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是范仲淹后代,被大明忽视,投降大清后成开国第一文臣!

此人是范仲淹后代,被大明忽视,投降大清后成开国第一文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书展静夜 访问量:3647 更新时间:2024/1/24 19:10:44

此人是范仲淹后代,被大明忽视,投降大清后成开国第一文臣

我们都知道,元朝和清朝在我国历史上都是由少数民族所统治,但是为何元朝仅仅90多年就灭亡了,而大清却延续了数百年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元朝没有进行汉化,完全是以自己民族的落后方式来统治先进的中原大地,故此必然灭亡。相对来说,大清之所以能够国运长久,便是因为他们乐于接受中原的优秀文明。并且他们和元朝不一样,他们对于汉人的歧视没有那么大,反而乐于招徕汉人臣子。今天我们说的这个人便是于大清开国有功的一位汉人大臣,他被称为大清开国的头号文臣——范文程

范文程,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但对于他祖宗的名字你肯定听说过,就是宋朝著名丞相范仲淹。公元1597年,范文程出生了。他从小就热爱学习,还特别聪明,在他18岁的那年就考上了秀才,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明朝政府的任用。三年以后,东北的后金崛起了,他的家乡被攻下,为了保全性命和渴望为民造福,他和他的哥哥一起去求见努尔哈赤,就这样投降了后金。而努尔哈赤正值用人之际,也没有看不起他,反而很欣赏他,就让他开始参与出谋划策的工作。

公元1643年,皇太极去世了。他这一死,朝堂开始暗流涌动,各个派系开始争夺王位。而范文程曾作为八旗中红旗的下属人员,这个时候被封到了镶黄旗旗下。这时他又遭到了新的麻烦。多尔衮的亲弟弟欺负范文程是个汉人文臣,就把他的妻子强行临幸了,经历了好一番波折后这件事才得以平息下来。但这个时候的范文程一言不发,保持沉默,尽管心爱的妻子被欺辱了他还是以大局为重,没有乱来,反而在大清向中原挺进这件大事上尽心尽力的出谋划策,立下了不世之功。

公元1644年,大清的军队入驻了北京城。当时的情况很复杂,京城各项事务都废弛了,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范文程鞠躬尽瘁,费劲了心机去辅佐皇帝处理。他一直没有忘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要把明朝的弊政彻底摧毁,给百姓争利益,拉拢汉人的民心,定制一系列开国的规矩。他上奏的第一条法令就是禁止清兵烧杀抢掠,紧接着就是为崇祯皇帝发丧,口诛笔伐李自成的暴行,下令天下百姓为崇祯帝守灵三天,并且朝廷厚葬崇祯帝。他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迅速稳定了天下人的心以及明朝故官的拥戴。

范文程作为一个汉人,投降了清廷,他是“汉奸”,但不是汉奸。可以说,他为民族的统一与融合以及文化间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有他的存在,清朝迅速在中原站稳了百姓的脚跟,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说他是清朝第一开国文臣绝对没错。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小镇做题家出身的范仲淹,一个令人皇帝都头痛的家伙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范仲淹

    一提到范仲淹,很多人想到的是岳阳楼、是西北塞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位名震古今的大家,是小镇做题家出身,也是一个让疼头痛的刺头……(一)范仲淹年少的时候去算命,他问人家:“我能当宰相不?”对方直接回到:“没可能。”老范又问:“那我能当医生不?”对方还是回答:“没可能。”老范仰天长叹:“男子汉大丈

  • 范仲淹的这首千古名词,句句堪称经典,最后9个字惊艳世人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范仲淹

    古代大臣死后的谥号,可以反映出生前的作为,对于文臣来说,若能得到“文正”的追谥,绝对称得上最高荣誉。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谥号为“文正”的人并不多,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或许范仲淹文学功底略逊于苏东坡,但他为官期间取得的成绩,远在苏东坡之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是这

  • 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却能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历史人物编辑:执笔话史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却能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而且还被堪称一奇、一绝,为后世所歌颂,被列入中学生教科书。原来文中的一切,都只是他内心之所想。文学和艺术讲究的是以心造境。范仲淹,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据考证,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竣工,请他作序,他还在别的地方玩呢。没去过岳阳楼而写《

  • 江浙一带发生严重饥荒,地方官范仲淹用此法,使杭州率先摆脱饥荒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范仲淹

    提到范仲淹,我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了,里面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好多志士所追求的行为准则。范仲淹,他是北宁波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其26岁时一举考中了进士,后任参知政事,提出多项国家的改革政策。由于性格耿直,宁折不弯,受到朝廷许多官员的排挤,他所推行的

  • 《朋党论》——欧阳修的无心之过,却实实在在地扳倒了范仲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博主标签:范仲淹

    每每回首历史的时候,“变法”始终都是绕不过的一个梗。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它贯穿了每一个封建王朝,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变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而变法的推动者,结局往往也令人唏嘘。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人物,也是以推行“新政”闻名于世的范仲淹第一次认识范仲淹,可能就是初中的那篇《岳阳楼记》,一句“先天

  • 民间出身的四大阎王,范仲淹、包拯上榜,还有一位超级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范仲淹

    人活着的有天皇老子管着,人死了自然也有阎王爷管着,天皇老子是在天上,人人都想做,可这阎王爷谁去做呢?相传,历史上好多有能力的名将,因为他们活着的时候能力过强,老百姓们把他们传的很神,说他们死了以后就变成了阎王。这种说法可不可信小编不知道,重要的是看你信不信。中国那么长的历史,那么多名将,所以死了以后

  • 大灾荒时,范仲淹明明下令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却赞口不绝?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这是范仲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一个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奇才。他面对灾情并不是简单的简省节用,省出钱来赈济灾民,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兴土木,宴饮游乐的办法。看似荒唐,实则有效。在饥荒年代,谁都没饭吃,如果能给口饭吃,就有人愿意给别人当雇工。这时候,如果

  • 出了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整整兴旺800年!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范仲淹

    从寒门布衣,官至皇朝宰相,他是北宋“庆历新政”的主使人。其后人80状元、400进士的故事仍为今人广为流传。800年经久不衰的家族是范氏子弟的个人修为还是得益于先祖沿袭的优良家风?今天给大家谈谈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原因。800年之盛始于范仲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

  • 经历被贬事件后的范仲淹,为何还能保持刚正不阿的人品?

    历史人物编辑:诗妈的生活标签:范仲淹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拥有着远大抱负的诗人,他们编写的众多诗句,直到现在都依旧流传至今,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他编写的诗句都是有一些忧郁感的,但是不得不说,他把那种深厚的情感都寄托在了诗词当中,能够让我们后人亲身的领略到当时的情景,得到最深刻的感触。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恰好他经历了唐朝盛转衰

  • 宋仁宗的悲哀:为何不能学宋神宗,与范仲淹一起将新政进行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范仲淹

    文:军事帅哥提到北宋第一大暖男——宋仁宗,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范文正公,范仲淹大人。这对君臣在11世纪上演了一场差点改变大宋帝国历史的新政改革。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场新政改革却戛然而止,范仲淹离开中央到地方做官,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抒发情怀。那么,宋仁宗为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