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嘉随机应变多次献计,曹操很快占领乌桓

郭嘉随机应变多次献计,曹操很快占领乌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涛谈兵 访问量:2779 更新时间:2024/2/11 10:08:58

207年,曹操打败袁尚袁熙,于是两人逃入乌桓。曹军诸将认为,袁尚已经没有多大势力了,乌桓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咱们远征,路途遥远,刘备万一袭击许昌怎么办?郭嘉提出不同意见,明公放心去远征乌桓,留下一个空虚的许都也没事,我料定刘备无法出兵,刘表一定会阻止刘备出兵。郭嘉接着分析,乌桓认为地处偏远,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攻其不备,消灭他们。袁绍对乌桓有恩,一定会帮助袁尚,袁家的影响现在很大,我们主力远征,就能一劳永逸解除后患。曹操听后恍然大悟,立刻进兵柳城。

郭嘉的主要意图分析:

刘备不会进攻许都,因为刘表担心刘备出兵有两个不利后果,一是刘备无法攻克许都,损失惨重,曹操主力回援,进攻刘备和刘表,这是刘表不希望看到的。二是刘备成功占领许都,按照刘备以前的做法,肯定势力大了就会独立,也就不会再听从刘表的命令,就像刘备率领曹操的军队,占领徐州不久,就杀死徐州刺史而独立。从军事角度看,郭嘉应该预料到了,现在的曹操已经占领北方广大地区,曹操的领土和人口及士兵比刘表强大很多,曹操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曹军全部是陆军,还有很多骑兵部队。刘表有一半是水军部队,在许都附近交战对刘表不利,刘表即使全部兵力进攻许都,最后刘表还是失败,面对现在已经非常强大的曹军,刘表是不敢发兵的。

乌桓会帮助袁尚,对曹操已经占领的地区影响很大。乌桓地处偏远,没有防备,突然进攻就能消灭他们。这一判断从开始来看,是正确的,但是,事件发展过程发生了变化,由于郭嘉对于路途长途艰险和曹军主力行军缓慢预料不足,导致曹军推进缓慢的实际情况,从后来实际情况发展来看,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说明如果曹操继续缓慢行军,就会给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充足的准备时间,一旦袁尚等人做好了充分准备,凭借险要坚守或者逐步后退,曹操很快就会断粮,不战自溃,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曹军胜利的另外一个原因,经过多年战争,曹操逐渐统一北方,建立了一只强大的部队,其中的骑兵部队人数众多,曹军骑兵部队经过多年征战,有较强作战能力,这是跟乌桓决战的军队战力基础。

郭嘉看到了危险,根据实际情况再次献计,这次军事战略上的调整,为远征乌桓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保证了进攻的突然性。郭嘉建议说,千里远征,辎重太多,大军行进缓慢,对方一定会察觉并做好防备。建议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获得了很大胜利,这一战体现了兵贵神速,奇兵制胜,攻其无备,速战速决的战例。曹操假装撤军,一方面是迷惑袁尚等人,同时,也是迷惑刘表刘备。

郭嘉同时建议曹操,必须寻找一名熟悉当地道路情况的向导,说明郭嘉对于军事上的关键问题,看的非常清楚。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郭嘉遗计杀二袁是真实存在么?从军事战略分析,符合郭嘉的军事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郭嘉

    207年,曹操入柳城,征服乌桓,很快主力回兵。根据《三国演义》所写,曹操到易州,得到郭嘉遗书,听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明公千万不能进攻辽东。公孙康一直害怕袁氏吞并,二袁去投奔必然引起怀疑,如果进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曹操用郭嘉遗计,率领主力就地休息,

  • 如果郭嘉没死,曹操赤壁定将大胜孙刘联军?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郭嘉

    东汉末年,在这个乱世纷争的时代,才杰辈出,郭嘉,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短短三十八年的生涯中,却受到了曹操莫大的赏识,历史上甚至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死后不久,曹操便兵败赤壁,恍若郭嘉不死,曹操能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吗?1、遇上伯乐公元170年,郭嘉生于颍川郡阳翟县,他从小便才识过人,年少时便洞悉天下

  •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对手?诸葛亮的一个弱项恰恰是郭嘉的强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郭嘉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的对手呢?诸葛亮的弱点之一,恰恰是郭嘉的强项。随着东汉统治的分崩离析,汉献帝沦为傀儡,八方英雄齐起,逐鹿中原。曹操、刘备、孙权先后在乱世崛起,成为当时最具竞争力的三大武装集团。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够一分为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识别人才、引进人才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你怎么看?郭嘉厉害在哪?根本没可比性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郭嘉

    一部《三国演义》似乎是让我们回到了荡气回肠的战争时代,可以说在那里似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无限的可能,只要是自己有真才实学,那么天下就是自己的战场,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约束的。而熟知小说的人们应该是能够听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样的一句话,这两人之间到底是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郭嘉的表现,此人要

  • 郭嘉是三国最强预言家?从军事角度看,郭嘉是曹魏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郭嘉

    郭嘉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为洧阳亭侯。有人说郭嘉是预言家,从郭嘉料事如神来看,郭嘉对于军事规律把握很透彻,能够灵活运用兵法。1在对待刘备问题上,郭嘉通过刘备以前的表现,判断刘备军事上具有一定威胁,郭嘉认为刘备做过徐州太守,有关羽和张飞等大将辅佐,得人心,刘备不会做人部下,所以

  • 濮阳之战把郭嘉打回原形:曹操两连败,郭嘉只说了八个字,这是捧哏还是拍马?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那句话近来很少有人说了,那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三国志》等正史了,看了正史就知道,郭嘉在曹操身边敲了十一年边鼓,最大的官职也不过是个“军祭酒”——原名好像是“军师祭酒”,陈寿为避司马师名讳,去掉了“师”字,后来又以“谋”代之。陈寿作《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在卷十,仅在诸夏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真这么神?我看未必!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郭嘉

    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也有一种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先来说后一种,郭嘉死于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回师途中,刘备三顾茅庐也在公元207年,其实我更认为这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再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种说法主要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我认为郭嘉其实没那么神,即使

  • 曹魏肱骨-鬼才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郭嘉

    如果说荀彧是曹操的老朋友,是跟随他多年,矢志不渝,不离不弃的张良,是鼓励与支持,更是一种安心的象征,那郭嘉,对于曹操来说更像是挚友,那种兴趣相投,思路相近而又能后畅所欲言的君臣,我想,曹操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这个聪明机智的年轻人,郭嘉也从来不辜负曹操的信任,屡屡出谋划策改变战局,水淹下邳破吕布,十胜十负

  • 三国最强武将: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功劳?你看张辽徐晃荀攸干啥了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荀攸

    有人说,关羽是靠偷袭才砍了颜良!还有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的功劳?其实小编想说,不,不然你看看张辽徐晃荀攸都干了些啥。理由就是,你读过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有记载过几例?只此一例而已。你难道还真以为武侠小说有啥玄功秘籍可以力敌千人?项羽关羽这类人本就少有,千万人中冲杀有这样的情形是少见的。不开玩笑,什么张三

  • 智谋不输于荀攸的曹魏四朝元老,晚年被司马懿当猴耍,最终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荀攸

    在陈寿所著的正史《三国志》当中,曹操手下有五位大谋士,即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都被载入同一篇列传当中。陈寿称赞这五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然德行节操不如另一位大谋士荀攸,但就出谋划策的水平而言,则跟他不相伯仲。在这五人当中,尤其以蒋济为曹魏政权效力的时间最长,历事曹家四代主君,时间长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