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陵投降匈奴,终生不回汉朝,司马迁为何“偏爱”他?

李陵投降匈奴,终生不回汉朝,司马迁为何“偏爱”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帅说历史 访问量:4309 更新时间:2024/1/19 2:13:13

李陵“背叛”汉朝投降匈奴,不是司马迁推崇,而是“偏爱”这类悲壮的人物。

李陵年轻时也颇受汉武帝赏识,他曾经穿越匈奴腹地两千多里,侦察绘制地图,驻扎在边塞酒泉、张掖等地,教授士兵箭术提高汉军战斗力。

李陵的悲剧始于公元前99年,这年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出塞,目标是天山附近的匈奴右贤王。

同时,汉武帝安排李陵负责李广利大军的后勤保障,李陵回京面见汉武帝。

风尘仆仆赶回来的李陵在武台殿见到了汉武帝,恭敬地跪在地上汇报工作,李陵说自己训练的驻边将士要么是荆楚勇士,要么是奇才剑客,总之个个武艺高强。

最后,李陵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希望汉武帝能够批准,他带领这支军队与匈奴单于正面厮杀,不要让威武之师成为李广利大军的后勤补给队。

汉武帝一语道破李陵的小心思,他说“你是不想做下属吧”,汉武帝对李陵解释了自己的难处,因为汉朝此次大规模出兵,没有多余的马匹来供应战场。

听到汉武帝的回到,李陵当即表示不需要马匹,愿意率领五千步兵以少敌多,直捣匈奴王庭报答汉武帝知遇之恩。

李陵表现出来的精气神深深感动汉武帝,战场上就需要这种勇往直前的魄力和勇气,于是同意李陵的请求,同时传诏命令路博德在李陵进军途中提供物资保障。

李陵将会遇到三重险,路博德就是第一道。

人们总是关注舞台上的光芒万丈,很难注意到幕后人员的辛勤付出,道理相通,打仗也是如此。

路博德曾经也做过汉朝伏波将军,他也不愿意作为李陵的后勤,于是上书汉武帝试图改变后勤将军的职务,李陵用勇气感染了汉武帝,路博德另辟蹊径。

路博德从当时气候即将进入秋季为理由,认为此时匈奴正是马肥兵强的时候,不适合与匈奴开战,建议李陵明年春天再率兵出击,到时候必定能够大获全胜。

在揣摩皇帝心思上,路博德不知道是什么段位,但是他的这番话的确给李陵造成巨大影响。

汉武帝认为是李陵后悔当日的诺言不敢出兵,才让路博德上书这番说辞,汉武帝对李陵的信任度直线下降,从接下来的军事安排上可以看出来。

汉武帝命令路博德带兵奔赴西河,驻守钩营之道,然后传令李陵必须在九月份出兵,对行军部署也有具体要求,途中遇到情况要及时快马报告。

此外,司马迁在史记中还记载汉武帝的另一个要求,“所与博德言者何,具以书对”,也就是说让李陵坦白和路博德的聊天内容,由此足见汉武帝对李陵已经产生很大的怀疑。

在浚稽山,匈奴单于带领三万兵马将李陵包围,李陵不仅在数量上有劣势,而且在兵种上也是步兵对抗骑兵。

在劣势情况下,李陵展现出极好的军事素养,借助地形构建有利的防御阵地,多次击退匈奴,斩杀敌军上千人。

匈奴单于见状大惊,命令左右贤王来支援,匈奴大军迅速增加到八万骑兵,李陵被迫选择向南有序撤退。

在这个过程中,李陵指挥有方,因为有很多士兵受伤,李陵让受伤三处以上的士兵坐车,两处受伤的驾车,一处受伤的士兵继续与匈奴作战。

此外,李陵发现近几天士兵们的战斗士气没有之前高涨,他怀疑军中有女人,经过搜查发现真的有女子,这些人是流放边塞的盗贼的妻女。

李陵将这些女眷全部当众斩首,第二天李陵部队的战斗力直线飙升,斩杀匈奴三千人。

李陵军中有位斥候叫管敢,他将是李陵的第二道险。

匈奴始终不能彻底击败李陵军队,单于正准备下令撤退的时候,管敢来到单于大营,将李陵箭矢将尽的底牌交代地一清二楚,同时向单于献计攻破李陵的军队布防,李陵果然大败。

管敢为什么要投降匈奴呢?

