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老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长大成人之后到底怎么样了?

为什么老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长大成人之后到底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潇湘历史坊 访问量:480 更新时间:2024/2/27 5:50:09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三字经》对孔融让梨的故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我们的幼儿园和小学课本上,也有关于孔融让梨的详细记载。可以说孔融让梨的典故,让孔融获得了极大地荣誉,使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大部分人除了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外,却都不了解孔融成年后的所作所为,接下来笔者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孔融成年后的表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10岁的时候,曾经跟随父亲去洛阳,当时司隶校尉李膺非常的有名气,很多人都想要去拜访他们。孔融独自一人来到李膺家门口,自称是李膺的亲戚,李膺见到年幼的孔融后,质问孔融和自己有什么亲戚?

孔融回答说:“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你的祖先老子做师傅,我们不是世交吗?”李膺身边的人都夸奖孔融聪明,陈韪却评价孔融说:“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能够聪明。”孔融反讥陈韪说:“先生小的时候应该很聪明吧!”

名扬天下的孔融

因为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在重视出身的东汉时期,即使孔融没有任何才华,也能够被举孝廉做官。而孔融从小就聪明伶俐,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博览群书,士族的人都知道孔融是一个神童,很多读书人都将他当作榜样。

孔融十六七岁的时候,张俭因为得罪宦官被人追杀,逃到了孔融家里避难。孔融不了解张俭的情况,将张俭留在了家中,事后孔融的哥哥被逮捕杀害,

孔融因为敢于藏匿宦官追杀的人而闻名天下。

等到孔融成年之后,郡国里面的人多次请求孔融做官,天下的名士纷纷拜访孔融,但是孔融一直专心于学术,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征召。后来孔融接受朝廷的征召,做了朝廷的虎贲中郎将。

孔融为人正直刚强,不懂得官场的生存法则,他多次得罪朝廷权贵,屡次受到权贵的排挤,甚至险些丢掉了性命。但是由于孔融的名气过大,权贵们对于孔融的行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慢慢的孔融的性格愈发狂妄,甚至不把一些权臣放在眼里。

孔融遇害

大将军何进当权的时候,孔融就羞辱过何进,何进想要派遣杀手刺杀孔融,后来被幕僚劝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孔融占据了北海郡,孔融的理想十分远大,能力却非常一般,他空有一番“匡扶汉室”的抱负,却没有拯救汉室的能力。

后来北海郡被袁谭攻克,孔融被迫逃到了曹操的地盘上。

孔融依仗着天下读书人的支持,继续对曹操指手画脚,曹操开始的时候还能够容忍孔融,后来孔融的行为越来越过分,曹操终于忍不住杀死了孔融,并且诛灭了孔融全家。

孔融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也是一个品格高尚的读书人。但是孔融算不上英雄,也算不上枭雄,相比于曹操和刘备这样的枭雄,孔融充其量只是东汉末年的“跳梁小丑”。实际上孔融也算是生不逢时,如果孔融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代名臣。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曹操杀孔融其实是一场政治阴谋,是要在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毁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孔融

    东汉末年,曹操掌握大权,而名士孔融却不畏权势,常常和曹操争论,暗讽曹魏一家,很多人认为曹操杀孔融是因为对孔融的明朝暗讽忍无可忍,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没注意曹操最后诛杀孔融的罪名却是“不孝”、“道德污点”,曹操为什么会如此安排呢?“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就是如此道德高尚的人最后却被曹操以“道德污

  • 曹操想杀孔融,孔融苦苦乞求放过孩子,孩子说出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孔融

    曹操想杀孔融,孔融苦苦乞求放过孩子,孩子说出一句话成千古名言在历朝历代,孔子的后代都是被供起来对待的,毕竟,圣人之后,就算品德能力上没有什么超人之处,也不能过分冷落了。可在孔融这一代,孔家这只后裔被曹操彻底诛灭,在得知必死后,孔融为了后代也曾苦苦哀求放过孩子,可其子却口出一言成了千古名言,也为自己带

  • “孔融让梨”在美国爆红,被美国人另类解读:孔融这是在作秀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德育典故,通过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的传播,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懂得谦虚礼让。然而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表示:“虚假的谦让一出现,真正的谦让就及时消亡”,当这个中国的美德故事流传到美国,那里的人们就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反面解读。“孔融让梨”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来

  • 《孔融让梨》在美国成反面典型,孔融被认为是在秀,大家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孔融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的美称,历经千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传统文化,如唐诗、宋词等。与此同时,古人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以此为鉴的榜样故事,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王祥的“卧冰求鲤”以及孔融的“让梨”。哪怕是现在,也有不少儿童读本将这些故事选作精品读物,让孩子们学习古人的精神和智慧。比如“孔融让梨”的故

  • 曹操下令灭孔融九族,孔融9岁小伙说了8个字,后变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孔融

    曹操和孔融不得都是历史名人,从二人的身份就明白,他们二人根本不会是同一路人,因为曹操我们都知道,乱世枭雄。我们先来看看一号选手,曹操。出生不高,甚至一度成为东汉末年哪些自诩贵族的人看不起,但是凭借自己的出色才能,以及识人用人的能力和对军事的把控,一步一步建立三国时期最强大的魏。我们再来看看二号选手,

  • 孔融,成也孝道,败也孝道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孔融

    孔融是谁?大家知道的最清楚的一件事情莫过于他的一个历史典故,那就是“孔融让梨”。正是因为这一典故,使得孔融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好孩子,因此,孔融也成为了中国很多家庭长辈们教育小辈们尊老爱幼的一个好例子。孔融,字文举,他是东汉时期山东的曲阜人,一看到山东曲阜这四个字,大家可能就联想到了我们的圣贤孔子,

  • 由孔融之死窥汉末政治,原来曹操杀孔融,背后还有这么一层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孔融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人物,孔子的二十世孙,身为建安七子之一,在文学上面有着极其显著的成就。这样一位名士,他被曹操杀死的原因,可并不是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袁绍欲除,曹公不允《三国志·魏书》中有记载: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袁绍与孔融之间不合,曾经想要让曹操伺

  • 曹操为何如此恨孔融?孔融以不孝的罪名被诛,真的有根据吗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孔融

    曹操是一个兼容并包的人,所以他手底下的人才也是千奇百怪。文臣也都是人,他们当然都有各自的个性,所谓物以类聚大抵如此。当时曹操手下的文臣大致分成这么几类:当红小生: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这几个人一起玩的比较痛快,他们智谋高深,彼此佩服,绝不像袁绍手下的许攸、田丰,整天互相怼。当红喷子:孔融、祢衡、杨

  • 三国歪史:大V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孔融

    郗虑是山阳郡高平人,在现在的山东滕州市西,受师于大儒郑玄。他在汉献帝建安年间,任光禄勋时,与同为九卿的少府孔融有了嫌隙,曹操作书信与他们调解讲和。孔融还暗助体制外大V祢衡,爆料生事,内外勾结,结果祢衡被曹操使手段以山巅罪永久销号。孔融不警醒,依然故我,郗虑望风承旨,奏请免了孔融的官职。曹操给孔融的书

  • 以“孔融让梨”闻名天下的孔融,为何最终会被曹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孔融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自幼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的美好形象。然而,4岁孩童的让梨之举,仅仅是他人生中一个稍纵即逝的片段。长大后的孔融,在乱世之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之罪被曹操处死,给世人留下了又一个难解之谜:为何曹操一定要将孔融处死?著名典故“孔