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三国时期的双曹之争。话说曹操晚年曹植曹丕兄弟相争,可谓是精彩纷呈,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最后闹得骨肉相残兄弟离心。
结果曹丕棋高一招,曹植黯然退场。通过后世文学作品的渲染,曹丕这个人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个阴险小人的形象。曹植则是一个飘逸洒脱的大诗人,对于曹植的失败,读者们一直都意难平。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大诗人曹植落败的原因。
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自古以来,继承人问题都是任何一位领导者挥之不去的难题。在三国乱世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尤其突出,袁绍、刘表之所以生身死国灭,很大程度上就是栽在这个问题上面。
想当初,官渡之战之后,曹操虽然打败了袁绍,但是他自己已经是强弩之末。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袁绍是因为粮食紧缺所以才失败的。
可问题是,当时曹操粮食也很紧缺,都快断粮了。所以打赢了之后,曹操并没有余力去追击。袁绍回到北方之后,实力犹存,曹操一时半会儿也啃不下他。
官渡之战是爆发在公元200年,曹操统一北方则是公元208年,足足用了八年的时间啊。
袁绍集团的实力之强大,由此也可见一斑。要不是后来袁绍集团内部自己发生了继承人危机,一个个抢着引狼入室。曹操想要统一北方,恐怕还不止八年呢。
作为袁氏家族继承人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曹操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那他为什么还要故意放纵两个儿子去争?
要知道,当时可是三分天下,外面还有刘备孙权虎视眈眈。后院起火的代价,曹操能承受得了吗?还不如赶紧立下一位继承人,安定集团内部的人心。这样才好一致对外。
曹操之所以放任两个儿子互相争斗,主要还是出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东汉末年,是一个世家大族当家做主的时代。这些世家大族表面冠冕堂皇,背地里坏事做尽。在他们的盘剥之下,老百姓是苦不堪言。
一直被冠以反动大帽子的曹操,则是那个时代孤勇的反抗者。他的屯田制度、求贤令,全都是冲着世家大族去的。后来甚至不惜杀了孔融、荀彧,跟世家大族反目成仇。
但是世家大族,树大根深呐,曹操活着的时候还能够压制得住他们。曹操死了之后呢?这个理想还能不能继续下去?谁能继承他的衣钵?
曹操父子是建安七子,什么东西都能够造假,但是唯有诗文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反应,这是造不了假的。
曹丕在诗文方面的成就不如他的父亲和弟弟。这是因为他行文工整,四平八稳,这种人容易循规蹈矩。
而他的弟弟和父亲则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也就只有这种性格的人,才能够跟整个天下的权贵为敌。
而曹丕的性格注定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保守人士,曹操的梦想绝对不可能在他的手上延续。
这也正是曹操如此倾向于曹植的原因。
梦想很昂贵
那么,曹操最后为什么还是放弃了曹植呢?
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梦想实在是很昂贵啊,老曹家爆发继承人问题是公元208年统一北方之后出现的。而从那时候起,曹氏集团的事业就一直走下坡路。
首先,在赤壁之战被周瑜、诸葛亮烧得屁滚尿流,一统江山梦成空。
后来又由于内部问题的牵制,导致自己导致曹操在占领了甘肃,平定马超、韩遂之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看着刘备占领四川,徒然留下了“人心不足,既得陇,复望蜀”的感慨。
然后三次率领大军下江南,又遭到了孙权的阻击,寸功未立。
到了公元219年的汉中之战呢,更是惨淡,连自己的堂兄弟夏侯渊都被蜀将黄忠斩首。自官渡以来曹魏帝国第一次丧师失地。此时此刻,曹操已经没有了内斗的本钱了。
也直到此时此刻,曹丕继承人的位置才被正式确立。
曹植不争气
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由于筹资曹植自己不争气。
在夺嫡之争中,曹丕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他只会哭,只会装忠臣孝子。但是,他至少没有犯过错。甚至后来有一次,曹操带兵到西北地区平定叛乱,大后方首都邺城发生了魏讽叛乱,还是曹丕亲自带兵镇压。
而曹植本人在军事方面却没有什么建树。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中原,威震华夏,曹操吓得都想迁都了。当时,曹操还想给这个处于劣势的儿子最后一次机会。
在于禁被水淹七军之后,曹操就让曹植带领曹仁、夏侯惇等亲族将领到荆州去迎战关羽。希望他能够借此机会,跟这些实权派多多接触一下。
如果他能够得到这些掌握军权的实权派将领的支持,那么他就有了跟曹丕争斗下去的本钱。
但是很可惜啊,曹植并没有理会父亲的一番苦心。在出征的前一天晚上,他跟自己门下的宾客喝得酩酊大醉,等到第二天点名的时候。等了很久都没见人影,这让那些曹家夏侯家的叔伯兄弟怎么看待他?
而与此相反,面对关羽的咄咄逼人,曹丕手下的谋士司马懿则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绝户之计,让曹操联合江东孙权断了关羽的后路。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司马懿的计谋大功告成,曹丕可是狠狠地赚了一波人了。
曹植失败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著名的白马们飙车事件。按照汉朝的规定,白马门乃皇帝的专属车道,只有天子一个人能使用。当时汉室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最后这么一点点脸面了。就连曹操都不敢随意冒犯。
可是曹植却在一次喝醉酒之后,驾着自己的马车在白马门前横冲直撞。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这难免传递出一个错误的政治信号,曹植是不是故意,是不是丞相想要篡位,故意让他来试探我们的反应?
更何况在当时,还是有不少人心怀汉室的,他这么做不就是把人推给曹丕吗?
说到底啊,曹植还是负担不起曹操的梦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