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若郭嘉不死,曹操真能打赢赤壁之战?

若郭嘉不死,曹操真能打赢赤壁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蹴鞠亚洲女足 访问量:3565 更新时间:2024/2/3 2:14:59

如果郭嘉活下来,曹操能否打赢赤壁之战?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胜利和无敌都是有道理的。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首先,我们要明白两件事:一、赤壁之战;二、赤壁之战;二、赤壁之战。2.郭嘉。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在湖北省赤壁城(古称赤壁)西北部大败。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它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著名的一次,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江流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孙刘联军最终以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北上。孙、刘各取荆州一部分,奠定了三国并立的基础。号称百万大军的曹操败给了只有数万骑兵的孙权和刘备。想想都觉得可惜。如果不是这次战败,曹操很有可能一统江山。那么,三国争霸的历史就会提前几十年结束。黎明人不会再遭遇那么多的战乱,遭受难以言喻的苦难,流离失所。

赤壁之战前,曹操在徐州打败陶谦,在寿春打败袁术,在下邳杀吕布,在官渡打败袁绍。

因为当时刘备还没有大红大紫,能对他构成实际威胁的只有东吴的孙权、西凉的马腾、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这几个人中,孙权对曹操的威胁最大。孙权三代经营江东,民富国富,长江自然险要。曹操就像是喉咙里的大棒,背上的明灯。孙权一日不灭,曹操一日不得安宁。西凉马腾虽然统率二十万西凉大军,勇猛善战,但也有勇有愚。汉中张鲁愚,益州刘璋弱。所以对于曹操来说,孙权是他的心腹大患。

只有灭了孙权,天下才能基本平定。

郭嘉,字凤霄,河南禹州(颍川阳翟)人。他原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后来转投曹操。他屡建奇功,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著名的蜀官渡之战是曹操的“十胜十败”论,稳住了曹操军心,鼓舞了士气,一举打败了袁绍。时封他为阳亭侯,死后追谥为镇侯。据史书记载,他“有才有谋,天下少有”。可惜天妒英才,郭嘉病逝,年仅38岁。

郭嘉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人生的每一个计划他都做好了,他的计划一定会成功。

虽然他英年早逝,没能看到中国的统一,但他一直主张,要想统一全国,先攻取荆州,这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这就是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原因。败后,他感叹道:“若有郭凤枭在,我就不会一个人在这里了。”曹操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郭嘉在曹操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好了,言归正传,如果郭嘉没死,曹操真的能打赢赤壁之战吗?答案不一定。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即:第一,征战将士疲惫不堪,军心不稳。

荆州刘琮投降后,贾诩曾劝说曹操,让曹操整顿军队,出去安民,找机会谋求东吴。但是曹操不听,直接选择了与东吴开战。曹军此时虽然人数占优,但参差不齐。有清徐、吕布、袁绍、荆州兵。战斗的尾声,这为后来的败北埋下了隐患。

二是误杀了水军总督蔡懋、张允。曹操生性多疑,不小心落入了周瑜休他的计谋。他误杀了他的海军统帅蔡懋和张郃,手下的士兵大多是北方的步兵,没有人领导过海军。

情急之下,只好让于禁、毛杰率领水军。这两个人也是旱鸭子,这样用人哪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听从庞统和庞士元的连环计划,将他所有的战舰连成一体。因为曹操的步兵不熟悉水台,在船上会晕船。为了让士兵们适应船上的活动,所有的船都用铁锁连在一起。这样增强了稳定性,却失去了机动性,为东吴海军的进攻找到了空子。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骄傲和自满。俗话说,骄傲的士兵必然会失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曹操之败赤壁,刘备之败夷陵,何其相似。赤壁之战前,曹操基本统一了华北,眼看着天下就要被收入囊中。他手下的士兵不下百万,将领数千人,更有荀攸、荀彧、贾诩、程昱等大谋士。可谓文武双全。要粮草,要粮草,要地要地。与夷陵之战前的刘备有何相似之处?当时,刘备刚刚拿下汉中益州,地大人多,兵粮充足。难免,阿炭开始心慌,自以为是,不听忠告。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轻而易举地中了周瑜的疏远计划和黄盖的苦计,并认为黄盖投降了,就杀死了他的海军将领蔡茂和张允。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郭嘉虽然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但即使当时他在曹操身边,赤壁之战也未必一定会胜利。因为那个时候的曹操已经认为天下无敌了,再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了。而且,曹操当时虽然没有郭嘉,但是曹操手下还有很多谋士,贾诩、荀彧、荀攸、程昱,他们难道没有看到什么吗?就算看得见也没有用,因为就算你劝曹操,他也听不进去。你不同意吗?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如果郭嘉不早逝,会不会成为曹操的“托孤”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郭嘉

