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民间出身的四大阎王,范仲淹、包拯上榜,还有一位超级战神

民间出身的四大阎王,范仲淹、包拯上榜,还有一位超级战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聪 访问量:297 更新时间:2024/2/28 17:20:08

人活着的有天皇老子管着,人死了自然也有阎王爷管着,天皇老子是在天上,人人都想做,可这阎王爷谁去做呢?相传,历史上好多有能力的名将,因为他们活着的时候能力过强,老百姓们把他们传的很神,说他们死了以后就变成了阎王。

这种说法可不可信小编不知道,重要的是看你信不信。中国那么长的历史,那么多名将,所以死了以后做阎王的人特别多,以前百姓们都说有“四大阎王爷”,后来又多了一个“十大阎王爷”的说法。

对了,在这里小编应该解释一下,说名将们都去做了阎王,不是指个个都当上了阎王老子,百姓说的做了阎王爷是说他们死了都去了地府当官去了。

“四大阎王爷”的说比十大那个可信一些,这个说法是从隋书里流传出来的,这“四大阎王”是百姓纠结了好久才从数不清的名将里选出来的,那么到底是哪四个人被选中了呢?

第一个是隋朝的大将韩擒虎,当年韩擒虎只带了五百个兵去对抗几十万人,虽然这些他带的都是精兵,但面对这么多人这仗怎么打,这隋文帝也太抠门了,难道隋朝没有兵了吗?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是隋文帝太相信韩擒虎的能力了,韩擒虎一个足以抵挡千军万马,派五百个人给他已经算多的了。

确实,韩擒虎像一个神一样,带着五百个人去打几十万的军队,还顺顺利利地拿下几座城池,直接打到敌人家里去,这些士兵们看到他腿都吓软了,还打什么打,兵器一扔,赶紧下跪求饶。

韩擒虎这场仗打出了多大的名气,以后打仗韩擒虎都不用出手的,直接大喊一声就把敌人吓跑了。后来韩擒虎临死的时候,皇上派人去看望,这个通报的人给韩擒虎带来了皇帝才能有的排场,害得韩擒虎家里人心里有点隔应,就问这个通报员:“你来迎什么王?”通报员回答说:我来迎阎罗王”。

卧病在床,马上就要死去的韩擒虎听到这话感动不已,他的一生能获得这样荣誉死了也值得,于是没多久他就安心地死去,从那以后韩擒虎就成了人们心中的阎罗王。

第二个阎罗王是大家都熟知的包拯包大人,包青天是有一身正气的人,他为百姓除掉了多少奸贼,为多少百姓讨回了公道,不管在人间,还是地下,都需要包青天太主持公道,因此包拯也是人们心中的阎罗王。

第三位也是一个很正直无私的人,他是历史上难得的贤相寇准。他在位的时候处理事情很正直,得到百姓们的敬重,但得罪了很多官员,后来被陷害丢了官职客死他乡,不过在百姓心中他是阎罗王,这一切也都算值得。

这第四位是语文课本里常出现的人物,他是一代清官范仲淹,一生为了百姓而活,你说百姓能不信任他吗?所以他死后也成了人们心中的阎罗王。

其实小编认为这四个人里面最适合做阎王爷的是韩擒虎,韩擒虎有超强的气势,地下的小鬼们估计没有敢靠近他的,而且他一生打过那么多场仗,武艺高超,经验丰富,是管理地府事务的最好人选。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大灾荒时,范仲淹明明下令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却赞口不绝?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这是范仲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一个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奇才。他面对灾情并不是简单的简省节用,省出钱来赈济灾民,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兴土木,宴饮游乐的办法。看似荒唐,实则有效。在饥荒年代,谁都没饭吃,如果能给口饭吃,就有人愿意给别人当雇工。这时候,如果

  • 出了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整整兴旺800年!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范仲淹

    从寒门布衣,官至皇朝宰相,他是北宋“庆历新政”的主使人。其后人80状元、400进士的故事仍为今人广为流传。800年经久不衰的家族是范氏子弟的个人修为还是得益于先祖沿袭的优良家风?今天给大家谈谈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原因。800年之盛始于范仲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

  • 经历被贬事件后的范仲淹,为何还能保持刚正不阿的人品?

    历史人物编辑:诗妈的生活标签:范仲淹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拥有着远大抱负的诗人,他们编写的众多诗句,直到现在都依旧流传至今,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他编写的诗句都是有一些忧郁感的,但是不得不说,他把那种深厚的情感都寄托在了诗词当中,能够让我们后人亲身的领略到当时的情景,得到最深刻的感触。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恰好他经历了唐朝盛转衰

  • 宋仁宗的悲哀:为何不能学宋神宗,与范仲淹一起将新政进行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范仲淹

    文:军事帅哥提到北宋第一大暖男——宋仁宗,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范文正公,范仲淹大人。这对君臣在11世纪上演了一场差点改变大宋帝国历史的新政改革。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场新政改革却戛然而止,范仲淹离开中央到地方做官,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抒发情怀。那么,宋仁宗为何不

  • 北宋官员屡屡被贬谪,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三次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范仲淹

    北宋官员屡屡被贬谪,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被三次被贬!北宋时期,那些被贬的文人官员,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国策,文人很高的地位,“不杀士大夫”以成为宋朝皇家祖训。文官自由度很高,敢直言进谏。因而,北宋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文官被贬谪的很多。贬谪后,东山再起的也不少,还有不少在贬谪过

  • 范仲淹一首《渔家傲》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读来慷慨悲壮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孤寒,有大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仁宗康定元年(1040),受命

  • 大灾荒时,范仲淹严令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却赞口不绝?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范仲淹

    大宋时节有一著名人物唤作范仲淹,他的一生非常波澜壮阔,读过书上过朝写过文章打过仗,还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歌与文章——往往都极具文学性,比如说,“羌管悠悠霜满地,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西北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表达出来了渴望建立功业的愿望,还有入选中学课文的《岳阳楼记

  • 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故意抬高米价,灾民:范大人真是个好官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范仲淹“划粥割齑”的故事,敬佩于他的坚持与毅力;中学时期的一篇《岳阳楼记》让我们了解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正是因为他如此为国为民的精神,所以深得百姓的喜爱,在死后更是被赠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出生于989年,但是就在他出生一年

  • 北宋名臣范仲淹,晚年做了一件事,让家族兴旺八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大咖美泉标签: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中的这句话,传为千年绝唱。一篇精彩绝伦的《岳阳楼记》不仅让岳阳楼青史留名,也让其作者范仲淹千古不朽,成为后世推崇的一代圣人。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体恤百姓,严于律己。虽然数次遭遇贬谪,却不改其心志,

  • 《岳阳楼记》的前世今生以及范仲淹的邓州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范仲淹

    壹北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57岁。范仲淹官服像这一年,他的肺病有所加重,就以身体欠佳为由,上书宋仁宗,求解边任邓州。为什么是去邓州,而不是别的地方呢?《陈乞邓州状》里是这样说的:右,臣闻理之安危,固当殊体;官之废置,孰可冒居。窃念臣昨厕台司,日曕宸扆。亲承睿诏,俯念边防,思得迩臣,往分重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