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为李陵说公道话受到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史记》

司马迁为李陵说公道话受到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史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意青春梦 访问量:1423 更新时间:2023/12/9 9:15:39

公元前99年,太史令司马迁李陵战败后,和汉武帝说了李陵的军功,汉武帝大怒,认为他替李陵开脱,把司马迁交给大理寺问罪,司马迁因为家境贫寒,钱财不足以赎身,亲朋好友也没有帮他的,于是最终被判罚了宫刑,司马迁深受父亲的嘱托,最终写完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司马迁的遭遇,绕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历史上并不是特别出名,但是他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爷爷,李广。公元前99年,汉武帝再次派兵征讨匈奴,是李广利率兵出征,这里面的李陵本来应该是输送粮草,但是他和李广利不和,于是他借兵出征,人数不到5000人,作为一只偏师同时出征。

李陵率领的这些士兵,出师不利,但是深入胡地,足迹到了单于的居住地,并且设下诱饵,英勇地向匈奴发起挑战。和单于的军队激战了十几天后,所杀的敌人都超过了李陵带的士兵数量。

匈奴震惊了,没想到这些勇士这么能打,于是出动了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以人数的优势向李陵的部队发动围攻。李陵军队转战千里,箭已经消耗完,士兵也死伤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活着的士兵仍然不放弃,在李陵的号召下,这些士兵擦干血迹,和敌人拼命。

这边李陵的士兵在英勇进攻,李陵的军队还没有全军覆没的时候,有使者给汉武帝送来捷报,朝臣也都以为汉军大捷。

但是李陵的士兵们,终究因为寡不敌众,而李广利也拒绝派兵救援,导致了全军覆没。

李陵选择了和匈奴投降。

几天后,当最终李陵兵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汉武帝非常生气,朝臣们也害怕自己受到牵连,纷纷指责李陵的投降。

此时的司马迁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李陵平时对部下恩遇有加,所以战斗的时候,部下死战到底,而且他认为我李陵虽然投降,其实却是在寻找机会立功,并不是真得投降,而且当时的李陵也深陷陷囫囵,没有办法才投降的,且以李陵的军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勇将。

于是当汉武帝问司马迁的意见的时候,他力排众议,重点说了李陵的军功,希望能让汉武冷静下来再下诏令。

但是司马迁的话,在汉武帝听来,是为了我替李陵开脱,从而诋毁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交给大理寺问罪。最后给司马迁定了个诬上的罪名,并且也没有人替司马迁交钱赎罪,最终司马迁受到了宫刑。

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耻辱,尽管后世有男人,为了进宫选择自宫,但是对太史令司马迁而言,他是出于公心,才说这些,他和李陵并没有什么交情。

司马迁选择了苟活,是因为他心中还有未完成的事情,如果以这种方式死去,他的著作就不能流传下来了。

有时候屈辱地活着更需要勇气,司马迁活着的时候,甚至有人认为他是自愿受宫刑,以获取荣华富贵。但是司马迁为了他的信念,艰难困苦,没有放弃,完成了这本巨著,留名青史。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害司马迁挨刀子的李陵,究竟算不算是“贰臣”?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李陵

    乾隆三十四年,这是个动荡的时期,此时正处于那场空前绝后的“文字狱”之中,吹毛求疵的乾隆皇帝无意之中发现,在钱谦益的诸多文集中发现有“诋毁”、“诽谤”满清的措辞,他大发雷霆。由于钱谦益是明清交替之时明朝归降的旧臣,因此,乾隆皇帝联想到诸多其他的降臣,就萌发了编撰《贰臣传》的念头。后来,为了维护大清的统

  • 李陵投降匈奴,终生不回汉朝,司马迁为何“偏爱”他?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李陵

    李陵“背叛”汉朝投降匈奴,不是司马迁推崇,而是“偏爱”这类悲壮的人物。李陵年轻时也颇受汉武帝赏识,他曾经穿越匈奴腹地两千多里,侦察绘制地图,驻扎在边塞酒泉、张掖等地,教授士兵箭术提高汉军战斗力。李陵的悲剧始于公元前99年,这年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出塞,目标是天山附近的匈奴右贤王。同时,汉武帝

