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浅谈孙权的一生

浅谈孙权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奶思时尚潮流 访问量:2676 更新时间:2024/1/9 10:34:05

前言

孙权(182年-252年),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孙权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从东吴的太子到统一南方的吴国皇帝的辉煌历程,也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本文将从孙权的早年生活、统一江东、称帝建国以及晚年治国等方面对孙权的一生进行浅谈。

一、早年生活

孙权出生在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市)的一个名门望族,是吴郡太守孙静的长子。孙权年轻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文学和武艺。

他的父亲孙静在当时是吴地的名士,家族在当地也有一定的声望。孙权的母亲是东海太守孙翊的女儿。孙翊在孙权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经常去富春看望他的孙子,并且亲自给他讲解历史典故。这些经历在孙权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孙权的父亲孙静在他年幼时去世,他由母亲和舅舅孙朗共同抚养。由于孙权年轻时个性沉稳、有谋略,又得到母亲和舅舅的关爱,所以他很快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领导才华。

二、统一江东

东汉末年,中国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孙权与吕布、刘备等人开始展开争夺江东的斗争。

孙权年轻时在家族中并没有什么地位,但他具有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他最初作为袁术的从属,随同袁术平定东海的海盗,立下了大功。然而,袁术势力渐衰,孙权便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势力。

公元200年,孙权联合袁绍、曹操等人攻打东吴的统治者孙策。孙策被刺杀后,孙权接管了他的势力,开始了自己的统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孙权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征战江东,收编部队,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

公元208年,孙权和刘备联合攻打曹操的大军,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使得曹操的北方势力无法进一步向南扩张。孙权利用这个机会,在南方继续扩张自己的领土,建立起了东吴的统治地位。

公元229年,孙权发动了长沙之战,击败了吴国的另一位强大对手刘备,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后,孙权继续加强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力,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三、称帝建国

公元229年,孙权被封为“吴王”,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此后,孙权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国家体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国家的行政和军事管理。

四、晚年治国

在孙权晚年的时期,他开始逐渐将政治和军事权力交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孙亮孙和。然而,由于孙亮和孙和的政治才能不如孙权,导致吴国逐渐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继位的是他的长子孙亮。孙亮统治期间,政治腐败,国家内部不断发生政治斗争,吴国的国力也逐渐衰落。在孙权逝世后的几十年里,吴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加上北方的魏国对吴国进行频繁的侵扰,吴国逐渐陷入了困境。

然而,孙权的晚年治国思想对于东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提倡与民同乐,讲求实用主义,这些思想和政策对于东吴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为后来的东晋和南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

孙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继承父亲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建立起东吴的统治地位,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在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体制后,孙权开始着手加强国家的行政和军事管理,发展经济,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力。在晚年治国时期,孙权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提倡与民同乐,讲求实用主义,这些思想和政策对于东吴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虽然孙权逝世后的吴国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但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手段,以及治国思想和政策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

2.《资治通鉴》

3.《中国古代史》(刘伯林 著)

4.《孙权与东吴的兴起》(张汝骥 著)

5.《中国历代人物传》(刘熙载 著)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为何刘备曹操孙权能够三足鼎立?成功是有道理的,绝非偶然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孙权

    想必《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上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下有卧龙【草船借箭】,曹操【带皇帝让诸侯居中】】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片段,把每个英雄都描写得很狠。,正所谓乱世纷争,群雄并起,尔虞我诈,正所谓三国,靠命。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最终能屹立在彼此之上的只有曹操、刘备和孙权。从这三个人的生活中,我们也可

  • 孙策临死力排众议让孙权继位,但是孙权称帝后如何对待孙策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孙权

    说起三国时期,我们都不会陌生,那是一个战乱四起,英雄将士横生的壮烈时代。魏蜀吴三国各自独霸一方,逐鹿群雄,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代。这个时期,吴国是位于中国东南地区的大国,世人尽知的是孙权带领吴国走向繁荣,但是其实真正冥定吴国基础的是孙权的哥哥孙策。 孙策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是一个锋芒毕露的著

  • 刘备和孙权何时开始联合结盟的?中间发生了什么?目的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孙权

    早在刘表病死的时候,孙权手下的政治家鲁肃就对孙权说:“荆州紧挨着我们的边境,形势险要,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如果占有了它,就可以创立帝王的事业。现在,刘表刚死,两个儿子不和,部下也各有打算。刘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同曹操有仇。如果刘备同刘表的部下能够齐心协力,我们就应该联络他们,结成同盟。如果他们不能团

  • 东吴重臣张昭,为什么要孙权投降曹操?他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柯秋婵标签:孙权

    魏蜀吴三国征战的事情已经是尽人皆知了,三国时期之所以被后人熟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三国演义的出现。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对三国时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人们了解三国时期,大部分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在历史上,三国成为了最被人熟悉的一段历史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天下大乱之际,百姓流离失所,此时的东汉皇室已经

  • 孙权击败刘备后,曹丕为什么没有进攻刘备,反而大举进攻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孙权

    关羽覆败之前,曹魏和刘备两个集团之间,在两条战线上对峙,一条战线是在关中和汉中这个方向,另一个是在荆州方向。关羽北伐,就是从荆州出发,直接进攻襄樊,困于坚城之下,没有及时撤退,才被东吴偷袭,荆州失守,上庸孟达也投降了曹魏,东吴和刘备集团的战线向西推进到了三峡一带。这样,曹魏和刘备就只剩下汉中一条战线

  • 孙权的一位堂兄,和曹操暗中来往,最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对于年轻的孙权,接手的江东可谓是烫手的山芋。因为孙策刚刚才一统江东,所以当地的士族和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于是,孙策去世后,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豫章、会稽等地

  • 孙策临死前,为何无视周瑜只托孤张昭?你看孙权称帝时,说了句啥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孙权

    谈起封建时期一个国家王君和大臣的关系,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拿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来形容,即使是与君王关系再好的和珅、魏征等人也要在皇帝面前收起自己官员的架子,殊不知皇帝一个不高兴可能连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住。可有这么一个武将他与国君的关系却非常人可比,这个人便是三国时期的周瑜,谈起周瑜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还是他

  • 孙权的军事指挥才能如何,每次劳师动众出征,结果想尽办法坑队友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孙权

    孙权,三国中吴国的建立者。对于孙权这个人,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是明君。尤其是曹操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让更多的人觉得孙权的才能很高。确实,孙权的总体才能确实非常高,不过他并不是完人,在军事指挥这方面可以说非常欠缺。简单地说,孙权一生中亲自指挥过大小战争无数次,胜利的却很少。由于他是一国之君,每次打仗

  • 孙权一生出将入相,为何被孙权逼死?竟然是这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孙权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出自大儒董仲舒“三纲五常”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力,稳定所谓的“君臣”关系。但这句话沿用至今,也确实成了很多历史人物命运的归宿,陆逊就是其中一个。陆逊是孙权身边有名的大将,曾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也很好,有“儒将”之称,是江东赫赫有名的将领。但就是这

  • 关羽为何瞧不起孙权?看看孙权的战绩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孙权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关羽这一生心高气傲,很少有人能入得他的法眼,例如同列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马超,关羽就十分瞧不起,其实不光是将领,就连江东称王的孙权,关羽都看不上,曾当众拒绝孙权的联姻,历史上关羽瞧不起孙权真的仅仅是因为心高气傲吗?其实不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下面我们就来从孙权自身找原因。曹操曾经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