他触犯军纪被校尉惩罚,感觉受到凌辱,愤怒之下投降匈奴。管敢的投降对李陵来说是不可预见的,却带来灭顶之灾。

在距离汉朝边塞只有百里的地方,李陵精疲力尽,再也坚持不住了,他无奈选择投降匈奴,李陵的部下活着回到汉朝的只有400人左右。

汉武帝得到边塞战报,最初都以为李陵已经战死沙场,后来得知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

朝堂官员看到汉武帝对李陵不满,纷纷落井下石,以此来迎合皇帝,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司马迁站出来发出不同的声音,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是替李陵狡辩,下狱后处以腐刑。

大约一年之后,汉武帝逐渐理清李陵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后援救助,于是派遣公孙敖带着军队深入匈奴腹地,试图解救李陵。

公孙敖是李陵的第三道险,彻底断了回家的路。

公孙敖在匈奴境内转悠一圈,没有见到任何匈奴军队,因害怕汉武帝降罪,于是谎称打听到李陵在帮助匈奴训练军队。

汉武帝听后震怒不止,诏令将李陵的家人全部斩首。

后来,汉朝曾经派遣使者到匈奴劝返李陵,才得知李陵是诈降,并非真正投降,只是汉武帝杀死全部家人,仇恨让李陵不愿再回到汉朝效命皇帝。

当时在匈奴的确有位练兵的汉朝将领,他的名字叫李绪,本来是汉朝边关的守将,匈奴来攻时就投降了。

当李陵得知汉武帝将李绪误认为自己时,李陵派人将李绪杀掉,为此大阏氏要处死李陵,幸亏匈奴单于偷偷将李陵藏起来,直到大阏氏死后才回来。

匈奴单于对李陵非常敬重,将女儿嫁给他,还封李陵为右校王,在匈奴拥有实际掌控权。

从人性的角度看,李陵选择留在匈奴是合理的,汉朝虽然是母国,但杀尽家人的仇恨难以消散,匈奴却给予极大的信任。

从忠君爱国的角度看,李陵背叛汉朝、投降匈奴,是可耻的行为,因此被后世唾骂嫌弃。

司马迁为什么对李陵给予极高的评价呢?

首先是李陵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孙子

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誉程度更高,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夸赞李广的品行,为李广没有被封侯感到遗憾,而李陵颇有李广风范,这是汉武帝说的。

其次是李陵曾经对国家忠心耿耿。

李陵一直想在军事上建功立业,也具备很好的军事能力,但是由于种种不可控的因素,导致战场失利,更为重要的是,朝堂官员并不能客观评价李陵,反而纷纷踩上一脚,埋没了一位赤诚之心的将领。

最后是司马迁对李陵的遭遇感同身受。

司马迁是因为李陵事件仗义执言获罪,被处以极具侮辱性的宫刑。了解了李陵事件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汉武帝在其中犯了很多错误,但是君王并不会承认,往往君王一怒,臣子就有不可承受的灾祸,李陵家人全部被杀戮是这样,司马迁被处以宫刑也是这样。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据说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是汉朝名将李陵,这有何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李陵

    吉尔吉斯人是一个跨境居住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其余分布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阿富汗斯坦等地。当然,在我国境内也有,但我们习惯用柯尔克孜族来称呼。吉尔吉斯人的起源现在还搞不清楚,主流思想认为,他们的先民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在中国古书中记

  • 西汉名将李陵:一生被低估,带领五千步兵杀敌过万

    历史人物编辑:饲养员标签:李陵

    汉武帝在位的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要李陵为李广利护送行李,李广利是汉朝的将军,他在酒泉攻击匈奴的右贤王。李陵婉言谢绝,要求以五千精兵独战匈奴。武帝欣赏李陵的勇气,答应了他。然而,当李陵到君极山时,却遇到了孤军奋战的匈奴士兵。当路博德没有帮助李陵的时候,匈奴的士兵聚集得越来越多。粮食用尽后,李

