭嘉不死,曹操真能打赢赤壁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郭嘉

    如果郭嘉活下来,曹操能否打赢赤壁之战?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胜利和无敌都是有道理的。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首先,我们要明白两件事:一、赤壁之战;二、赤壁之战;二、赤壁之战。2.郭嘉。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在湖北省赤壁城(古称赤壁)西北部

  • 如果郭嘉不早逝,会不会成为曹操的“托孤”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郭嘉

    有人说,如果郭嘉不早死,他一定会成为曹操的“托孤”大臣。我不这么认为。首先,我们来看看郭嘉志话中“托孤”的由来。无非就是曹操的那句“我以后要属于他”。这在三个王国中出现过两次。据说荀攸等人说:“诸君皆寂寞之辈,而最不孝者。天下事尽,日后欲从之,而中年而亡。”,你就当老公了!”在与荀彧的一本书中,追贾

  • 郭嘉随机应变多次献计,曹操很快占领乌桓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郭嘉

    207年,曹操打败袁尚、袁熙,于是两人逃入乌桓。曹军诸将认为,袁尚已经没有多大势力了,乌桓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咱们远征,路途遥远,刘备万一袭击许昌怎么办?郭嘉提出不同意见,明公放心去远征乌桓,留下一个空虚的许都也没事,我料定刘备无法出兵,刘表一定会阻止刘备出兵。郭嘉接着分析,乌桓认为地处偏远,必然没

  • 郭嘉遗计杀二袁是真实存在么?从军事战略分析,符合郭嘉的军事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郭嘉

    207年,曹操入柳城,征服乌桓,很快主力回兵。根据《三国演义》所写,曹操到易州,得到郭嘉遗书,听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明公千万不能进攻辽东。公孙康一直害怕袁氏吞并,二袁去投奔必然引起怀疑,如果进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曹操用郭嘉遗计,率领主力就地休息,

  • 如果郭嘉没死,曹操赤壁定将大胜孙刘联军?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郭嘉

    东汉末年,在这个乱世纷争的时代,才杰辈出,郭嘉,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短短三十八年的生涯中,却受到了曹操莫大的赏识,历史上甚至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死后不久,曹操便兵败赤壁,恍若郭嘉不死,曹操能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吗?1、遇上伯乐公元170年,郭嘉生于颍川郡阳翟县,他从小便才识过人,年少时便洞悉天下

  •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对手?诸葛亮的一个弱项恰恰是郭嘉的强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郭嘉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的对手呢?诸葛亮的弱点之一,恰恰是郭嘉的强项。随着东汉统治的分崩离析,汉献帝沦为傀儡,八方英雄齐起,逐鹿中原。曹操、刘备、孙权先后在乱世崛起,成为当时最具竞争力的三大武装集团。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够一分为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识别人才、引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