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权臣史弥远,枉杀重臣,矫旨废帝,为什么却没进入南宋奸臣榜

南宋权臣史弥远,枉杀重臣,矫旨废帝,为什么却没进入南宋奸臣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半月历史阁 访问量:3609 更新时间:2023/12/28 15:40:32

在说史弥远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他的父亲,史浩

史浩为人仁厚,德高望重。他一生历经徽、钦,高,孝、光五个皇帝,晚年光荣退休,被授予太师的称号,一生可圈可点,近乎完美。按理说,这么厉害的人物,应该是历史扬名的,可为什么人们提起南宋,史姓人物,却没人记得他呢?

原因在于他有一个坑爹的儿子,史弥远。

01

史弥远,南宋时期唯一一个可以在骂名上和秦桧不相上下的大人物。

作为坑爹界的鼻祖,他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恶习和坑爹行径。

作为一个官二代,他反而是一个不错的正面代表。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八岁铨试时是第一。

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学习这方面,从来没让他老爹失望,甚至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也承蒙他爹的关照,得以踏入官场为官,本以为前途无量,至少也是封侯拜相的人,可是后来因为他爹史浩病故,史弥远回家服丧。

等他三年期满回朝后,朝廷只让他任大理司直,这就是个八品小官。没有了老爹撑腰,朝中没人愿意管他。

作为一个权倾朝野宰相的儿子,只做一个区区的八品小官?史弥远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开始用心钻研为官之道。短短十年,他利用父亲史浩的名声和人脉,从八品爬到了三品,可是,在苦心钻研官场爬升之道的时候,他这个人也慢慢的被官场这个大染缸污染了。

02

当时韩侂胄对金的战争大败,收复中原彻底无望。威严扫地的韩侂胄最终只能选择议和投降。

然而金国提了一个要求,和谈可以,但是必须交出你的项上人头,不然就继续打吧。

韩侂胄自然不可能交出自己的大好头颅,于是和谈一事被搁浅了。

这件事儿不知怎么的,就传到史弥远耳中,他心中一动,看到了大好前程在向自己招手。

杨氏因为之前杨贵妃一事,恨透了韩侂胄,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史弥远利用这一点,勾搭上了杨家这条大船。史弥远表示,咱俩联手弄死韩侂胄啊,这是双赢。

于是,史弥远和杨氏官员共同上书陈列韩侂胄的罪状和金国议和的要求。希望宁宗能直接下旨,斩杀韩侂胄。

但是却遭到了宋宁宗的拒绝。

然后,不甘心的史弥远让杨皇后伪造宁宗的密旨,让韩侂胄进宫仪事,毫无戒备的韩侂胄就这样死在了史弥远的手中。脑袋还被割下来送给金人当议和礼物。(韩侂胄的祖上是北宋名将韩琦,可怜一代名将忠良之后,竟死的如此憋屈。)

03

韩侂胄被杀后,朝廷上,史弥远一家独大,成为权臣,他之所以能只手遮天,全因为他背后有杨氏一族这座大山。此时,他已经将父亲穷极一生积累的名声,基本上败得差不多了。

史弥远上位之后,第一件做的事儿就是恢复了秦桧的爵位和谥号,积极施行求和政策。

并且一手促成了宋金史上最为屈辱的嘉定和议。

他的所作所为,引得全国上下一片谩骂,就连他的父亲,也遭了无妄之灾。史弥远不光败光了父亲的名声,也败光了自己的名声,作为一个读圣贤书的人,失去了名声简直比失去了生命还要严重。

可是史弥远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气愤不已的朝臣们,私下称他为秦桧二世。

民间憎恨史弥远的人,甚至还自发的组织了一次暗杀行动,虽然失败了,但也可见人们对史弥远的憎恨程度。

其后,他还做出了矫诏废帝的举动,他废掉宁宗立下的皇储,扶起一个傀儡皇帝,宋理宗。

但,奸相史弥远这一生,虽然作恶多端,也并不是毫无作为的。

04

他为相多年,曾为朱熹的理学正名,并且不遗余力地宣扬。而他本人所学的,却是陆九渊的心学。

史弥远还坚持以民为本的政策理念,处理了各种民生问题、社会安定问题等,稳定和保障了南宋百姓的生活问题。

他还曾经组织过北上收复山东与河北等故土的军事行动,在他执政期间,虽有议和之事,但却没丢失过一寸南宋的国土。

还有史弥远一手签订的《嘉定和议》,被后世人认为是卖国求荣。可是,在北伐失败的条件下,国家无防备之力,这个协定换取了金人不再继续攻城占地,避免了许多百姓家破人亡的命运,代价仅仅是损失一些黄白之物。

史弥远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

奸臣做的事儿,他做过。

权臣做的事儿,他也做过。

忠臣做的事儿,他也有做。

能臣干的事儿,他也没落下。

但其究竟是奸臣,权臣,还是能臣。还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绯夜盗香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史弥远

更多文章

  • 秦桧、韩侘冑、史弥远、贾似道四大权臣,谁是南宋掘墓人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汪洋标签:史弥远

