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朝廷曾为他四次赎身

“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朝廷曾为他四次赎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程洁旅游攻略 访问量:4914 更新时间:2024/1/8 13:37:50

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原,很快就适应了中国这方水土,非常顺利地扎下了根。公元5世纪,佛教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尤其在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发达的南朝,这里微风细雨,草长莺飞,宋齐梁陈四个政权,都为佛教呐喊助威。有的皇帝,就是非常前程的佛教徒,甚至出现国皇帝舍身出家,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皇帝赎身的热闹场面。自卖出家的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南朝著名的梁武帝。

梁武帝(464—549),名萧衍,字叔达,祖籍南兰陵中都里,即今江苏丹阳。萧衍是中国第一个信佛的皇帝,据说,他祖上的出身十分显赫,是汉代的开国名相——萧何。到萧衍这儿,算是萧何第二十五世孙。萧衍的确是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型帝王。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绝对能排前三名。如果他的学术成果和文学造诣,就更牛气了。

据史书记载:“(梁武帝)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看来,萧衍非常用功,从小就受到儒家的正统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仍然保持孜孜不倦的攻读习惯。“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样一位扎实读书、认真思考的文化人,居然阴差阳错地当了皇帝,确乎是误打误撞,无奈“富贵迫人来”。

萧衍博学,自然亲近初入中原的佛教。他早就是一名死心塌地的“佛门弟子”。当皇帝享受人间富贵,怎能和超越轮回、醍醐灌顶相比呢?他曾公布过自己写的《断酒肉文》,还正式受过“菩萨戒”。公元520年,天竺高僧被他迎入金陵,两人有一段简短的对话。梁武帝问法说:“我这样不断地行善,会有什么功德?”达摩禅师随即冷冷地答道:“了无功德。”梁武帝听了自然不高兴,再想问其中缘由,禅师就不再纠缠这个问题了。最终,二人话不投机,达摩禅师拂袖而去,很快就潜到长江以北去了。

萧衍一边处理军国大事,一边琢磨出家为僧的事儿。这事儿听起来非常滑稽,但是,它的确发生了。萧衍真的以九五之尊,舍弃了江山社稷,先后四次跑到寺院里,当起和尚来了。

公元527年,萧衍亲自赶赴同泰寺,正儿八经地当了三天“住持和尚”。那座同泰寺,也就是现在南京的鸡鸣寺,萧衍跑来舍身的时候,这座寺院正在建设中。有人说,他舍身当和尚,就是为了给同泰寺募集善款。为此,他还下令改年号为“大通”。

据说,萧衍早就以佛门弟子自居,平常不近女色,也不动荤腥。饶是如此,还提倡朝廷上下,全国臣民一起效仿:每当祭祀宗庙时,都不准再用生猪、活牛,代之以蔬菜果品。尽管这道命令招来了满朝大臣的反对,萧衍依旧我行我素,用面团捏成猪、牛、羊,祭祀神灵。

自从进了一回同泰寺,萧衍似乎尝到了出家的甜头儿,此后,他又接连在528年、545年、547年,三次跑进庙里“舍身”做和尚,还试图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样一来,朝廷不就乱套了吗?为了把皇帝赎出来,文武大臣不得不集体掏钱。梁武帝前后当了四次和尚,朝廷总共破费了4亿钱。这笔钱名义上捐给了庙里,最后由谁卖单呢?当然还是江南百姓了。最终,天怒人怨,国政日非,“侯景之乱”爆发之后,连佛祖也不再保佑他了。

标签: 萧衍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第一位皈依佛门的皇帝——萧衍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萧衍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前后共有500多位帝王。其中信佛信道、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的数不胜数,要说出过家或皈依佛门的还真不多,按朝代顺序来排列,有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武周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顺治等等。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皈依佛门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萧衍,字叔达,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

