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后,没想到繁衍出一个种族,还要和唐太宗认亲

在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后,没想到繁衍出一个种族,还要和唐太宗认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 访问量:3736 更新时间:2023/12/9 1:00:31

李陵李广之孙,李当户的遗腹子,李广也算是出生将门世家,他的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故而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到李广时期,因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当时汉文帝还说过“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这也是“李广难封”典故的由来。

但也因为这句话,导致万户侯成了李广一生迈不过去的坎;也因此,李广对自己后代的要求特别严格,李敢和李陵也都是作战勇猛之辈。李敢多次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后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因夺左贤王鼓旗,且斩首多,由校尉渐升至郎中令,并封关内侯,可惜后来因打伤卫青而被霍去病射杀。

而李陵也是不落家族遗风,年轻时担任侍中、建章监。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这李陵也是胆大包天,率军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越过居延侦察地形,未遇到匈奴顺利返还。后升为骑都尉,带领精兵五千,驻在酒泉、张掖等地教习箭术以防卫匈奴。

公元前99年10月,李陵奉汉武帝之命率五千步兵出征匈奴,后遭匈奴单于的八万骑兵战于浚稽山,连战八天八夜,战败被围,被迫投降匈奴。后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传旨命人夷其三族,李陵的母弟妻子皆被诛杀,致使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后来匈奴单于把公主嫁给李陵,并被且鞮侯单于封为坚昆国王,做了右校王。公元前89年,与远征匈奴为主将李广利分兵的商秋成带领的三万汉军打过一仗。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李陵少时同僚霍光、上官当政,派人劝李陵回国,李陵"恐再辱",拒绝回大汉,最终于公元前74年老死匈奴。

后来李敢的儿子李禹被巫蛊之祸牵连,以“谋入匈奴”之罪被杀。至此,李广一脉在汉朝的传承就此断绝,但幸好有李陵在匈奴娶妻生子,据说北周名将李穆就是李陵的后代,这李穆累迁都督、大将军、柱国大司空,屡建奇功。公元581年,杨坚受禅登基后,封李穆为太师,位列三公。

时光冉冉,转眼就到了公元648年,一支来自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朝贡团,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宗,要跟唐朝皇帝“认亲”。其实这是一笔糊涂账了,当时匈奴并没有所谓的史料记载,这近七百五十年的历史下来,谁知道呢。

不过据史料记载,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后,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而坚昆正好是黠戛斯的古称。另外,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明显具有同汉人混血的特征。因此,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而这个黠戛斯族群也还是挺给力的,曾强盛一时,打败了回鹘王朝,成了草原的霸主;但黠戛斯族群始终以李陵后裔自居,认为自己和唐朝李氏家族是亲戚关系,故而一直心向唐王朝。唐武宗曾任命太仆卿赵蕃为安抚黠戛斯使,携带《赐黠戛斯可汗书》出使黠戛斯。这封国书据说是由宰相李德裕起草的,黠戛斯可汗与唐朝皇帝的宗亲关系再次被用来滋润两国关系。

公元845年,唐朝拟遣使册封黠戛斯可汗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后因唐武宗驾崩未能成行。公元847年,唐宣宗册封黠戛斯可汗为“英武诚明可汗”。但可惜的是,这个部落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取代了,而唐王朝过了不久,也改朝换代了。

后面的种种变化,估计李陵自己都没想到,假使李陵知道了,也会很开心吧;虽然汉王朝深深的伤了他的心,但他自己终究是一个汉人,一心向着自己的国家,向着自己的民族,投降匈奴,实在是迫于无奈。但他的后代们,却从没忘记自己是汉人,在有能力的时候,不遗余力的帮着汉人建立的王朝,当真是难能可贵;不论身处何地,都是堂堂正正的大汉男儿,即便肤色变了、语言变了、相貌变了,但骨子里流淌着的依然是汉人的血液。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汉李陵以五千步兵对八万骑兵,激战八天八夜,如此强悍为何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李陵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嫡长孙,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继承了他祖父李广的善射和勇猛,所以,也深得汉武帝的喜爱。李陵以五千步兵血战匈奴八万骑兵八天八夜,最后被迫投降的经过大概是这个样子的。汉武帝天汉二年,即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进攻匈奴,由于李陵不愿做这位“混混将军”的后勤

