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的一位堂兄,和曹操暗中来往,最终是什么下场?

孙权的一位堂兄,和曹操暗中来往,最终是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情怀历史号 访问量:2708 更新时间:2024/4/9 5:46:19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对于年轻的孙权,接手的江东可谓是烫手的山芋。因为孙策刚刚才一统江东,所以当地的士族和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

于是,孙策去世后,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更让孙权头疼的是,连宗室内部都有人蠢蠢欲动,比如孙坚之弟孙静长子孙暠企图夺权。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庐陵太守孙辅,作为孙权、孙策的堂兄,更是和曹操暗中往来。那么,孙辅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具体来说,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辅是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孙辅的父母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去世了,孙辅由兄长孙贲独力抚养,兄弟俩的感情很深。

公元191年,孙坚率军攻打荆州,不过,因为遭到了刘表部下黄祖的埋伏,孙坚不幸阵亡。孙坚去世后,孙辅的兄长孙贲统领孙坚部众护送灵柩。后来袁术迁移到寿春,孙贲前去依附。公元195年,孙辅、孙贲等人都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彼时,孙辅担任扬武校尉等官职。

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向西驻守历阳以抵御袁术,并招诱留下的百姓,纠合失散的兵卒。孙辅又跟随孙策讨伐陵阳,活捉祖郎等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孙辅立下了不少战功。

建安四年(199年),孙辅跟随孙策向西袭击庐江太守刘勋。孙辅与刘勋一方的交战中身先士卒,立有战功。于是,孙策任命孙辅为庐陵太守,让他平定安抚所属县城,分别设立官吏。后来,孙辅升任为平南将军,假节兼任交州刺史。从官职上来看,孙辅在江东集团拥有较高的地位。

到了公元200年,勇猛的孙策去世后,孙辅担心孙权没有能力保守江东,趁孙权出行时派遣使者与曹操暗中来往。对此,在笔者看来,孙辅此举,显然是在给自己留后路,也即他担心孙权无法掌控江东,甚至会遭到江东士族的反扑。如果孙权一旦败亡,孙辅自然可以北上投奔曹操了。

最后,天下没透不透风的墙,孙辅暗通曹操之事,很快就被被人告发,孙权回来后,假装不知道此事,与张昭共同召见孙辅,对孙辅说:“兄弟之间不愉快说出来,为什么要叫外人来呢?”

听出孙权的弦外之音后,孙辅否认没有此事。眼见于此,孙权就将孙辅与曹操往来的书信拿给张昭,让张昭拿给孙辅看,孙辅惭愧的无言以对。孙权于是尽杀孙辅的近臣,削减他的部曲,将他幽禁起来。

诚然,孙辅的行为已经可以直接处死了,不过,孙权顾念宗室血脉之情,只是将他软禁起来。数年之后,孙辅去世,孙辅的儿子孙兴、孙昭、孙伟、孙昕,都依次在东吴取得官职,也即孙辅的后人还是获得了孙权的善待。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孙策临死前,为何无视周瑜只托孤张昭?你看孙权称帝时,说了句啥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孙权

    谈起封建时期一个国家王君和大臣的关系,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拿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来形容,即使是与君王关系再好的和珅、魏征等人也要在皇帝面前收起自己官员的架子,殊不知皇帝一个不高兴可能连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住。可有这么一个武将他与国君的关系却非常人可比,这个人便是三国时期的周瑜,谈起周瑜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还是他

  • 孙权的军事指挥才能如何,每次劳师动众出征,结果想尽办法坑队友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孙权

    孙权,三国中吴国的建立者。对于孙权这个人,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是明君。尤其是曹操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让更多的人觉得孙权的才能很高。确实,孙权的总体才能确实非常高,不过他并不是完人,在军事指挥这方面可以说非常欠缺。简单地说,孙权一生中亲自指挥过大小战争无数次,胜利的却很少。由于他是一国之君,每次打仗

  • 孙权一生出将入相,为何被孙权逼死?竟然是这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孙权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出自大儒董仲舒“三纲五常”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力,稳定所谓的“君臣”关系。但这句话沿用至今,也确实成了很多历史人物命运的归宿,陆逊就是其中一个。陆逊是孙权身边有名的大将,曾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也很好,有“儒将”之称,是江东赫赫有名的将领。但就是这

  • 关羽为何瞧不起孙权?看看孙权的战绩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孙权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关羽这一生心高气傲,很少有人能入得他的法眼,例如同列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马超,关羽就十分瞧不起,其实不光是将领,就连江东称王的孙权,关羽都看不上,曾当众拒绝孙权的联姻,历史上关羽瞧不起孙权真的仅仅是因为心高气傲吗?其实不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下面我们就来从孙权自身找原因。曹操曾经留下

  • 孙权为何要将荆州借给刘备?各有各的小算盘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孙权

    “刘备借荆州,十借九不还。”这既是千年流传的一个故事,也是千年来流传的一句俗语,慢慢地将刘备这个老赖演变成了今天的老赖。如果还原当时的历史,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咄咄怪事。作为一个乱世枭雄、一个有宏伟目标的战略家,无论是愿意借的孙权,还是赖着不还的刘备,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至于后来的翻脸,哪是整个形势变化

  • 三国灵异事件:东吴有人死而复生,孙权遭遇隐身果实能力者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孙权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众所周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别说民间各种灵异故事神奇算卦长盛不衰,就连正史之中都不乏神奇的预言事件的记载。今天以史为鉴墨上桑就以《三国志》、《裴注三国志》这本著名的正史记载为依据,聊聊吴国、孙权遇到的奇怪、灵异事件。一、祥瑞频出 三国魏蜀吴政权中,魏国和蜀汉虽然也有祥

  • 孙权的长相为什么有人说:异于中原人?是混血吗?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孙权

    说这番的话人肯定是沉迷在《三国演义》里面太深了,错把演义当历史。孙权的“异相”描写首见于《三国演义》,其它史料中是没有记载的。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

  • 曹操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看看孙权在“濡须之战”的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孙权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孙权有一个绰号叫做“孙十万”,这并不是一个美称。因为孙权亲自带兵打仗总是打不赢,尤其是“逍遥津之战”,孙权带十万大军,拿不下八千守军的合肥,开始的时候还让张辽用八百人骑脸,这就是所谓的“八百破十万”。其实孙权在作战的时候也不是一点亮眼表现都没有,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表现得还是挺不

  • 江东的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孙权

    孙策字伯符,英武如其父孙坚,而且一表人才,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江东人称孙郎。吴郡太守许贡曾上书朝廷的时候,说“孙策骁勇,与项籍似”,所以人又称孙策为“小霸王”。孙策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意气用事,喜欢杀人。一言不合拿刀上去就杀,为此其部下多劝诫孙策,这样树敌太多,早晚会死在刺客之手。建安五年四月四日(

  • 杀孙权,耍曹操,清剿高句丽的''公孙兵团''为何雄霸东北?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孙权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之间的兵戈角逐,一样也涉及到了辽东之地。曹魏统治政权的地盘与东北地区毗邻联贯,军事实力在三国诸侯之间颇为强大,因而辽东之地也一直纠结在曹魏管控的势力畛域之内。但是,尚在曹魏还没有正式统一东北地区之前,蜀汉、孙吴都试图谋划借用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蕃族部落或辽东之地的''东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