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部《济公游记》让多少人对这个凡事都乐呵呵,表面看上去疯癫不已实则上头脑无比清晰的高僧令人记忆犹新,在人们印象中济公永远穿着破旧衣服且身上脏兮兮的。但其实历史上真的有原型,叫做李修缘,而且不同于刻意美化人物的一贯表演手法,几乎与影视剧中的形象如出一辙。
“帽儿破,鞋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这句小编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歌词真的是记忆犹新,也是从这个时候第一次对佛教有了认识和了解,活佛济公就是一个很好的解除人间疾苦的例子,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能替当地需要帮助的人解决麻烦。在民间知名度非常之高,还有着一句“佛祖心中留,酒肉穿肠过”的经典俗语,不受戒律拘束。
济公原名叫李修缘,是南宋时期的得道高僧,起初是在灵隐寺出家,学问渊博的他还懂医术,在民间游历时也为百姓医治好不少疑难杂症。和那些经常一打坐就是几个时辰的僧人不同,相反济公天性好动,经常斗蟋蟀,对于酒肉更是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也正是因为太过于疯癫,不守戒律,人们经常唤他为“癫僧”。
因为慧远法师的离去,济公只能被迫去了净慈寺,外人眼中的他非僧非道,但是却喜欢打抱不平,经常是一开口说话就惹得众人啼笑皆非。但其实济公却是禅宗杨岐派的第六代传世高僧,不然人家一身的本事和知识都是哪里来的呢?仔细了解就会发现济公很有心,也很细心,在净慈寺失火以后他亲自去严陵山进行募化,在他的努力之下,才得以让净慈寺恢复了以前的模样。
民间关于他的故事一直都有流传,有的甚至以小说和戏曲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现在在灵隐寺还有济公的运木井用来纪念这位受人喜爱的高僧。至于有些人就说了,这样一个形象和性格怎么会走上出家这条路,只能说和他的家世也有关系,但是最重要的应该还是他和佛法有缘。试想当初若不是他的父亲舍弃了在朝中做官,并且常年吃斋念佛,可能真的不会有他的存在了。
这样一位疯疯癫癫的僧人其实比那些打着出家却不做出家人事的更加靠谱,这种不浮于表面功夫的得道高僧也确实值得每个人的尊重,不过年轻一辈的应该很少知道游本昌老师的济公了吧?毕竟能够看过老版济公的应该都是暴露年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