    有人说,如果郭嘉不早死,他一定会成为曹操的“托孤”大臣。我不这么认为。首先,我们来看看郭嘉志话中“托孤”的由来。无非就是曹操的那句“我以后要属于他”。这在三个王国中出现过两次。据说荀攸等人说:“诸君皆寂寞之辈,而最不孝者。天下事尽,日后欲从之,而中年而亡。”,你就当老公了!”在与荀彧的一本书中,追贾

  • 郭嘉随机应变多次献计,曹操很快占领乌桓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郭嘉

    207年,曹操打败袁尚、袁熙,于是两人逃入乌桓。曹军诸将认为,袁尚已经没有多大势力了,乌桓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咱们远征,路途遥远,刘备万一袭击许昌怎么办?郭嘉提出不同意见,明公放心去远征乌桓,留下一个空虚的许都也没事,我料定刘备无法出兵,刘表一定会阻止刘备出兵。郭嘉接着分析,乌桓认为地处偏远,必然没

  • 郭嘉遗计杀二袁是真实存在么?从军事战略分析,符合郭嘉的军事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郭嘉

    207年,曹操入柳城,征服乌桓,很快主力回兵。根据《三国演义》所写,曹操到易州,得到郭嘉遗书,听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明公千万不能进攻辽东。公孙康一直害怕袁氏吞并,二袁去投奔必然引起怀疑,如果进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曹操用郭嘉遗计,率领主力就地休息,

  • 如果郭嘉没死,曹操赤壁定将大胜孙刘联军?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郭嘉

    东汉末年,在这个乱世纷争的时代,才杰辈出,郭嘉,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短短三十八年的生涯中,却受到了曹操莫大的赏识,历史上甚至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死后不久,曹操便兵败赤壁,恍若郭嘉不死,曹操能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吗?1、遇上伯乐公元170年,郭嘉生于颍川郡阳翟县,他从小便才识过人,年少时便洞悉天下

  •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对手?诸葛亮的一个弱项恰恰是郭嘉的强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郭嘉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的对手呢?诸葛亮的弱点之一,恰恰是郭嘉的强项。随着东汉统治的分崩离析,汉献帝沦为傀儡,八方英雄齐起,逐鹿中原。曹操、刘备、孙权先后在乱世崛起,成为当时最具竞争力的三大武装集团。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够一分为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识别人才、引进人才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你怎么看?郭嘉厉害在哪?根本没可比性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郭嘉

    一部《三国演义》似乎是让我们回到了荡气回肠的战争时代,可以说在那里似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无限的可能,只要是自己有真才实学,那么天下就是自己的战场,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约束的。而熟知小说的人们应该是能够听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样的一句话,这两人之间到底是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郭嘉的表现,此人要

  • 郭嘉是三国最强预言家?从军事角度看,郭嘉是曹魏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郭嘉

    郭嘉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为洧阳亭侯。有人说郭嘉是预言家,从郭嘉料事如神来看,郭嘉对于军事规律把握很透彻,能够灵活运用兵法。1在对待刘备问题上,郭嘉通过刘备以前的表现,判断刘备军事上具有一定威胁,郭嘉认为刘备做过徐州太守,有关羽和张飞等大将辅佐,得人心,刘备不会做人部下,所以

  • 濮阳之战把郭嘉打回原形:曹操两连败,郭嘉只说了八个字,这是捧哏还是拍马?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那句话近来很少有人说了,那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三国志》等正史了,看了正史就知道,郭嘉在曹操身边敲了十一年边鼓,最大的官职也不过是个“军祭酒”——原名好像是“军师祭酒”,陈寿为避司马师名讳,去掉了“师”字,后来又以“谋”代之。陈寿作《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在卷十,仅在诸夏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真这么神?我看未必!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郭嘉

    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也有一种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先来说后一种,郭嘉死于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回师途中,刘备三顾茅庐也在公元207年,其实我更认为这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再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种说法主要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我认为郭嘉其实没那么神,即使

  • 曹魏肱骨-鬼才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郭嘉

    如果说荀彧是曹操的老朋友,是跟随他多年,矢志不渝,不离不弃的张良,是鼓励与支持,更是一种安心的象征,那郭嘉,对于曹操来说更像是挚友,那种兴趣相投,思路相近而又能后畅所欲言的君臣,我想,曹操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这个聪明机智的年轻人,郭嘉也从来不辜负曹操的信任,屡屡出谋划策改变战局,水淹下邳破吕布,十胜十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