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仲淹的这首千古名词,句句堪称经典,最后9个字惊艳世人

范仲淹的这首千古名词,句句堪称经典,最后9个字惊艳世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邝志龙 访问量:2706 更新时间:2024/1/16 15:13:31

古代大臣死后的谥号,可以反映出生前的作为,对于臣来说,若能得到“文正”的追谥,绝对称得上最高荣誉。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谥号为“文正”的人并不多,北名臣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或许范仲淹文学功底略逊于苏东坡,但他为官期间取得的成绩,远在苏东坡之上。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身处种职位,始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原则,面对仕途上的挫折,历经生活中的磨难时,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心态,值得我们深思、学习。

出身寒门的范仲淹,经过多年寒窗苦读,二十六岁金榜题名,最初只是个九品芝麻官,后来才慢慢得到提拔。尽管是正儿八经的文科生,但范仲淹军事才能也不错,曾在西北负责抵御西夏。由于远离故乡,范仲淹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一首千古名词,句句堪称经典,最后9个字惊艳世人。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从开头一句话可以看出,这首词写于秋季的傍晚,看着塞外蓝天白云,感觉到秋意渐浓。“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起承转合,透露出作者藏于内心的乡愁,就连芳草都显得那样无情,如果此时能回到家乡,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该有多好啊!

上阕重在写景,目的是为了引出下阕的抒情。范仲淹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略显矫情,直接根据心里所想,写下“黯乡魂,追旅思”。自从奉命镇守边关,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好梦更是成为奢望,失眠几乎成为态,故有“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之感慨。

明月楼高休独倚,说明当时范仲淹站在城楼之上,远眺相隔千里的家乡,“休”字刻画出内心的矛盾,既想朝故乡的方望去,又怕思乡之心更浓。最后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9个字一出,便惊艳世人。

本来试图借酒消愁,暂时忘却思乡的烦恼,奈何控制不住自己,每一滴酒都化成相思的泪水。是酒的缘故吗?不,此乃真情流露,清代文学家邹祇谟点评《苏幕遮·怀旧》: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却能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历史人物编辑:执笔话史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却能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而且还被堪称一奇、一绝,为后世所歌颂,被列入中学生教科书。原来文中的一切,都只是他内心之所想。文学和艺术讲究的是以心造境。范仲淹,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据考证,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竣工,请他作序,他还在别的地方玩呢。没去过岳阳楼而写《

  • 江浙一带发生严重饥荒,地方官范仲淹用此法,使杭州率先摆脱饥荒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范仲淹

    提到范仲淹,我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了,里面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好多志士所追求的行为准则。范仲淹,他是北宁波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其26岁时一举考中了进士,后任参知政事,提出多项国家的改革政策。由于性格耿直,宁折不弯,受到朝廷许多官员的排挤,他所推行的

  • 《朋党论》——欧阳修的无心之过,却实实在在地扳倒了范仲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博主标签:范仲淹

    每每回首历史的时候,“变法”始终都是绕不过的一个梗。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它贯穿了每一个封建王朝,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变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而变法的推动者,结局往往也令人唏嘘。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人物,也是以推行“新政”闻名于世的范仲淹第一次认识范仲淹,可能就是初中的那篇《岳阳楼记》,一句“先天

  • 民间出身的四大阎王,范仲淹、包拯上榜,还有一位超级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范仲淹

    人活着的有天皇老子管着,人死了自然也有阎王爷管着,天皇老子是在天上,人人都想做,可这阎王爷谁去做呢?相传,历史上好多有能力的名将,因为他们活着的时候能力过强,老百姓们把他们传的很神,说他们死了以后就变成了阎王。这种说法可不可信小编不知道,重要的是看你信不信。中国那么长的历史,那么多名将,所以死了以后

  • 大灾荒时,范仲淹明明下令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却赞口不绝?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这是范仲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一个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奇才。他面对灾情并不是简单的简省节用,省出钱来赈济灾民,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兴土木,宴饮游乐的办法。看似荒唐,实则有效。在饥荒年代,谁都没饭吃,如果能给口饭吃,就有人愿意给别人当雇工。这时候,如果

  • 出了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整整兴旺800年!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范仲淹

    从寒门布衣,官至皇朝宰相,他是北宋“庆历新政”的主使人。其后人80状元、400进士的故事仍为今人广为流传。800年经久不衰的家族是范氏子弟的个人修为还是得益于先祖沿袭的优良家风?今天给大家谈谈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原因。800年之盛始于范仲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

  • 经历被贬事件后的范仲淹,为何还能保持刚正不阿的人品?

    历史人物编辑:诗妈的生活标签:范仲淹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拥有着远大抱负的诗人,他们编写的众多诗句,直到现在都依旧流传至今,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他编写的诗句都是有一些忧郁感的,但是不得不说,他把那种深厚的情感都寄托在了诗词当中,能够让我们后人亲身的领略到当时的情景,得到最深刻的感触。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恰好他经历了唐朝盛转衰

  • 宋仁宗的悲哀:为何不能学宋神宗,与范仲淹一起将新政进行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范仲淹

    文:军事帅哥提到北宋第一大暖男——宋仁宗,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范文正公,范仲淹大人。这对君臣在11世纪上演了一场差点改变大宋帝国历史的新政改革。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场新政改革却戛然而止,范仲淹离开中央到地方做官,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抒发情怀。那么,宋仁宗为何不

  • 北宋官员屡屡被贬谪,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三次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范仲淹

    北宋官员屡屡被贬谪,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被三次被贬!北宋时期,那些被贬的文人官员,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国策,文人很高的地位,“不杀士大夫”以成为宋朝皇家祖训。文官自由度很高,敢直言进谏。因而,北宋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文官被贬谪的很多。贬谪后,东山再起的也不少,还有不少在贬谪过

  • 范仲淹一首《渔家傲》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读来慷慨悲壮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孤寒,有大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仁宗康定元年(1040),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