  • 此人为保李陵仗义执言被处宫刑,励精图治成一代文豪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李陵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珠玑,撰写了名扬千古的《史记》。就是如此才华横溢的人,却被汉武帝处以了宫刑。汉武帝也算一位明君,他为何如此不爱惜人才?历史的问题,应当回到历史中回答。汉武帝麾下有一员爱将,名叫李陵。在一次出兵征伐匈奴时,汉武帝命李陵负责

  • 让司马迁求情的李陵,虽有先辈李广之风范,奈何时局太恼人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李陵

    众所周知,司马迁曾经因为“李陵事件”,而被判死刑。根据汉朝的法律,免除死刑的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交纳巨额财富,一个是受腐刑。作为史官的司马迁自然拿不出数目巨大的金钱,但是为了苟全于世,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只得忍辱受了“腐刑”。在传统社会之中,封建纲常影响处于强化之中,一个人遭受此刑,无疑比死刑更加难受

  • 李陵有情有义有国士之风,生死关头却认怂,可悲!

    历史人物编辑:大姐头美食标签:李陵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在他身上,延续着李广的悲剧。天汉二年,李陵率精兵五千出击匈奴,任务是牵制匈奴兵力,配合贰师将军李广利大军作战,这是李陵第一次带领汉兵与匈奴激战,也是最后一次。历史上有很多人一战成名,李陵也命中注定名列其中,不过,相比那些幸运儿,李陵的成名毋宁说更多一些悲情和屈辱。在此以前,李陵

  • 李陵无奈投降,娶匈奴公主,却直接造出一民族,曾和李世民认亲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李陵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位名将李信,他为大秦灭燕、伐楚、攻齐,战功显赫无比,曾受秦皇重用。而随着历史的推演,发展到汉朝时,其后代也是相当了不得,飞将军李广便是他后裔。不过,他这一脉虽然有名,但繁衍状况却并不理想。名将李广因征匈奴迷路而自决,其长子李当户及二子死得比他还早,唯有幼子李敢留存。但不久后,李敢

  • 李陵之祸对司马迁创作《史记》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李陵

    司马迁是个官二代,父亲司马谈官居太史令,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型官员,更是个鸡娃狂魔。别人家孩子还和尿泥玩的时候,司马谈已经为儿子规划好了人生,要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官、写出一部伟大的史书。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司马谈从小就对儿子精心培养,他不但把自己的满腹绝学都传授给儿子,还给儿子延请了名师,董仲

  • 深挖李陵战败的原因,原来后面竟有如此阴谋诡计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李陵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西汉在军事上异常强大,是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军事傻姑娘的第一个巅峰。这时期打了无数的战争,其中一部分非常的惨烈,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陵以五千步兵与三万匈奴骑兵激战的故事尤为惨烈,也成为了步兵与骑兵作战的典范。这场战争的结果虽然以五千骑兵几乎全军覆灭,李陵战败被俘而告

  • 司马迁上书为李陵投降辩护,为何被刘彻处以腐刑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李陵

    李陵兵败被俘后,西汉朝廷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次西汉出兵讨伐匈奴,从李广利到李陵都遭到重创,可以说是自卫青和霍去病领兵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败。朝廷中反对战争的大臣对此战给予了极大的抨击,对于李广利和李陵的失败都要求追求罪责。尤其是李陵兵败被俘,被认为是失去节操的行为,被朝廷大臣群起而攻之。李陵的好友太史令

  • 李陵投降匈奴为何会导致司马迁被宫刑?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李陵

    历史延绵不断,遗憾也是层出不穷,有的遗憾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忘,而有的遗憾纵使历经千年依然令人扼腕不止。比如,西汉名将李陵的被俘,就是让人永远无法磨灭的遗憾。引用辛弃疾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的词句: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其中的“将军”,就是指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李陵。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