  • 为何史圣司马迁冒死也要给被匈奴俘虏的李陵将军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李陵

    司马迁写《史记》写到一半时,李陵被俘,汉武帝刘彻大怒,他认为李陵应该自杀。汉武帝可是个视大臣性命如草芥的主,大臣们谄媚刘彻,也一致认为李陵应该自杀。刘彻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却性格耿直,不懂得趋炎附势,顺势说了刘彻不愿意听的话,他说,李陵爱兵如子,平时常以杀敌报国为最大志愿。如今不幸战败被俘,实在是

  • 李陵的悲剧命运,他为何全家被杀,又是怎样对待汉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李陵

    人物志:李陵的悲剧命运李陵被俘后,汉武帝也有过片刻的清醒,但他采取的补救措施却异想天开:派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接应李陵逃归——显然,在双方互不通气的情况下,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孙敖当然无功而返,为了逃避惩罚,将听来的一则谣言告诉了汉武帝:“据俘虏交代:李陵已经叛国投敌,教单于兵

  • 从假投降到真投降,汉武帝做了什么,让李陵彻底伤透了心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李陵

    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当时李广担任前将军主动请缨,不过他在漠北逛了一圈,却没有找到匈奴。爱好面子的他,在卫青追问责任之下,觉得没有脸面活下去了,于是就“自杀”了。当时李广可是一个很出名的将军,没想到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找到,阴沟里翻船,这让爱好面子的老李家人受不了,而自杀应该是最好

  • 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不仅仅和李陵有关,和司马迁职位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阿宝嘎历史标签:李陵

    说起司马迁,我们知道他写的《史记》流传至今。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说《史记》在我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高,不仅仅是史书这么简单,文学造诣也是非常厉害。不过这本书虽然厉害,但是写这本书的司马迁下场并不好,我们都知道司马迁后来被汉武帝阉割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呢,我们看一下具

  • 李陵五千步卒遇匈奴八万骑兵,寡不敌众投降,那他消灭了多少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候塞雷历史手札标签:李陵

    李广是一位名将,这一点无庸置疑,可惜他没有立下足以封侯的大功,所以遗憾终生。他的孙子李陵也是一位名将。不过李陵的名并不在于打仗多么勇猛、消灭多少敌人,而是因为他投降了。《汉书》中记载,当时陇西(李广是陇西人)的士大夫因为姓李而感到羞愧。就像“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句话一样。所以说他的名大

  • 吉尔吉斯斯坦人的祖先是汉人李陵?这其实是番邦酋长的政治谎言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李陵

    李广是西汉初年一位非常重要将领,号称“飞将军”,数百年后的李唐皇室,更是追认他为祖宗。李唐皇室是不是李广的后代,自古以来就有很大的争议,但是李广有一个孙子名叫李陵,却是毫无争议的,也是史有明载的。同祖父一样,李陵也是一位名将,然而祖孙不同命,李广被视为民族英雄,李陵却被视为“汉奸”,这是怎么回事呢?

  • 著名将领李陵墓地被发现,身穿汉族服饰下葬,从来没有背叛过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李陵

    近日,韩国媒体报道,一座2000多年的古墓在外蒙古的阿尔泰山区被发现。消息一出,震惊了整个考古界。最终经过考古专家的认证,这座2000多年的古墓很有可能是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李陵的墓。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提起李广,相信小伙伴们都不陌生,李广非常骁勇善战,李广在时,匈奴根本不敢来犯。后来李广死后,没

  • 西汉名将李陵,投降匈奴至死拒回家乡,背后原因让他心灰意冷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李陵

    原来,西汉名将李陵投降匈奴,不肯回乡。这背后的原因让他感到心灰意冷。哪怕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也会被别人认为是犯罪。向他国投降,就是背叛自己的祖国。历史上,很多将领遇到这样的情况,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不过,西汉有一位名将,名叫李陵。他其实很擅长打架。汉武帝这边很重要。而此时,皇上命他率领数百骑兵深入大

  • 汉匈战争:李陵5000步兵出征匈奴,仅剩400人,汉武帝:族灭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李陵

    漠北战役后,汉匈之间的纷争进入一段暂时的消沉期。自公元前120年后,大汉神将霍去病病逝,匈奴单于伊稚斜在霍去病去世三年后离世。匈奴暂时无力南下袭扰,汉武帝也暂时转变策略,经略全国边境地区。在南方,他下令平定两越(东越和闽越)。在西南,他下令收降夜郎、且末。在东北,设乌桓校尉,管理乌桓,并实际控制高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