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宗室-“才高八斗”的曹植

曹魏宗室-“才高八斗”的曹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 访问量:2062 更新时间:2024/1/6 17:59:35

曹操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诗人,他和两个儿子领衔一大批文人在邺城唱和,是魏晋时期文化的一大特色,尤其是曹操本人文采飞扬,也有很多名篇传世,更有建安七子随风而行,可以说是显赫一时,而其中,最显赫的,就是曹操和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曹植了。在曹操生前就最得曹操喜爱,因为文采让曹操觉得最像自己。曹操死后被曹丕为难,让他七步作诗又限制了众多条件,摆明了为难这位兄弟,也因此有了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终感动了曹丕而得以保命,他是曹植,放荡不羁的曹植,也是无奈的文人曹植。

曹植,字子健,是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上面有曹丕,曹彰两个哥哥,下面是曹熊这个弟弟,天资聪颖,十几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等文章,先秦诸子百家也有所涉猎,他思路快捷,很多时候都能敏锐的回答曹操的问题而被曹操所喜爱,那时候曹操曾怀疑他写的文章是别人代笔而询问,曹植则自信的回答“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是文章,当面考试就是了”,加上曹植的性格坦率,又不喜欢那些雍容华贵的东西,让曹操越来越觉得类己,于是更加喜欢他。此后的几年里,曹植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当然作为公子,他是不用在第一线冲锋的,大多数时候就是在营帐中参谋,体验一下军旅生活的不易,这也是曹操的目的,如果有感觉,再写点文章唱和一些就更好了,这段时间曹植有《白马篇》,《求自试表》等文章,后来随曹操回老家祭祖,之后就是曹魏的夺嫡之争。曹魏原本有嫡长子,可惜曹昂去世太早,后面的几个公子年龄差距都不大,而且各有所长,没有人可以服众,曹丕最大,曹彰战功赫赫,曹植文采飞扬且得曹操喜爱,所以曹操数次动了更换继承人的心思,结果曹植表现出很多差强人意的地方,这就要说起他和曹丕的党羽的不同,曹丕的党羽是朝中大臣,明白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所以他们教曹丕的都是一些可以博取曹操欢心的东西,比如纯孝,比如兄友弟恭等,曹丕不做比做更好,相比之下,曹植的那些“朋友”,比如丁家兄弟,比如杨修,都是一帮恃才傲物,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这能行?他们更是终日饮酒,喝多了就会做一些糊涂的事儿,有一次曹植居然驾车走君王才能走的御道,这不是告诉天下人曹操有称帝的野心吗?这不是给曹操头上扣屎盆子?曹操自然觉得他有失体统,还有几次考验,曹植都输给了曹植,偶尔有赢的时候,也是杨修出主意,以至于曹操知道后更生气,一介君主,怎么能受制于臣子之手,于是对曹植不满逐渐积累,又有贾诩这种老谋深算的人帮曹丕旁敲侧击说话,那句“我在想刘表袁绍”,等于是明摆着告诉曹操,只有曹丕才能让曹魏稳固,曹操岂能不懂?而曹植呢?一个为他说话的朝中大臣都没有,怎么可能成功。

217年,驾车事件后,曹丕被确立为魏王世子,曹植开始终日买醉,不再和以前一样积极,但是曹操没觉得什么,直到征战樊城,支援曹仁时,曹操下令曹植当征南将军支援,结果曹植毫不在意,国难当头还在那里喝酒,喝的酩酊大醉耽误了时辰,最后没有出征,让曹操很失望,决定以后不再重用他。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结果呢?曹植这个幼稚的孩子居然公开在洛阳边上祭奠汉朝,为其哭泣,这是什么作为,公开打脸,不仅是曹丕,更是曹魏的大臣,为曹家效力的都是反贼?所以说幼稚的曹植不是曹丕的对手,他这样做只会让有心向他靠拢,有心援助他的人离开他,后来曹丕果断的对他下手,幸亏有母亲卞太后的及时救援而曹植得以活命,其中最惊险的一次,太后出行,曹丕就把曹植叫到了宫中为难他,让他作诗,曹植做了几首后曹丕以之前准备好为由说不算,让他起步作诗,且添加了诸多限制条件比如要写两虎,又不能出现虎字,曹植沉思后走七步作诗,让曹丕有些感怀,也是曾经的兄弟,加上这时候卞太后回来求情,最终只是谪贬曹植。222年,流离了两年的曹植被封王,也就是这次封王后他写下了《洛神赋》,记录自己遇到美丽的洛神神女的故事,后来也有说是纪念他和自己嫂子甄宓的故事,众说纷纭,总之,这次封王就相当于囚禁,他的那些党羽也都被处理的差不多,丁氏兄弟被杀,杨修早年死于乱讲话,如今孤家寡人一个,225年曹丕南征后回来见他一面,增邑五百。226年,曹丕去世后曹植看到了机会,多次上奏请求曹叡给自己个表现的机会,可惜曹叡何等聪慧,又冷静之人,每次都是好言安抚,并且夸赞其拳拳为国之心,至于对他的监控,则是更加的严格,后来更是把他调来调去,让他疲于奔命。229年,38岁的曹植到东阿,这时候的他已经明白这个侄子不会管自己的,他明白只有文学才是自己的归宿,开始研究儒学,232年改封陈王,不久后就去世了,按照其遗嘱,葬在东阿鱼山。

