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衍:一手高举屠刀,一手吃斋念佛,做的坏事能洗白吗

萧衍:一手高举屠刀,一手吃斋念佛,做的坏事能洗白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怀武 访问量:3685 更新时间:2023/12/20 2:19:50

公元502年,南朝梁武帝萧衍派郑伯禽拿着一块生金子,走到了南齐废帝萧宝融的身边,叫他吞下去,自尽。

要知道,吞生金子是很残忍的,会活活被坠破内脏。

萧宝融冷笑一声道:杀我还用金子吗?不如给我点酒,我喝了任凭你们处置。于是,他举起酒杯喝得烂醉,在意识模糊的状态下,被郑伯禽杀死了。

作为南齐的末代皇帝,萧宝融生不逢时,赶上了萧衍大权在握,即将谋朝篡位的时节。

当时萧衍作为大司马,早就是南齐的实际控制者,生了篡逆之心。善于看眼色的沈约发现这件事情后,鼓励他,给他吹彩虹屁,叫他取而代之。

在一系列推动下,萧衍决定下手了。

他为了登基,先是诛杀了南齐的诸位王爷,又逼迫15岁的小皇帝萧宝融让位给他。

于是,3月28日,萧宝融正式下诏禅让皇位给箫衍,南齐灭亡。

之后,萧衍登基称帝,大赦天下,建立了南梁。

得到自己要的一切后,他把萧宝融封为巴陵王,给他在姑孰建了王宫,对其礼遇有加。

萧衍本来想,把萧宝融控制起来,让他做一辈子的逍遥王爷。他也决定了以南海郡为巴陵国,让萧宝融搬到那里去。

可是,当时沈约却出来反对,他阻止了萧衍道:“今时不同往日了,你不知道曹操说过一句‘不可贪虚名而受实祸’吗?”

听了沈约的话,萧衍改了主意,决定斩草除根。于是,他派出亲信郑伯禽去姑孰,拿着金子逼迫萧宝融吞。

可怜那孩子当时才15岁,他知道自己是活不成了,便请求要点酒,把自己灌醉,走得轻松些。等他醉了后,郑伯禽上前了结了他。

至此,萧衍就再也没有威胁了。

这段历史被记录在《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五卷》中,描绘了南梁取代南齐时,梁武帝萧衍的残忍与南齐小皇帝萧宝融的无奈,让人读来酸酸的。

其实王朝更迭本身就是残酷的,这本没有什么。

可讽刺的是,这样心狠手辣的一个梁武帝萧衍,却是以笃信佛教、慈悲为怀著称的!

也就是说,他一手高举屠刀,一手吃斋念佛,还想给自己洗白。

没门!

当时的萧宝融明显处于劣势,还是个15岁的小孩子。他根本没有选择抗争,而是乖乖禅让。可是,萧衍并没有手软!说是沈约的建议,实则是他自己的本意。

日后的萧衍,也许是觉得自己做的恶事太多了,开始吃斋念佛,建寺庙,礼遇僧人。

因为信佛,他还缔造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景。

然而,这一切真的能证明他是个心怀慈悲的人吗?

显然不能!

那时的萧宝融,一定也很想活下去,也曾想当一个明君,成就千古帝业。然而,他没有机会,还未绽放就殒命于十五岁的年少。

而这个残忍的结局,就是萧衍给的!

青鸟在这里不是宣扬萧衍心狠手辣有什么不对,而是觉得一个狠人假慈悲就很讨嫌!

事实上,人在做,天在看,萧衍自己的结局也是遭了报应的!侯景之乱后,他被困台城,最终是活活饿死,还不如醉死的萧宝融!

所以,坏事做多了,做好事也是洗不白的!还是善良更好!

梁武帝萧衍杀南齐末代皇帝萧宝融的这段历史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不得不说,史书读起来也是很精彩的,比小说还要精彩。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记载了从东周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在这其中,古代王侯将相一一登场,每一段故事都堪称经典,可歌可泣。

也许有朋友觉得史书太枯燥了,还是文言文。但是今天青鸟给大家推荐的《资治通鉴》并没有这个困扰,它有两大优点:

一、文白对照,阅读起来轻松无障碍,小孩子也是可以读的。

二、精装礼盒版,装帧精美,印刷清晰,超值正版。

这套书有厚厚的四大本,有趣又有料。不论是自己拿来读,还是送人都可以,哪怕放在书架也是很有牌面的!而且现在优惠价只要99元,是很超值的!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购买!

