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年,曹操打败袁尚、袁熙,于是两人逃入乌桓。曹军诸将认为,袁尚已经没有多大势力了,乌桓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咱们远征,路途遥远,刘备万一袭击许昌怎么办?郭嘉提出不同意见,明公放心去远征乌桓,留下一个空虚的许都也没事,我料定刘备无法出兵,刘表一定会阻止刘备出兵。郭嘉接着分析,乌桓认为地处偏远,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攻其不备,消灭他们。袁绍对乌桓有恩,一定会帮助袁尚,袁家的影响现在很大,我们主力远征,就能一劳永逸解除后患。曹操听后恍然大悟,立刻进兵柳城。
郭嘉的主要意图分析:
刘备不会进攻许都,因为刘表担心刘备出兵有两个不利后果,一是刘备无法攻克许都,损失惨重,曹操主力回援,进攻刘备和刘表,这是刘表不希望看到的。二是刘备成功占领许都,按照刘备以前的做法,肯定势力大了就会独立,也就不会再听从刘表的命令,就像刘备率领曹操的军队,占领徐州不久,就杀死徐州刺史而独立。从军事角度看,郭嘉应该预料到了,现在的曹操已经占领北方广大地区,曹操的领土和人口及士兵比刘表强大很多,曹操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曹军全部是陆军,还有很多骑兵部队。刘表有一半是水军部队,在许都附近交战对刘表不利,刘表即使全部兵力进攻许都,最后刘表还是失败,面对现在已经非常强大的曹军,刘表是不敢发兵的。
乌桓会帮助袁尚,对曹操已经占领的地区影响很大。乌桓地处偏远,没有防备,突然进攻就能消灭他们。这一判断从开始来看,是正确的,但是,事件发展过程发生了变化,由于郭嘉对于路途长途艰险和曹军主力行军缓慢预料不足,导致曹军推进缓慢的实际情况,从后来实际情况发展来看,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说明如果曹操继续缓慢行军,就会给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充足的准备时间,一旦袁尚等人做好了充分准备,凭借险要坚守或者逐步后退,曹操很快就会断粮,不战自溃,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曹军胜利的另外一个原因,经过多年战争,曹操逐渐统一北方,建立了一只强大的部队,其中的骑兵部队人数众多,曹军骑兵部队经过多年征战,有较强作战能力,这是跟乌桓决战的军队战力基础。
郭嘉看到了危险,根据实际情况再次献计,这次军事战略上的调整,为远征乌桓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保证了进攻的突然性。郭嘉建议说,千里远征,辎重太多,大军行进缓慢,对方一定会察觉并做好防备。建议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获得了很大胜利,这一战体现了兵贵神速,奇兵制胜,攻其无备,速战速决的战例。曹操假装撤军,一方面是迷惑袁尚等人,同时,也是迷惑刘表刘备。
郭嘉同时建议曹操,必须寻找一名熟悉当地道路情况的向导,说明郭嘉对于军事上的关键问题,看的非常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