  • 据说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是汉朝名将李陵,这有何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李陵

    吉尔吉斯人是一个跨境居住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其余分布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阿富汗斯坦等地。当然,在我国境内也有,但我们习惯用柯尔克孜族来称呼。吉尔吉斯人的起源现在还搞不清楚,主流思想认为,他们的先民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在中国古书中记

  • 西汉名将李陵:一生被低估,带领五千步兵杀敌过万

    历史人物编辑:饲养员标签:李陵

    汉武帝在位的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要李陵为李广利护送行李,李广利是汉朝的将军,他在酒泉攻击匈奴的右贤王。李陵婉言谢绝,要求以五千精兵独战匈奴。武帝欣赏李陵的勇气,答应了他。然而,当李陵到君极山时,却遇到了孤军奋战的匈奴士兵。当路博德没有帮助李陵的时候,匈奴的士兵聚集得越来越多。粮食用尽后,李

  • 此人为保李陵仗义执言被处宫刑,励精图治成一代文豪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李陵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珠玑,撰写了名扬千古的《史记》。就是如此才华横溢的人,却被汉武帝处以了宫刑。汉武帝也算一位明君,他为何如此不爱惜人才?历史的问题,应当回到历史中回答。汉武帝麾下有一员爱将,名叫李陵。在一次出兵征伐匈奴时,汉武帝命李陵负责

  • 让司马迁求情的李陵,虽有先辈李广之风范,奈何时局太恼人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李陵

    众所周知,司马迁曾经因为“李陵事件”,而被判死刑。根据汉朝的法律,免除死刑的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交纳巨额财富,一个是受腐刑。作为史官的司马迁自然拿不出数目巨大的金钱,但是为了苟全于世,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只得忍辱受了“腐刑”。在传统社会之中,封建纲常影响处于强化之中,一个人遭受此刑,无疑比死刑更加难受

  • 李陵有情有义有国士之风,生死关头却认怂,可悲!

    历史人物编辑:大姐头美食标签:李陵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在他身上,延续着李广的悲剧。天汉二年,李陵率精兵五千出击匈奴,任务是牵制匈奴兵力,配合贰师将军李广利大军作战,这是李陵第一次带领汉兵与匈奴激战,也是最后一次。历史上有很多人一战成名,李陵也命中注定名列其中,不过,相比那些幸运儿,李陵的成名毋宁说更多一些悲情和屈辱。在此以前,李陵

  • 李陵无奈投降,娶匈奴公主,却直接造出一民族,曾和李世民认亲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李陵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位名将李信,他为大秦灭燕、伐楚、攻齐,战功显赫无比,曾受秦皇重用。而随着历史的推演,发展到汉朝时,其后代也是相当了不得,飞将军李广便是他后裔。不过,他这一脉虽然有名,但繁衍状况却并不理想。名将李广因征匈奴迷路而自决,其长子李当户及二子死得比他还早,唯有幼子李敢留存。但不久后,李敢

  • 李陵之祸对司马迁创作《史记》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李陵

    司马迁是个官二代,父亲司马谈官居太史令,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型官员,更是个鸡娃狂魔。别人家孩子还和尿泥玩的时候,司马谈已经为儿子规划好了人生,要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官、写出一部伟大的史书。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司马谈从小就对儿子精心培养,他不但把自己的满腹绝学都传授给儿子,还给儿子延请了名师,董仲

  • 深挖李陵战败的原因,原来后面竟有如此阴谋诡计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李陵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西汉在军事上异常强大,是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军事傻姑娘的第一个巅峰。这时期打了无数的战争,其中一部分非常的惨烈,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陵以五千步兵与三万匈奴骑兵激战的故事尤为惨烈,也成为了步兵与骑兵作战的典范。这场战争的结果虽然以五千骑兵几乎全军覆灭,李陵战败被俘而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