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三字经》对孔融让梨的故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我们的幼儿园和小学课本上,也有关于孔融让梨的详细记载。可以说孔融让梨的典故,让孔融获得了极大地荣誉,使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大部分人除了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外,却都不了解孔融成年后的所作所为,接下来笔者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孔融成年后的表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10岁的时候,曾经跟随父亲去洛阳,当时司隶校尉李膺非常的有名气,很多人都想要去拜访他们。孔融独自一人来到李膺家门口,自称是李膺的亲戚,李膺见到年幼的孔融后,质问孔融和自己有什么亲戚?
孔融回答说:“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你的祖先老子做师傅,我们不是世交吗?”李膺身边的人都夸奖孔融聪明,陈韪却评价孔融说:“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能够聪明。”孔融反讥陈韪说:“先生小的时候应该很聪明吧!”
名扬天下的孔融
因为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在重视出身的东汉时期,即使孔融没有任何才华,也能够被举孝廉做官。而孔融从小就聪明伶俐,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博览群书,士族的人都知道孔融是一个神童,很多读书人都将他当作榜样。
孔融十六七岁的时候,张俭因为得罪宦官被人追杀,逃到了孔融家里避难。孔融不了解张俭的情况,将张俭留在了家中,事后孔融的哥哥被逮捕杀害,
孔融因为敢于藏匿宦官追杀的人而闻名天下。
等到孔融成年之后,郡国里面的人多次请求孔融做官,天下的名士纷纷拜访孔融,但是孔融一直专心于学术,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征召。后来孔融接受朝廷的征召,做了朝廷的虎贲中郎将。
孔融为人正直刚强,不懂得官场的生存法则,他多次得罪朝廷权贵,屡次受到权贵的排挤,甚至险些丢掉了性命。但是由于孔融的名气过大,权贵们对于孔融的行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慢慢的孔融的性格愈发狂妄,甚至不把一些权臣放在眼里。
孔融遇害
大将军何进当权的时候,孔融就羞辱过何进,何进想要派遣杀手刺杀孔融,后来被幕僚劝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孔融占据了北海郡,孔融的理想十分远大,能力却非常一般,他空有一番“匡扶汉室”的抱负,却没有拯救汉室的能力。
孔融依仗着天下读书人的支持,继续对曹操指手画脚,曹操开始的时候还能够容忍孔融,后来孔融的行为越来越过分,曹操终于忍不住杀死了孔融,并且诛灭了孔融全家。
孔融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也是一个品格高尚的读书人。但是孔融算不上英雄,也算不上枭雄,相比于曹操和刘备这样的枭雄,孔融充其量只是东汉末年的“跳梁小丑”。实际上孔融也算是生不逢时,如果孔融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