读书第一步,要从买书开始。就算我们不是书香门第,也要主动读书,做书香门第的缔造者。

读史以明智,让我们一起捧起书卷,随着书页穿越历史,探索古圣先贤的智慧吧!

我是青鸟诉音尘,一个会喊你读书的小可爱!记得点关注哦!

标签: 萧衍

更多文章

  • “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朝廷曾为他四次赎身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萧衍

    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原,很快就适应了中国这方水土,非常顺利地扎下了根。公元5世纪,佛教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尤其在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发达的南朝,这里微风细雨,草长莺飞,宋齐梁陈四个政权,都为佛教呐喊助威。有的皇帝,就是非常前程的佛教徒,甚至出现国皇帝舍身出家,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皇帝赎身的热闹场

  • 历史上的第一位皈依佛门的皇帝——萧衍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萧衍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前后共有500多位帝王。其中信佛信道、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的数不胜数,要说出过家或皈依佛门的还真不多,按朝代顺序来排列,有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武周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顺治等等。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皈依佛门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萧衍,字叔达,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

  • 南梁萧衍-圣明与昏庸皆在一念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萧衍

    刘裕文韬武略,却英年早逝成为了遗憾,为后人津津乐道,然而,英年早逝的皇帝就一定可惜吗?其实在李隆基之前,已经有了很多案例,汉武帝的例子可能比较久远,但是在南朝也有这样一位皇帝,曾励精图治,曾招揽贤才无数,最后却舍身佛事,搞得百姓苦不堪言,更是接纳了一个狼子野心的叛乱将领,最终候景之乱不仅把自己逼死,

  • 梁武帝萧衍的功过是非,半世英明半世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萧衍

    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人。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他是出身最高官贵的一个。出身兰陵萧氏天下闻名,萧衍本人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累迁雍州刺史。而且文武兼资,公元500年起兵讨伐东昏侯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萧宝卷在位四年,死时19岁。随后萧衍立萧保宝融为帝,时年14岁,在位二年,

  • 辟谣:南朝名将陈庆之,以七千兵马胜北魏四十万大军,是否属实?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陈庆之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名将陈庆之,无疑是被夸大了。陈庆之最为出名的战绩便是所谓的“七千大军破四十万”,但这个事件真实吗?这个数字准确吗?七千和四十万这两个数字,在史料之中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南史.陈庆之传》中陈庆之自己的口中:时荥阳未拔,士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曰:“我等才有七千,贼四十余万。今日之

  • 陈庆之北伐神话:只用七千人就横扫北魏,为何最后惨遭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挥墨标签:陈庆之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七十八)陈庆之名帅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在有关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网文里,有两个人被后人追捧为了“战神”——一个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闵;另一个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梁朝永兴侯陈庆之。有关于冉闵,我们已经论证过,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环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处的;而陈庆之其人

  •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文弱书生”陈庆之

    历史人物编辑:瑶芦冉标签: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南北朝时期的一代名将。他为人忠厚,做事公正,不以出身论英雄,备受后人敬仰。而他的这一身傲骨,在后人看来,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纵观他的一生,他一生都在为了理想而奋斗。陈庆之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南朝宋国的一名文官,而母亲则是当地有名的大家闺秀。受家庭环境影响的陈庆之从小就受到了良好

  • 陈庆之:一介书生,如何走向一代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扇新说史标签:陈庆之

    书生成将军的事迹在古代挺多的,三国的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明朝的袁崇焕让后金的努尔哈赤无法踏进山海关一步。那么文武双全真的很容易吗?文官的身体素质从一开始就输了。而且一开始也没有军事经验,所以大多数情况弃武从文,和弃文从武的人都很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将军,他总是身穿白袍,又被人称为"白袍

  • 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朝第一名将陈庆之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从幼年的时候就跟随梁武帝。为人宽厚,忠心事主。陈庆之在涡阳一战中以少胜多,连胜十三阵,攻取北魏十三城,一时之间是大名垂宇宙。梁武帝加封为彪勇将军。让陈庆之领兵七千护送北魏宗室元灏北返,但北魏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但意料不到的是陈庆之突然攻克荥城,北魏主将丘大千领兵七万对抗陈庆之七千

  • 名震南朝第一将-陈庆之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陈庆之

    历史上总有些天才会横空出世,以过人的才华,震撼世人要求的功绩改变这个世界的局势,让大家目瞪口呆而又崇拜他,就好像,他们生来就该如此优秀,汉朝时候的霍去病就是这样,以其过人的才华打到漠北无王庭之后,就突然离开了人世。当然,历史的长河不会只有这样一位名将,多年后,在南朝的梁武帝时期也涌现出了这样一位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