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嘉活下来,曹操能否打赢赤壁之战?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胜利和无敌都是有道理的。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首先,我们要明白两件事:一、赤壁之战;二、赤壁之战;二、赤壁之战。2.郭嘉。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在湖北省赤壁城(古称赤壁)西北部大败。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它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著名的一次,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江流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孙刘联军最终以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北上。孙、刘各取荆州一部分,奠定了三国并立的基础。号称百万大军的曹操败给了只有数万骑兵的孙权和刘备。想想都觉得可惜。如果不是这次战败,曹操很有可能一统江山。那么,三国争霸的历史就会提前几十年结束。黎明人不会再遭遇那么多的战乱,遭受难以言喻的苦难,流离失所。
赤壁之战前,曹操在徐州打败陶谦,在寿春打败袁术,在下邳杀吕布,在官渡打败袁绍。
因为当时刘备还没有大红大紫,能对他构成实际威胁的只有东吴的孙权、西凉的马腾、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这几个人中,孙权对曹操的威胁最大。孙权三代经营江东,民富国富,长江自然险要。曹操就像是喉咙里的大棒,背上的明灯。孙权一日不灭,曹操一日不得安宁。西凉马腾虽然统率二十万西凉大军,勇猛善战,但也有勇有愚。汉中张鲁愚,益州刘璋弱。所以对于曹操来说,孙权是他的心腹大患。
只有灭了孙权,天下才能基本平定。
郭嘉,字凤霄,河南禹州(颍川阳翟)人。他原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后来转投曹操。他屡建奇功,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著名的蜀官渡之战是曹操的“十胜十败”论,稳住了曹操军心,鼓舞了士气,一举打败了袁绍。时封他为阳亭侯,死后追谥为镇侯。据史书记载,他“有才有谋,天下少有”。可惜天妒英才,郭嘉病逝,年仅38岁。
郭嘉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人生的每一个计划他都做好了,他的计划一定会成功。
虽然他英年早逝,没能看到中国的统一,但他一直主张,要想统一全国,先攻取荆州,这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这就是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原因。败后,他感叹道:“若有郭凤枭在,我就不会一个人在这里了。”曹操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郭嘉在曹操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好了,言归正传,如果郭嘉没死,曹操真的能打赢赤壁之战吗?答案不一定。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即:第一,征战将士疲惫不堪,军心不稳。
荆州刘琮投降后,贾诩曾劝说曹操,让曹操整顿军队,出去安民,找机会谋求东吴。但是曹操不听,直接选择了与东吴开战。曹军此时虽然人数占优,但参差不齐。有清徐、吕布、袁绍、荆州兵。战斗的尾声,这为后来的败北埋下了隐患。
二是误杀了水军总督蔡懋、张允。曹操生性多疑,不小心落入了周瑜休他的计谋。他误杀了他的海军统帅蔡懋和张郃,手下的士兵大多是北方的步兵,没有人领导过海军。
情急之下,只好让于禁、毛杰率领水军。这两个人也是旱鸭子,这样用人哪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听从庞统和庞士元的连环计划,将他所有的战舰连成一体。因为曹操的步兵不熟悉水台,在船上会晕船。为了让士兵们适应船上的活动,所有的船都用铁锁连在一起。这样增强了稳定性,却失去了机动性,为东吴海军的进攻找到了空子。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骄傲和自满。俗话说,骄傲的士兵必然会失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曹操之败赤壁,刘备之败夷陵,何其相似。赤壁之战前,曹操基本统一了华北,眼看着天下就要被收入囊中。他手下的士兵不下百万,将领数千人,更有荀攸、荀彧、贾诩、程昱等大谋士。可谓文武双全。要粮草,要粮草,要地要地。与夷陵之战前的刘备有何相似之处?当时,刘备刚刚拿下汉中益州,地大人多,兵粮充足。难免,阿炭开始心慌,自以为是,不听忠告。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轻而易举地中了周瑜的疏远计划和黄盖的苦计,并认为黄盖投降了,就杀死了他的海军将领蔡茂和张允。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郭嘉虽然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但即使当时他在曹操身边,赤壁之战也未必一定会胜利。因为那个时候的曹操已经认为天下无敌了,再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了。而且,曹操当时虽然没有郭嘉,但是曹操手下还有很多谋士,贾诩、荀彧、荀攸、程昱,他们难道没有看到什么吗?就算看得见也没有用,因为就算你劝曹操,他也听不进去。你不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