    南宋自高宗南渡,号称中兴,至厓山覆宗,一百五十二年间,秦桧前后擅权十九年,韩侂胄擅权十四年,史弥远两朝擅权二十六年,贾似道前后擅权十六年,权臣秉政,几与南宋相始终。一、秦桧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江苏南京人,生于湖北黄州。进士及第,“阴险如崖阱,深阻意叵测。”以俘虏之余,居百官之上

  • 南宋奸臣史弥远:废太子杀大臣,对金人卑躬屈膝,谥号和秦桧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史弥远

    秦桧是南宋有名的奸臣,然而南宋其实还有一个奸臣,虽未列入《奸臣传》,罪行却比秦桧还要大,只是由于理学家们的粉饰,他不仅没有成为奸臣,还成了侠肝义胆的忠臣。这个人,就是史弥远。史弥远进士出身,他在朝中的前十年默默无闻,只是从八品的芝麻官升到六品的司封郎中。一直到韩侂胄得势后,史弥远才终于受到重用,不到

  • 死了一个韩侂胄,又来一个史弥远,南宋会衰亡都是因为自己人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史弥远

    由于史弥远是伪造诏书杀死韩侂胄,不敢向宁宗奏告真相,仅命临安府向宁宗申报韩侂胄已死,而昏庸的宁宗三天后还不相信韩侂胄已死,在知道死讯后也未追究原因,遂使史弥远的奸计得逞。史弥远仅升为礼部尚书,但掌握了政府实权,积极进行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为向金表明屈膝求和的诚意,恢求和活动。复了奸臣秦桧的申

  • 南宋史弥远,罪恶和秦桧不相上下,为何只有秦桧进入《奸臣传》?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史弥远

    说起史弥远,其罪恶尤在奸相秦桧之上。秦桧在宋高宗朝,两度为相十九年,辅佐高宗赵构一心对金屈辱求和,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以“莫须有”罪名冤杀抗金名将岳飞,倍受时人和后世深恶痛绝。而史弥远奸巧猾人,依托主战的丞相韩侂胄而起,却也一味求和,应金人之意,矫诏与杨皇后密谋在玉津园击杀韩侂胄,向金人求和,达成的

  • 宋理宗是否真有帝王之才?看看他在史弥远死了以后的从政

    历史人物编辑:澳古说说历史标签:史弥远

    南宋时期,宋理宗时期权臣史弥远死了以后,他的帮凶郑清之,在理宗即位后不久的绍定元年(1228年)升为签书枢密院事,进入执政之列,绍定三年又升兼参知政事。绍定六年十月,史弥远病死前不久,郑清之又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理宗亲政时面临的仍然是史弥远安排的政局。但是,理宗和郑清之都深知史弥远为政不得人心,因而

  • 宋理宗之所以甘心做傀儡,是因为他在等,等史弥远的死期

    历史人物编辑:大肥肥文史标签:史弥远

    宋理宗意外地当上了皇帝,他知道史弥远的势力布满朝廷,他既为了感恩,也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在史弥远当权期间甘心充当傀儡。杨皇后虽名为“同听政”,实亦不预朝政,次年四月即归政。史弥远深知废皇子赵竑为济王、立赵昀为帝之事,不得人心于是加紧推行已行之有效的政策,即扶植理学及引用理学人士。理宗即位的次月,即“诏

  • 南宋名相——江万里,真身墓葬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江万里

    很多人都知道南宋著名的平易近族铁汉文天祥,却常常不晓得他的师长教师江万里;只知生平力主抗金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却不知江万里。就连他的墓葬回处,也历来存在争议,争论不断。咸淳九年,江万里以76岁高龄,奉旨再度出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一年后元兵大举南侵,南宋王朝外有强敌压境,朝中有贾似讲擅权误国,国家

  • 陈宜中:南宋的最后宰相,与文天祥相比,竟然有着天壤之别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陈宜中

    陈宜中:不作田横刎,死矣死南荒宋代是个出文人的朝代,也是个出奸臣的朝代,北宋是围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最终是以“元祐党籍碑”的出台而结束;而南宋虽无明确的党争,但以权臣为中心的站队,以及战和之争,其炽烈程度更甚于北宋,所以,有宋一朝在《宋史》足足四篇的传记中,共有21人被录入奸臣之列。《宋

  • 害死文天祥的奸臣留梦炎:明清两朝,其后代永世禁止参加科考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留梦炎

    我们都知道,当年岳飞将军死于“莫须有”的罪名,是秦桧连同当朝的佞臣一起陷害,向皇帝进了谗言,导致了这场历史悲剧的发生。而文天祥的死因,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忽必烈下令杀的他。但从历史的文献看,忽必烈对于文天祥应该是相当的期待,不可能想要杀死文天祥的。在紧要关头,其实是因为一个人对忽必烈说的一句话,让忽必烈

  • 南宋丞相留梦炎,害死文天祥,浙江人蒙羞,朱元璋不许他子孙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炘然读历史标签:留梦炎

    古人常言气节二字,无论是路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哀,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皆是世人眼中最值歌颂传扬的美好品德,可偏偏,家国大义面前,总有人如同汤锅中的老鼠,因一己之私背叛立场,出卖良心,以同僚性命换取权力和地位,令后人无比唾弃。而叛国者中最出名的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