  • 南梁萧衍-圣明与昏庸皆在一念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萧衍

    刘裕文韬武略,却英年早逝成为了遗憾,为后人津津乐道,然而,英年早逝的皇帝就一定可惜吗?其实在李隆基之前,已经有了很多案例,汉武帝的例子可能比较久远,但是在南朝也有这样一位皇帝,曾励精图治,曾招揽贤才无数,最后却舍身佛事,搞得百姓苦不堪言,更是接纳了一个狼子野心的叛乱将领,最终候景之乱不仅把自己逼死,

  • 梁武帝萧衍的功过是非,半世英明半世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萧衍

    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人。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他是出身最高官贵的一个。出身兰陵萧氏天下闻名,萧衍本人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累迁雍州刺史。而且文武兼资,公元500年起兵讨伐东昏侯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萧宝卷在位四年,死时19岁。随后萧衍立萧保宝融为帝,时年14岁,在位二年,

  • 辟谣:南朝名将陈庆之,以七千兵马胜北魏四十万大军,是否属实?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陈庆之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名将陈庆之,无疑是被夸大了。陈庆之最为出名的战绩便是所谓的“七千大军破四十万”,但这个事件真实吗?这个数字准确吗?七千和四十万这两个数字,在史料之中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南史.陈庆之传》中陈庆之自己的口中:时荥阳未拔,士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曰:“我等才有七千,贼四十余万。今日之

  • 陈庆之北伐神话:只用七千人就横扫北魏,为何最后惨遭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挥墨标签:陈庆之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七十八)陈庆之名帅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在有关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网文里,有两个人被后人追捧为了“战神”——一个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闵;另一个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梁朝永兴侯陈庆之。有关于冉闵,我们已经论证过,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环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处的;而陈庆之其人

  •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文弱书生”陈庆之

    历史人物编辑:瑶芦冉标签: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南北朝时期的一代名将。他为人忠厚,做事公正,不以出身论英雄,备受后人敬仰。而他的这一身傲骨,在后人看来,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纵观他的一生,他一生都在为了理想而奋斗。陈庆之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南朝宋国的一名文官,而母亲则是当地有名的大家闺秀。受家庭环境影响的陈庆之从小就受到了良好

  • 陈庆之:一介书生,如何走向一代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扇新说史标签:陈庆之

    书生成将军的事迹在古代挺多的,三国的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明朝的袁崇焕让后金的努尔哈赤无法踏进山海关一步。那么文武双全真的很容易吗?文官的身体素质从一开始就输了。而且一开始也没有军事经验,所以大多数情况弃武从文,和弃文从武的人都很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将军,他总是身穿白袍,又被人称为"白袍

  • 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朝第一名将陈庆之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从幼年的时候就跟随梁武帝。为人宽厚,忠心事主。陈庆之在涡阳一战中以少胜多,连胜十三阵,攻取北魏十三城,一时之间是大名垂宇宙。梁武帝加封为彪勇将军。让陈庆之领兵七千护送北魏宗室元灏北返,但北魏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但意料不到的是陈庆之突然攻克荥城,北魏主将丘大千领兵七万对抗陈庆之七千

  • 名震南朝第一将-陈庆之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陈庆之

    历史上总有些天才会横空出世,以过人的才华,震撼世人要求的功绩改变这个世界的局势,让大家目瞪口呆而又崇拜他,就好像,他们生来就该如此优秀,汉朝时候的霍去病就是这样,以其过人的才华打到漠北无王庭之后,就突然离开了人世。当然,历史的长河不会只有这样一位名将,多年后,在南朝的梁武帝时期也涌现出了这样一位名将

  • 大器晚成的军神陈庆之,率七千人击败几十万敌军,胜利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陈庆之

    主席熟读史书,对历史上帝王将相和荣辱兴衰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主席非常喜爱的将领。这个人生逢乱世,虽然身体孱弱到无法拉开弓弩,不擅长骑马射箭,但这些却没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奇才,这个人便是南北朝时代的战神陈庆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战神”美誉的军事家不胜枚举,孙武、白起、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