可以说,曹植这一生是任性的,这是大多数文人的通病,恃才傲物,比如李白,而且喜欢酒后胡言乱语,长此以往,怎么会得君王看重?如果曹植能够安心完成曹操的任务,又不在洛阳边祭祀汉朝,怎会被朝臣孤立,一个为他说话的人也没有?后来更是被限制的死死的,只能说,前因后果,后来的曹植不知道有没有后悔,后悔自己的狂傲最终让一生都在囚禁中度过,后悔那会儿不该一时气愤就得罪了父亲,以至于才高八斗而身陷囹圄,徒留遗憾。

标签: 曹植

更多文章

  •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命令曹植用牛作诗,结果曹植作出千古绝句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曹植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在这个历史阶段,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天下必分久必合,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三国时期可以说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印记,但是在后来的王朝统治中,以曹植为首的魏朝逐渐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建立了大魏,曹丕与曹植的恩怨故事也被后人津津乐道。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历史

  • 曹植的后半生是怎样度过的,曹丕念在手足之情放过曹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曹植

    曹植字子健,天资聪明,史书记载他出言成论,下笔成章。曹植因为其“七步成诗”的故事而广为流传,被大家所熟知,关于曹操“七步成诗”的故事史书上并无记载,而是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七步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因此故事的真假难辨。回归正题,曹丕和曹植两个人可以称得上是曹操众多的儿子中最为优秀的

  • 曹植与曹丕的竞选班子“三杰”与“四友”实力对比!曹植输得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曹植

    中国历代帝王,无论是开国帝王,还是守成之君,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所生的儿子真正贤能的不多,秦始皇一代天骄,扫平六合,却生了个混球儿子胡亥;刘邦地痞无赖出身,秦失其鹿,天下逐之,而他能最终问鼎中原,应该说也是绝顶聪明,但他生的几个儿子虽说也很仁孝,但智商却很平平;唐高宗李治也算是有道明君,但几个儿子却不

  • 曹植以七步诗为世人称赞,此人却只需三步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曹植

    大历十三年(778年),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柳正礼,曾任邠州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他的哥哥为中唐名臣柳公绰。柳公权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诗赋词。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

  •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一首诗,却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 曹丕与曹植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二人本应该有着兄友弟恭的慈爱,可是一个太子之位却将他们推向了不同的对立面,从此亲情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恨意与杀心。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来看,曹丕理所应当稳坐世子之位,既然如此又为什么和弟弟

  • 曹操一生之中都想让曹植继位,为什么临死之际却突然变卦选择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创意动漫家标签:曹植

    跟所有的父亲一样,曹操在曹植年幼的时候就发现他智慧过人,所以就对曹植赋予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接任自己的衣钵。所以,征战的时候都会将曹植带在自己的身边,其实就是想要培养曹植。这跟普通父母的心态都是一样的,如果哪一个孩子特别有出息,也会多多疼爱一些。据说曹植小时候就出口成章,能写非常优秀的诗词。曹操看

  • 曹植妻子因为穿得太漂亮被曹操赐死,曹操为何不考虑曹植的感受?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曹植

    曹操心机深沉,不会仅仅因为曹植的美貌妻子崔氏穿着华丽而将其杀死,背后其实含有深意。据《魏晋世语》记载,有一次曹操召集儿子们一同参加宴会,曹植和美貌的妻子崔氏也在其中,起初一切都很正常,但宴会结束之后,曹操却下令赐死崔氏。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曹操在宴会上偶然看见崔氏穿着华丽,就十分生气,便以有违节俭

  • 曹植真的绿了曹丕吗?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小圈圈标签:曹植

    曹丕的甄夫人一出场就是一个话题人物。不管是不是真的,在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传言,和罗贯中后来添油加醋的情节差不多,据说曹操本来也是想把甄宓纳为己有,但是曹丕抢先一步,老曹也就不好意思跟自己儿子抢老婆,毕竟自己已经有很多了。这种八卦绯闻,曹操父子原本是不太在乎的。出身宦官家庭的曹操,在汉末士大夫集团的斗

  • 曹丕曹植立嗣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浮玉织史标签:曹植

    建安16年,曹植被封平原侯,而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按当时来看,曹操应该是没有将曹植视为接班人看待的,封曹植为侯,而不封曹丕,明显是准备让曹丕以嗣子身份嗣侯,且让曹丕为丞相副,很显然是有培养曹丕之意。而之后不久,“文帝与平原侯植并有拟论。”,则开始有了两人关于立嗣的较量。据记载,曹丕有

  • 曹植败给曹丕后,对儿子寄予厚望,哪料他儿子的结局,比他还惨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曹植

    所谓:最苦莫过帝王家!其实这句话对三国时期的曹植也非常适用。跟哥哥曹丕为了世子之位,争斗多年后,曹植败给曹丕!从此,曹植就只能仰望这曹丕,一步步登上帝王宝座。曹植这位当年曹丕最大的竞争对手,自然也就成了皇帝曹丕的泄愤目标,所谓亲情也好,兄弟情也罢,最终都变成了“七步之内的滴血诗歌”,而得到一个皆大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